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96274发布日期:2024-01-23 12:1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利用空气净化器的上侧空间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1、空气净化器是形成空气流动,并通过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过滤来提高存在于规定空间内的空气的清洁度的装置。

2、空气净化器可以具有在一侧形成吸入口,在另一侧形成吐出口,并且在内侧配置过滤器的构成。

3、空气净化器可以在上侧形成吐出口并且使向上侧吐出的被过滤的空气朝四周流动,以快速提高室内空间的清洁度。另外,在上侧形成吐出口的情况下,可以配置单独的用于风向调节的风扇,从而可以将被过滤的空气吹送到远处。

4、公开专利kr10-2021-0137720号中公开了在形成上升流路的空气净化器的上侧配置改变风向的风扇的结构。在现有文献的情况下,由于在向上侧开放的吐出口的上侧配置有改变风向的装置,从而很难利用上侧的空间。

5、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公开了改变风向的风扇结构固定于形成上升流路的空气净化器的上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上部的结构物可以稳定地配置,但是用户很难任意分离上部结构物。即,存在用户需要整体管理而不能单独管理上部结构物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被过滤的空气快速且宽广地提供到室内空间,同时能够利用空气净化器的上侧空间的空气净化器。

2、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配置于执行空气净化功能的第一主体的上侧空间的第二主体稳定地配置的空气净化器。

3、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配置于第一主体的上侧空间的第二主体的结构不阻碍空气流动的空气净化器。

4、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第二主体的结合部稳定地动作的空气净化器。

5、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配置于第一主体的上侧的第二主体的振动最小化的空气净化器。

6、本发明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电信号或电源稳定地传递到安装在空气净化器的上侧的结构物的空气净化器。

7、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课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课题。

8、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第一主体,在外周面形成有入口,在所述入口的上侧形成有环形的出口,在所述环形的出口的内侧形成有朝下侧方向凹陷的结合槽;第二主体,包括引导壁和插入柱,所述引导壁朝径向外侧延伸以引导通过所述出口吐出的空气,所述插入柱从所述引导壁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并插入到所述结合槽;以及结合部,从所述插入柱的外周面向外侧凸出,以在所述插入柱配置于所述结合槽时固定所述第二主体的配置,从而第二主体可以可分离地安装于第一主体的上侧。另外,在第二主体安装于第一主体时,可以稳当地保持第二主体的配置。

9、所述结合部包括:钩,在所述插入柱内侧能够沿径向移动,一端部向所述插入柱的外周面外侧凸出;以及钩按钮,配置在所述引导壁的上侧,在向上侧移动时使所述钩朝径向内侧移动,从而用户可以从第一主体分离第二主体。

10、所述钩按钮的下部面形成与所述引导壁连续的面,从而可以使吐出的空气的流动变得稳定。

11、所述结合部包括钩引导件,所述钩引导件配置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内侧,引导所述钩的移动,从而可以稳定地引导钩的移动。

12、所述钩包括:第一移动主体,与所述钩按钮接触,与所述钩按钮的移动联动而移动;第二移动主体,从所述第一移动主体的一侧向下侧弯折并延伸;以及插入凸起,从所述第二移动主体的端部弯折,向所述插入柱的外侧凸出。

13、所述第一移动主体包括与所述钩按钮接触的按钮接触部,所述按钮接触部形成倾斜面,以在所述钩按钮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朝径向内侧和外侧移动,从而钩按钮和钩可以沿彼此垂直的方向移动。

14、所述第一移动主体包括上凸起,所述上凸起向上侧凸出,配置于所述钩引导件的移动引导槽,限制所述第一移动主体的移动范围,从而钩的移动可以被限制。

15、所述钩引导件包括:上部壁,引导所述钩的移动;以及端部壁,从所述上部壁的端部向下侧延伸,在所述端部壁和所述钩之间配置有保持所述钩的配置的弹性构件,从而可以恢复钩按钮和钩的配置。

16、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入口的内侧;风扇,形成从所述入口向所述出口的空气流动;风扇罩体,在所述过滤器的上侧形成配置所述风扇的空间;风扇马达,配置于所述风扇罩体的上侧,使所述风扇运转;吐出引导件,向上侧引导朝所述风扇罩体的上侧流动的空气;以及上罩体,形成向所述吐出引导件的上侧流动的空气排出的出口,在所述上罩体形成有环形的出口,并且形成有供所述插入柱插入到内侧的结合槽。

17、所述上罩体包括:外盖,从所述出口的外周端向下侧延伸;内盖,从所述外盖朝径向内侧隔开配置,从所述出口的内周端向下侧延伸;以及出口格栅,连接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的上端部,所述内盖的上端配置成高于所述外盖的上端,从而可以使吐出的空气的风量增加。

18、在所述插入柱的上端部形成有供所述内盖上端部插入的边缘槽,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第二主体的配置。

19、在所述内盖形成有供所述结合部的一侧插入的紧固孔,所述紧固孔从所述内盖的上端部向下侧隔开配置,从而可以在沿上下方向隔开的两个地点固定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配置。

20、所述边缘槽在所述插入柱的上端部朝配置所述引导壁的上侧方向形成沟槽。

21、在所述内盖的内周壁形成有:紧固孔,供向所述插入柱外侧凸出的钩的一端部插入;以及上槽,配置于所述紧固孔的上侧,以将所述钩引导到所述紧固孔,从而可以引导第二主体的插入位置。

22、在所述结合槽配置有向所述第二主体供电的第一连接端子和向所述第二主体传递信号的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插入柱的下部面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一对应端子和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对应端子,从而在第二主体安装于第一主体时第二主体内部的电装件可以运转。

23、在所述结合槽的外周壁配置有:第一引导筋,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引导所述第二主体的安装;以及第二引导筋,与所述第一引导筋沿周向隔开配置,沿与所述第一引导筋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引导筋具有与所述第二引导筋不同的大小,从而可以防止彼此不同的端子的错误安装。

24、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下盖,包括所述引导壁和所述插入柱;以及顶盖,覆盖所述下盖的上侧,至少一部分形成平坦面,所述引导壁和所述插入柱配置于所述下盖。

25、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第一主体,在外周面形成有入口,在所述入口的上侧形成有环形的出口,在所述环形的出口的内侧形成有朝下侧方向凹陷的结合槽;风扇,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侧;风扇马达,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侧,使所述风扇运转;以及第二主体,包括引导壁和插入柱,所述引导壁朝径向外侧延伸以引导通过所述出口吐出的空气,所述插入柱从所述引导壁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并插入到所述结合槽,在所述第二主体配置有调节所述风扇的运转的按钮,在所述插入柱插入到所述结合槽时,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电连接。

26、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下盖,配置于所述出口的上侧,随着与所述出口越向上侧隔开而越朝径向外侧延伸;以及顶盖,配置于所述下盖的上侧,至少一部分形成平坦面,所述按钮配置于所述下盖的一侧。

27、在所述结合槽配置有向所述第二主体供电的第一连接端子和向所述第二主体传递信号的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插入柱的下部面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一对应端子和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对应端子。

28、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从所述插入柱的外周面向外侧凸出,以在所述插入柱配置于所述结合槽时固定所述第二主体的配置位置。

29、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第一主体,在外周面形成有入口,在所述入口的上侧形成有环形的出口,并且包括在所述环形的出口的内侧向上侧凸出的凸出柱;第二主体,包括引导壁,所述引导壁朝径向外侧延伸以引导通过所述出口吐出的空气,且所述第二主体形成有从所述引导壁的下端部向上侧凹陷的结合槽;以及结合部,可移动地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结合部向配置所述凸出柱的区域凸出,以在所述凸出柱配置于所述结合槽时固定所述第二主体的配置位置。

30、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包括在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中。

31、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有如下一种或其以上的效果。

32、第一、在向上侧吐出被过滤的空气的空气净化器的上侧设置第二主体,沿径向引导通过出口吐出的空气,从而可以将被过滤的空气快速地扩散到室内空间。另外,第一主体具有在形成出口的内侧与第二主体结合的结构,从而具有能够利用空气净化器的上侧空间的优点。

33、第二、在装卸或安装于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配置包括钩的结合部,从而可以固定安装于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的配置。即,具有在执行空气净化功能的第一主体的上侧可固定或可分离地配置执行其他功能的第二主体的优点。

34、第三、固定第二主体的配置的结合部包括钩和钩按钮。在钩的情况下,在结合时结合位置通过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不会露出。但钩按钮配置于空气的流动区域或者具有与下盖的引导壁连续的形态,从而可以不阻碍吐出的空气的流动。即,通过结合部的构成的配置,具有能够使被过滤的空气顺畅地流动的优点。

35、第四、包括在结合部的钩的移动可以受到钩引导件的结构和弹性构件的限制。即,可以使钩的移动对第二主体产生的影响最小化。即,具有提高使用结合部的可靠性的优点。

36、第五、由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内盖的上端部固定于边缘槽,在从内盖的上端部向下侧隔开配置的位置实现基于结合部的固定,因此第二主体可以稳定地固定到第一主体。即,安装于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固定在沿上下方向隔开的两个区域,从而具有能够使第二主体保持稳定的配置的优点。

37、第六、具有在第二主体安装于第一主体时电连接的结构。另外,具有在第二主体安装于第一主体时,连接电源和连接信号的端子分别连接于准确的位置的结构,从而还具有能够稳定地实现电运转的优点。

38、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