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组件及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52285发布日期:2024-01-06 23:3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进风组件及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风结构,特别是一种进风组件及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解决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安装通风器以实现室内通风换气,目前最常见的通风器为窗式通风器,窗式通风器可为房间提供新鲜空气,在不开窗的情况下使室内通风换气。窗式通风器一般安装于建筑物门窗上,由于受安装空间所限,目前窗式通风器大部分为无动力通风器(也称自然通风器),也有少数为动力通风器。

2、不论是窗式无动力通风器还是动力通风器,由于其需要向室内送风,因此,其需要形成用于室外新风流入室内的气流通道,并在气流通道上设置过滤结构来对气体进行过滤,防止杂质、颗粒等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室内,但是现有的过滤结构的过滤精度有限,特别是,在高原环形、高海拔机房等设备环境的情况下,环形较为恶劣,即使设置过滤结构,长时间工作的通风器的内部仍然会积存砂尘等细小杂物沉积,此部分杂物会严重的影响通风器的正常工作,而在对通风器中的细小杂物进行清理时,需要对通风器进行拆卸,然后将其内部的细小杂物取出,由于高原环境的环境恶劣、空气稀薄等原因,会造成通风器的检修极为困难、成本较高,增加了对通风器内沉积的细小杂物的清理难度,严重影响用户的舒适性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风器内会积存砂尘等细小杂物而影响通风器的可靠性和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设置缓冲腔对砂尘进行缓冲并利用排砂口及排砂装置进行排出以提高可靠性及方便检修的进风组件及通风装置。

2、一种进风组件,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

4、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缓冲腔和风机腔,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缓冲腔与所述风机腔连通;

5、排砂结构,所述缓冲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排砂口,所述排砂结构设置于所述排砂口处。

6、所述排砂结构包括排砂板,所述排砂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排砂口处,且所述排砂板具有打开所述排砂口的排砂状态和封闭所述排砂口的封闭状态。

7、所述排砂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铰接于所述排砂口上,且当所述排砂板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排砂口的边沿抵接配合,当所述排砂板处于所述排砂状态时,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排砂口之间形成间距。

8、所述排砂结构还包括盛砂板,所述盛砂板设置于所述排砂口处,且当所述排砂板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排砂板与所述盛砂板共同封闭所述排砂口,当所述排砂板处于所述排砂状态时,所述排砂板与所述盛砂板之间形成间距。

9、在所述排砂板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排砂板和所述盛砂板共同围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与所述缓冲腔连通,且所述排砂板和所述盛砂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容纳槽的最低点处。

10、所述盛砂板上设置有密封结构,在所述排砂板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排砂板通过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盛砂板抵接配合。

11、所述排砂结构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排砂板和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排砂板切换至所述封闭状态。

12、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砂板上。

13、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

14、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防雨结构,所述防雨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防雨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

15、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最高点。

16、所述进风管的中心轴线为弧形,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向下倾斜。

17、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处。

18、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底座设置于地面上。

19、一种通风装置,包括上述的进风组件。

20、本发明提供的进风组件及通风装置,利用隔板将壳体的内部分隔成缓冲腔和风机腔,风机处于风机腔内,从而在缓冲腔内形成负压,并最终从进风口处吸入空气实现进风,而气体在流入缓冲腔后,速度会降低,使得气体中携带的砂尘等细小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积存至缓冲腔的底部,在需要将壳体内部积存的细小杂质排出时,控制排砂结构打开排砂口即可实现,能够有效的保证进风组件的工作可靠,同时还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通风器进行拆卸,降低了进风组件的清理难度及清理成本,而且由于排砂结构对排砂口的封闭,使得在进风组件不需要进行排砂时,外部气体不能从排砂口进入缓冲腔内,保证进风组件的进风可靠。



技术特征:

1.一种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结构(3)包括排砂板(31),所述排砂板(3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排砂口(14)处,且所述排砂板(31)具有打开所述排砂口(14)的排砂状态和封闭所述排砂口(14)的封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板(31)具有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铰接于所述排砂口(14)上,且当所述排砂板(31)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排砂口(14)的边沿抵接配合,当所述排砂板(31)处于所述排砂状态时,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排砂口(14)之间形成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结构(3)还包括盛砂板(32),所述盛砂板(32)设置于所述排砂口(14)处,且当所述排砂板(31)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排砂板(31)与所述盛砂板(32)共同封闭所述排砂口(14),当所述排砂板(31)处于所述排砂状态时,所述排砂板(31)与所述盛砂板(32)之间形成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砂板(31)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排砂板(31)和所述盛砂板(32)共同围成容纳槽(33),所述容纳槽(33)的开口与所述缓冲腔(12)连通,且所述排砂板(31)和所述盛砂板(3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容纳槽(33)的最低点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砂板(32)上设置有密封结构(34),在所述排砂板(31)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排砂板(31)通过所述密封结构(34)与所述盛砂板(32)抵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结构(3)还包括复位机构(35),所述复位机构(35)设置于所述排砂板(31)和所述壳体(1)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35)能够使所述排砂板(31)切换至所述封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35)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砂板(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滤结构(4),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1)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防雨结构(5),所述防雨结构(5)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1)处,且所述防雨结构(5)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远离所述隔板(2)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进风管(6),所述进风管(6)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最高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6)的中心轴线为弧形,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向下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结构(7),所述第二过滤结构(7)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底座(8),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底座(8)设置于地面上。

15.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组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风组件及通风装置。进风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缓冲腔和风机腔,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缓冲腔与所述风机腔连通;排砂结构,所述缓冲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排砂口,所述排砂结构设置于所述排砂口处。本发明提供的进风组件及通风装置,在需要将壳体内部积存的细小杂质排出时,控制排砂结构打开排砂口即可实现,能够有效的保证进风组件的工作可靠,同时还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通风器进行拆卸,降低了进风组件的清理难度及清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雨,李志海,廖一锋,王璐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