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7802发布日期:2024-02-02 21: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外侧沿的多个第二安装座、以及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各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运输拉杆,多个第一安装座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外侧沿,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外侧沿,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运输拉杆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沿的第一水冷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冷管上的第一导流筒、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内侧沿的第二水冷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冷管上的第二导流筒,所述第一水冷管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水冷管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部分所述第一水冷管沿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部分所述第二水冷管沿所述第二法兰的内侧沿呈环形设置;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一导流筒与所述第二导流筒具有重合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的第一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的第二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一支撑架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架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上并置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和所述水冷结构之间;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一隔热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之间具有重合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多个第一支撑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一隔板,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一隔板向外延伸设置,相邻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夹持形成第一容纳间隙,所述第一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一隔热件,各所述第一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所述第一隔板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二法兰上并至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二隔板,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二隔板朝向内延伸设置,相邻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二容纳间隙,所述第二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二隔热件,各所述第二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间隙中并与两侧的所述第二隔板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座,沿所述环形隔热间隙的径向,所述第三安装座和所述第四安装座间隔设置,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座和所述第四安装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的外围,所述非金属复合层被构造为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的径向尺寸由所述第三安装座至所述第四安装座呈逐渐减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非金属复合层与所述第一隔热结构之间的第二隔热结构,所述第二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第三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的第三隔热层,所述第三隔热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三隔板,沿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多个所述第三隔板间隔环设在所述第一法兰上并置于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中,相邻所述第三隔板在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方向夹持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隔热层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第三隔热件,各所述第三隔热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热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或所述第二隔热层相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连通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与外部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上的至少一个清灰孔,所述清灰孔连通位于所述水冷结构和所述第一隔热结构之间的所述环形隔热间隙与外部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复合层由硅胶、陶瓷纤维布、不锈钢丝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成型。

16.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烟气补偿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补偿装置以及余热回收设备,涉及烟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结构、水冷结构、非金属复合层和第一隔热结构,第二法兰与第一法兰间隔设置形成环形隔热间隙;连接结构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水冷结构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非金属复合层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并置于连接结构和水冷结构之间;第一隔热结构分别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并设置在非金属复合层与水冷结构之间。本发明通过水冷结构和第一隔热结构相配合,避免热形变应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从而提高了该烟气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源满,穆怀萍,王林,张风坡,杨明华,姚进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