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21931发布日期:2024-02-09 13:1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空气净化器一般采用过滤、吸附、电场或者产生相应活性粒子的方式对气流中的有害粒子进行处理。例如在中国专利cn100572950c中,空气净化器包括构成前面和侧面外观的前面部,和引导空气流通的隔板,构成侧面和后方外观的后面部;前面机架的一侧,设有净化空气的过滤器组件。后面部包括构成后面和侧面外观的后面板,和安装后使得后面板可拆装的后面机架构成;进而实现了空气净化的效果。如中国专利cn111437670a中,壳体其上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和出风口;滤芯设置于壳体内,室内空气自室内进风口进入壳体后到达滤芯进行过滤;新风系统与壳体相连,具有室外进风口,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口进入壳体;以及层流风机,设置于壳体内,其形成有进风通道,经滤芯过滤后的室内空气和/或进入壳体的室外空气到达进风通道,层流风机通过流体粘性效应扰动到达进风通道的空气形成层流风,层流风自出风口排出壳体。

2、对于立式的空气净化器,由于出风位置的考虑以及机身厚度的考虑,较难采用柱状的过滤器,一般均在净化器的相应周壁位置上安装板状的过滤组件。相应的,由于立式净化器中板状过滤组件的面积过大,目前对于大面积过滤组件各个位置处的过滤作用优化缺失,容易出现局部位置过滤使用过度,而部分位置过滤使用欠缺,那么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过滤组件的工作效率不断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立式净化器中板状过滤组件的面积过大,目前对于大面积过滤组件各个位置处的过滤作用优化缺失,容易出现局部位置过滤使用工作效率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包括:

3、主体框,框设形成有工作腔;

4、过滤部,包括封闭于所述工作腔厚度方向的前部的前过滤件和封闭于所述工作腔厚度方向的后部的后过滤件;

5、中分板组件,包括中分板和送风机,所述中分板设置于所述主体框内壁且在厚度方向上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前气腔和后气腔,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中分板高度方向的下部且将所述前气腔和所述后气腔导通;

6、后网罩,设置于所述后气腔而将所述后过滤件罩封,所述后网罩各位置处的穿孔率随该位置的高度提升而减小;

7、前网罩,设置于所述前气腔而将所述前过滤件罩封,所述前网罩各位置处的穿孔率随该位置与所述送风机之间的距离提升而增加;

8、挡风板,设置于所述后网罩的内侧方向而与所述后网罩在厚度方向上形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上部导通到所述后气腔;

9、等离子管组件,包括驱动板以及多个在所述后气腔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等离子管。

10、进一步地,所述后网罩各位置处的穿孔率与该位置的高度成反比。

11、进一步地,所述前网罩各位置处的穿孔率与该位置与所述送风机的距离成正比。

12、进一步地,所述前过滤件包括在上的前上过滤件和前下过滤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前过滤件与所述后过滤件在厚度方向上均为分体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前气腔内对应所述前下过滤件的背部设置有第一百叶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一百叶组件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前下过滤件被封闭。

15、进一步地,所述前气腔内对应所述前上过滤件的背部设置有第二百叶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二百叶组件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前上过滤件被封闭。

1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腔在所述后气腔的厚度方向上呈下小上大的楔形。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

18、前网板盖,结合于所述主体框厚度方向的前部而将所述前过滤件封闭;

19、后网板盖,结合于所述主体框厚度方向的后部而将所述后过滤件封闭;

20、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主体框内,连接所述送风机和所述驱动板。

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所述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前下过滤件的第一气压传感器和对应所述前上过滤件的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2、获取第一气压传感器与第二气压传感器的数据为第一气压值与第二气压值;

23、计算第一气压值与第二气压值的比值为工作参数;

24、根据工作参数评价前过滤件的工作状态以及控制第一百叶组件的工作。

25、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在后气腔内后过滤件位置越高处负压越强;而在前气腔内前过滤件离送风机的位置越远近处负压越强,结合后网罩与前网罩的穿孔率设置,后过滤件的上各个位置处的进风量得到了平衡,前过滤件的上各个位置处的出风量也得到了平衡,那么后过滤件和前过滤件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均得到了优化;所有的气流均从挡风板的上部进入到后气腔然后继续向下流通,进而顺序穿多个等离子管以完成较为优质的空气净化杀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罩(400)各位置处的穿孔率与该位置的高度成反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网罩(500)各位置处的穿孔率与该位置与所述送风机(320)的距离成正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过滤件(210)包括在上的前上过滤件和前下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过滤件(210)与所述后过滤件(220)在厚度方向上均为分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腔(110)内对应所述前下过滤件的背部设置有第一百叶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一百叶组件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前下过滤件被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腔(110)内对应所述前上过滤件的背部设置有第二百叶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二百叶组件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前上过滤件被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610)在所述后气腔(120)的厚度方向上呈下小上大的楔形。

9.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

10.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前下过滤件的第一气压传感器和对应所述前上过滤件的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后网罩各位置处的穿孔率随该位置的高度提升而减小,前网罩各位置处的穿孔率随该位置与送风机之间的距离提升而增加;挡风板设置于工作腔内后网罩的内侧方向而与后网罩在厚度方向上形成进风腔,进风腔上部导通到后气腔;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管空气净化器流道结构、空气净化器及控制方法,结合后网罩与前网罩的穿孔率设置,后过滤件的上各个位置处的进风量得到了平衡,前过滤件的上各个位置处的出风量也得到了平衡,那么后过滤件和前过滤件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均得到了优化;所有的气流顺序穿等离子管以完成较为优质的空气净化杀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增,苏海鹰,曹云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蓓净(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