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17467发布日期:2024-01-26 16:23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雾生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通常采用气雾生成装置对呼吸的空气进行调节及处理等。例如,ipc分类号为f24f,申请号为cn202320460778.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声雾化设备,其包括超声雾化器以及储液器,所述超声雾化器包括超声雾化器主体以及超声雾化片,所述超声雾化器主体设有安装腔以及喷雾口,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喷雾口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片设于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喷雾口之间。

2、所述储液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液件抵顶所述超声雾化片,所述超声雾化片将所述导液件传导的液体进行雾化后,从所述喷雾口喷出。导液件可以是通过纤维压制成柱状体而制得,以便于利用毛细现象将液体导引至超声雾化片进行雾化。然而,当雾化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导液件容易供液不足,以致出现开始时气雾排出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小,气雾排出量前后相差较大,不相对均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排出量相对均衡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

2、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构造一种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喷雾嘴、壳体、第一储液件、第二储液件、发热组件及控制器,所述喷雾嘴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喷雾嘴设置有出雾孔;所述第一储液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储液件内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孔相连通的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二储液件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内,所述第二储液件内设置有导气腔及用于收纳气雾生成液的第二收纳腔,所述喷雾嘴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导气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收纳腔连通的进液孔,所述第二收纳腔环绕所述导气腔设置;

3、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导液棉柱、电热丝及若干第一气球,所述导液棉柱位于所述导气腔内并覆盖所述进液孔,以吸附所述第二收纳腔内的气雾生成液,所述导液棉柱内设置有雾化腔;所述电热丝附着在所述雾化腔的腔壁处,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气球位于所述导液棉柱内,用于受热膨胀时将所述导液棉柱内的所述气雾生成液驱动至所述电热丝,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气球相互间隔,若干所述第一气球形成环形,所有的所述第一气球到所述雾化腔的距离均相等。

4、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第一保护套管,所述第一保护套管插设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位于所述雾化腔轴向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一气球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位于所述雾化腔的同一径向位置处。

5、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阻液环,所述第一阻液环盖设在所述导液棉柱的端面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上。

6、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液环为硅胶环,所述硅胶环的外周面与所述导气腔的腔壁弹性抵接,所述硅胶环的内周面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上。

7、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第二保护套管及若干第二气球,所述第二保护套管插设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电热丝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管之间,所述第二气球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管位于所述雾化腔的同一径向位置处。

8、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套管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的下方,所述第二气球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气球的体积。

9、优选地,所述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控液片,所述控液片与所述导气腔的腔壁活动连接并盖设在所述进液孔上,所述第二气球与所述控液片接触,以在受热膨胀时,推动所述控液片朝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运动。

10、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管均为金属套管并均与所述电热丝相接触。

11、优选地,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气流感应器,所述第一收纳腔底部收纳有可逆相变凝胶及用于加热所述可逆相变凝胶的凝胶加热元件;

12、所述第二储液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内,并能够沿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横向摆动,所述第二储液件的底部与所述可逆相变凝胶相接触;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气雾生成装置横向的加速度;所述气流感应器用于在用户吸气时产生雾化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雾化触发信号及所述加速度,控制所述发热组件及所述凝胶加热元件工作。

13、优选地,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表面声波器件,所述喷雾嘴包括嘴套,所述嘴套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嘴套设置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的边缘朝所述壳体内延伸形成有通气柱,所述通气柱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所述出雾孔,所述通气柱的外周面与所述嘴套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冷凝液导入所述第一收纳腔的第三收纳腔,所述通气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孔及所述第三收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

14、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包括第一压电基片、第一叉指换能器和第二叉指换能器,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和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均附着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上,所述第一压电基片覆盖所述出雾孔的内壁并设置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位于所述出雾口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之间;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雾化结束时控制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工作。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导液棉柱、电热丝及若干第一气球,所述导液棉柱位于所述导气腔内并覆盖所述进液孔,以吸附所述第二收纳腔内的气雾生成液,所述导液棉柱内设置有雾化腔,所述电热丝附着在所述雾化腔的腔壁内,所述第一气球位于所述导液棉柱内,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气球相互间隔,若干所述第一气球形成环形,所有的所述第一气球到所述雾化腔的距离均相等。因此,当电热丝工作发热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导液棉柱与电热丝相接触的区域的气雾生成液因雾化而变少,此时,由于所述第一气球受热而逐渐膨胀,所述第一气球受热膨胀时将所述导液棉柱内其它区域的所述气雾生成液驱动至所述电热丝,因此,较好地避免气雾生成液供应不足以致气雾变少的问题,可实现气雾排出量相对均衡。



技术特征:

1.一种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嘴、壳体、第一储液件、第二储液件、发热组件及控制器,所述喷雾嘴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喷雾嘴设置有出雾孔;所述第一储液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储液件内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孔相连通的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二储液件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内,所述第二储液件内设置有导气腔及用于收纳气雾生成液的第二收纳腔,所述喷雾嘴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导气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收纳腔连通的进液孔,所述第二收纳腔环绕所述导气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第一保护套管,所述第一保护套管插设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位于所述雾化腔轴向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一气球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位于所述雾化腔的同一径向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阻液环,所述第一阻液环盖设在所述导液棉柱的端面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液环为硅胶环,所述硅胶环的外周面与所述导气腔的腔壁弹性抵接,所述硅胶环的内周面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第二保护套管及若干第二气球,所述第二保护套管插设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电热丝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管之间,所述第二气球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管位于所述雾化腔的同一径向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套管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的下方,所述第二气球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气球的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控液片,所述控液片与所述导气腔的腔壁活动连接并盖设在所述进液孔上,所述第二气球与所述控液片接触,以在受热膨胀时,推动所述控液片朝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管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管均为金属套管并均与所述电热丝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气流感应器,所述第一收纳腔底部收纳有可逆相变凝胶及用于加热所述可逆相变凝胶的凝胶加热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表面声波器件,所述喷雾嘴包括嘴套,所述嘴套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嘴套设置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的边缘朝所述壳体内延伸形成有通气柱,所述通气柱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所述出雾孔,所述通气柱的外周面与所述嘴套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冷凝液导入所述第一收纳腔的第三收纳腔,所述通气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孔及所述第三收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其包括喷雾嘴、壳体、第一储液件、第二储液件、发热组件及控制器,喷雾嘴与壳体相连,喷雾嘴设置有出雾孔。第一储液件位于壳体内,第一储液件内设置有与出雾孔相连通的第一收纳腔。发热组件包括导液棉柱、电热丝及若干第一气球,导液棉柱位于导气腔内并覆盖进液孔,导液棉柱内设置有雾化腔。电热丝附着在雾化腔的腔壁内。第一气球位于导液棉柱内,用于受热膨胀时将导液棉柱内的气雾生成液驱动至电热丝,若干第一气球形成环形,所有的第一气球到雾化腔的距离均相等。本发明较好地避免气雾生成液供应不足以致气雾变少的问题,可实现气雾排出量相对均衡。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康唯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