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头装置及加湿出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1930发布日期:2024-02-26 16:5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机头装置及加湿出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风扇,具体涉及机头装置及加湿出风设备。


背景技术:

1、加湿出风设备是通过水蒸发降温的蒸发式冷却结构,其工作原理是水泵将水箱中的水输送到湿帘上,风叶转动时带动空气经过湿帘,经过湿帘的空气与水接触蒸发以携带湿帘上的水分,达到降温效果。

2、相关的加湿出风设备中,例如冷风扇,大多数的加湿出风设备为左右扫风出风,个别的加湿出风设备和循环扇集成产品实现了左右、上下同时摇头出风,以实现多角度摇头送风降温的目的。

3、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左右、上下同时摇头的加湿出风设备,包括底座、竖立的支柱、支柱末端安装的支撑架和支撑架上安装的罩壳,罩壳内形成有风道,风道内设有可转动的风叶和固定的湿帘组件,湿帘组件的湿帘上浸润有水,随风叶转动,空气经过湿帘,吹出冷空气,进行物理降温。但是,由于湿帘组件设置在风道内,为了避免湿帘与风叶发生转动干涉,湿帘通常设置的较小,导致水蒸发量较低,降温加湿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头装置及加湿出风设备,以解决加湿模块较小,水蒸发量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头装置,包括支撑座、加湿组件和送风机构,加湿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送风机构包括风道组件和风轮,风轮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组件内;风道组件与所述支撑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风道组件的外周设有出风口,至少一端设有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均与一组所述加湿组件对应并连通。

3、有益效果:风道组件内设有风轮,风轮转动时可搅动空气,使风道组件内侧形成低压区,风从风道组件的进风口进入风道组件内侧并从外周的出风口被吹出;由于风道组件与支撑座可转动地连接,所以风进入进风口前,会先经过对应的加湿组件,经过加湿组件的空气与水接触蒸发以携带加湿组件上的水分,携带水分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后可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风道组件与支撑座可转动地连接,风道组件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地一端均设有进风口,风道组件可相对于支撑座转动,达到上下摇头出风的目的;加湿组件设置在支撑座上,加湿组件与风道组件之间通过支撑座隔开,又通过支撑座彼此靠近,既可避免加湿组件对风道组件内的风轮的转动造成干涉,又由于将加湿组件从风道组件内移出,而避免加湿组件受到风道组件内的空间限制,使得加湿组件可与进风口对应设置的相对较大,增大水蒸发量,提高降温加湿效果;又可简化风道组件的结构,减小风道组件的重量,降低驱动风道组件转动的动力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环、支撑筋;所述加湿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环上;支撑筋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环的内环。

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进风格栅,进风格栅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环上,并位于远离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所述加湿组件连接在所述进风格栅和所述支撑筋之间。

6、有益效果:支撑环、支撑筋和进风格栅的设置,既可以将加湿组件进行较好的限位和固定,又使得支撑座整体为可透风的结构,便于进风,还可对进风进行初步过滤,防止杂物进入堵塞加湿组件。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环和/或所述支撑筋上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柱,所述加湿组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地连接。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卡槽,所述进风格栅上设有旋扣,所述旋扣与所述卡槽旋转卡接。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具有间隔设置的两组,所述风道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撑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风道组件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加湿组件具有两组,分别连接在两组所述支撑座上。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加湿支架和加湿模块;加湿支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加湿支架的顶部设有分水盒,底部设有储水盒;所述分水盒上设有下水孔,所述储水盒的底部设有出水孔;加湿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加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分水盒和所述储水盒之间。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水盒通过上水管和上水泵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孔通过下水管与水箱的进水口连通。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组所述加湿组件的两组所述上水管通过第一转接管汇成一路;和/或,两组所述加湿组件的两组所述下水管通过第二转接管汇成一路。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组所述支撑座分别为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机头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风道组件固定连接。

14、有益效果: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座上,既实现了风道组件与第一支撑座的转动连接,又便于驱动风道组件上下摇头扫风,还可将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风道组件的外部,达到防水防潮的目的。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座朝向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16、有益效果:第一安装槽的设置,既拉近第一驱动机构与风道组件之间的距离,便于第一动力输出端与风道组件之间的连接,又可通过槽口背向加湿组件的第一安装槽将第一驱动机构与加湿组件进行分隔,进一步达到防水防潮的目的,还可通过第一安装槽对第一驱动机构进行较为稳固的连接和限位,对第一驱动机构进行保护。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湿出风设备还包括第一限位套和第一轴套;第一限位套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连接,并盖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第一限位套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轴套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风道组件固定连接。

18、有益效果:第一限位套盖设在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处,第一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轴套与风道组件固定连接,可在第一安装槽处形成密封空间,进一步达到防水防潮的目的。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轴套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还设有第一过线孔和第一线槽;第一过线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间隔设置;第一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背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连接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一线槽后接入机身上的控制盒中。

21、有益效果:第一过线孔和第一线槽可对第一连接线进行限位、固定和引导,便于将其接入机身本体上的控制盒中。且由于第一线槽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背向第一安装槽的一侧,可将第一连接线引导至远离风道组件的一侧,防止风道组件转动时摩擦第一连接线产生噪音,也防止摩擦损坏第一连接线。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风道组件上,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风轮固定连接。

23、有益效果:第二动力输出端与风轮固定连接,第二动力输出端转动时,带动风轮转动,风轮转动时可搅动空气,使风道组件的风道腔内形成低压区,风从风道组件两端的进风口进入,并从风道组件外周的出风口被吹出。第二驱动机构靠近第二支撑座设置,可与第一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风道组件的两端,避免两者发生位置和运动干涉。

2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

2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上设有贯通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风轮固定连接。

2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轮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动力输出端的外周对应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限位配合。

2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可拆卸地扣合,并围出风道腔,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风道腔内。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由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围成。

2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可拆卸地固定套设在所述风道组件的外周,所述外壳上设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2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湿出风设备还包括第二限位套和第二轴套,第二限位套与所述风道组件固定连接,并盖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第二限位套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轴套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套可转动地限位配合的限位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

3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座朝向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轴套远离所述风道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3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套上设有第三过线孔,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四过线孔和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背向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连接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过线孔、所述第四过线孔和所述第二线槽后接入机身上的控制盒中。

32、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湿出风设备,包括上述的机头装置、底座、机身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机身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可转动地连接,顶部与机头装置的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三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第三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机身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