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64905发布日期:2024-03-12 20:4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属于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1、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制热时,冷媒的温度较低,冷媒由静态结构转化为动态结构时其流动效果较差,导致冷媒无法充分流动。这样容易导致冷媒的吸气压力过低,进而导致空调器的压力比过高,最终会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且导致空调器的整体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时冷媒吸气压力过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3、主机组件;

4、压缩组件,与所述主机组件循环连通;

5、换热组件,与所述压缩组件循环连通;

6、储液箱,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连通;

7、其中,所述压缩组件配置为与所述主机组件循环冷媒,或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配置为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防冻液。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

9、所述压缩组件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连通,所述压缩组件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连通,所述主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所述压缩组件配置为驱动冷媒依次通过所述主机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件后回流至所述压缩组件;

10、所述储液箱通过第三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连通,所述储液箱通过第四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连通。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驱动泵和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循环管路,所述第二驱动泵设置于所述第四循环管路;

12、所述压缩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可连通或断开,所述压缩组件还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可连通或断开;

13、所述储液箱配置为与所述第三循环管路可连通或断开,所述储液箱还配置为与所述第四循环管路可连通或断开。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温度检测件和压力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储液箱,所述压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且所述压力检测件位于所述主机组件与所述压缩组件的回流端之间。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文的空调器中,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16、在所述空调器制热结束后,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防冻液,以使所述冷媒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防冻液;

17、在所述空调器制热开启后,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主机组件循环冷媒后,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防冻液,以使所述防冻液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媒。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和所述第二换热件均循环连通,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和所述第二换热件均循环连通;

19、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制热结束后,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防冻液,以使所述冷媒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防冻液,包括:

20、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防冻液;

21、所述在所述空调器制热开启后,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主机组件循环冷媒后,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换热组件循环防冻液,以使所述防冻液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媒,包括:

22、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主机组件循环冷媒后,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防冻液。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储液箱,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箱内的防冻液的温度;

24、在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防冻液之后,所述空调器检测方法还包括:

25、通过所述温度检测件获取所述防冻液的第一温度;

26、比较所述第一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

27、当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停止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冷媒,并停止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防冻液。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停止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冷媒,并停止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防冻液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29、通过所述温度检测件获取所述防冻液的第二温度;

30、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

31、当所述第二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件循环冷媒,并开启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防冻液。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压力检测件,所述压力检测件配置为检测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之间循环的冷媒的吸气压力;

33、在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防冻液之前,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34、通过所述压力检测件获取所述冷媒的第一吸气压力,并通过所述温度检测件获取所述防冻液的第三温度;

35、比较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和所述第一预设吸气压力,并比较所述第三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36、当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且所述第三温度不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防冻液。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冷媒,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循环防冻液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38、通过所述压力检测件获取所述冷媒的第二吸气压力,并通过所述温度检测件获取所述防冻液的第四温度;

39、比较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和所述第二预设吸气压力,并比较所述第四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

40、当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或所述第四温度低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时,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第二换热件停止循环防冻液。

41、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中,压缩组件与主机组件循环连通,使得冷媒可在压缩组件与主机组件之间循环,冷媒可吸热放热,从而可实现空调器的制热功能。压缩组件还与换热组件循环连通,使得压缩组件可驱动冷却液循环流通于换热组件,储液箱与换热组件循环连通,使得储液箱内的防冻液可循环流通与换热组件。当空调制热结束后,压缩组件内的冷媒仍具有一定热量,通过换热组件可使得冷媒的热量与防冻液交换,使得防冻液可吸收冷媒热量,从而可将热量储存在防冻液中。当空调制热开启后,压缩组件驱动冷媒经过主机组件循环后,冷媒的温度降低,随后压缩组件再次驱动冷媒循环至换热组件,储液箱内的吸收了热量的防冻液也再次循环至换热组件,使得防冻液可与冷媒热交换,从而使得冷媒可吸收热量。这样冷媒的蒸发量可提高,使得这样冷媒的吸气压力可提高,最终可起到保护压缩组件,并降低空调器能耗的目的。

42、本技术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空调器中,通过该空调器控制方法,可使得空调制热结束后冷媒的余热可被防冻液吸收,待空调再次制热启动后,防冻液可将热量回传至冷媒,使得这样冷媒的吸气压力可提高,最终可起到保护压缩组件,并降低空调器能耗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