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7556发布日期:2023-11-22 12:4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蒸汽利用,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1、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2、换热器可以使用水进行换热降温。现有技术中,换热完成后的水变为蒸汽则直接排放至外界,不仅造成冷凝水的浪费,且具有极高温度的蒸汽冷凝水直接排放至外界会对附近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可以将换热器工作时的蒸汽冷凝水收集利用起来,而不是直接排放至外界,既造成了冷凝水的浪费,还对附近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可以将换热器工作时的蒸汽冷凝水收集利用起来,而不是直接排放至外界,既造成了冷凝水的浪费,还对附近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置有相互联通的液态水进口和蒸汽出口、相互联通的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联通有蒸汽收集罐,所述蒸汽收集罐联通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联通有抽水泵和循环水池,所述抽水泵与液态水进口联通,所述循环水池与蒸汽收集罐联通,所述循环水池与蒸汽收集罐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者是否联通的单向截止阀。

3、所述缓冲罐和抽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表。

4、所述换热器和蒸汽收集罐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表。

5、所述蒸汽收集罐上设置有第三压力表。

6、所述蒸汽收集罐和缓冲罐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监测表和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循环水池和缓冲罐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监测表和第二流量调节阀。

7、所述缓冲罐具有保温层。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换热器本体产生的蒸汽进入蒸汽收集罐内,缓冲罐内存满水,当抽水泵将缓存罐内的水输送至换热器进行换热,缓存罐内产生真空,从而将蒸汽收集罐内的蒸汽和循环水池内的冷水抽入缓存罐内,蒸汽和冷水混合,冷水升温从而使冷水的硬度降低,蒸汽冷凝成冷凝水参与随后的换热利用,避免了直接将蒸汽冷凝水排放至外界从而对外界环境造成损害。

10、(2)通过设置第一流量监测表、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监测表和第二流量调节阀可以控制蒸汽进入缓冲罐和循环水池内的冷水进入缓冲罐的比例,保证缓冲罐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既不会产生水垢,也不会温度太高降低换热效率的程度,无需额外使用其他加热设备,直接使用蒸汽的预热进行保温。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上设置有相互联通的液态水进口(2)和蒸汽出口(3)、相互联通的物料进口(4)和物料出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3)联通有蒸汽收集罐(6),所述蒸汽收集罐(6)联通有缓冲罐(7),所述缓冲罐(7)联通有抽水泵(8)和循环水池(9),所述抽水泵(8)与液态水进口(2)联通,所述循环水池(9)与蒸汽收集罐(6)联通,所述循环水池(9)与蒸汽收集罐(6)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者是否联通的单向截止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7)和抽水泵(8)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和蒸汽收集罐(6)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收集罐(6)上设置有第三压力表(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收集罐(6)和缓冲罐(7)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监测表(14)和第一流量调节阀(15),所述循环水池(9)和缓冲罐(7)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监测表(16)和第二流量调节阀(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7)具有保温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置有相互联通的液态水进口和蒸汽出口、相互联通的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联通有蒸汽收集罐,所述蒸汽收集罐联通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联通有抽水泵和循环水池,所述抽水泵与液态水进口联通,所述循环水池与蒸汽收集罐联通,所述循环水池与蒸汽收集罐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者是否联通的单向截止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将换热器工作时的蒸汽冷凝水收集利用起来,而不是直接排放至外界,既造成了冷凝水的浪费,还对附近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林,黄啟虓,何福才,张香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熔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