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9890发布日期:2023-11-22 19:4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1、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目前,冷却塔用于冷却的水源为原水预处理后的工业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风吹损失等情况使循环水不断浓缩,其中所含的盐类超标、阴阳离子增加、ph值明显变化,致使水质恶化,而循环水的温度、ph值和营养成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冷却塔上充足的日光照射更是藻类生长的理想地方。因此,长期使用后的循环水中存在大量由水垢、污垢(有机物、微生物菌落及其分泌物、泥沙、粉尘等)、微生物粘泥组成的生物粘泥,如不及时控制将迅速导致水质恶化、发臭、变黑,冷却塔大量黏垢沉积甚至堵塞,冷却散热效果大幅下降,设备腐蚀加剧。

3、针对水垢、污垢的问题,申请人采用定期使用高压冲洗泵、冲洗水带、板刷等进行物理清洗,用以保证冷却塔集水槽内无水垢、污垢等。但是其工作效果不明显,因冷却用的工业循环水只是经过简单的原水预处理,并未进行精滤处理其水质中仍含有较多的杂质,虽然冷却水系统有专门用于杀菌灭藻剂、阻垢剂等药品的投加装置,但在实际运行当中冷却水中的杂质是呈累积式的增长。而这些杂质中属微生物粘泥的危害最大,特别是在阳光充足的夏季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青苔、绿藻等),而通过人工清洗已远远无法达到及时地、彻底地根除。

4、针对微生物粘泥的问题,申请人采用了定期排污和定期补充水源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在于排污口较小,而冷却水供水口流量较大,两者又同时处于集水槽最下方,所以造成当冷却水供水口流量大时,集水槽内的杂质被冷却水供水口吸入带进冷却水母管中;当冷却水供水口流量小时,集水槽内的杂质(特别是微生物粘泥)是离排污口越远则杂质越多,且大多在集水槽冷却水的中下层处于悬浮状态。

5、因此,现有的定期排污和定期补充水源的循环水处理方法作用不明显,且实际用水量的浪费严重,还对冷却塔的排污除垢问题无明显作用,现亟需从排污效率、节水降耗等方面,改善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通过在冷却塔集水槽上游进行水垢、污垢和微生物粘泥的过滤收集,具有提高排污效率、节水降耗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包括布置于冷却塔填料下游并带有集水槽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围绕所述集水槽的开口布置的过滤挡板、罩设于所述过滤挡板的开口上的盖板、围绕所述底座周向布置的围板、设置于所述过滤挡板和围板之间的物理吸附滤芯、以及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的进口设置有多个、并靠近所述物理吸附滤芯的底面布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冷却水经过冷却水木管流至冷却塔布水器内,经过布水器分散均匀喷洒在冷却塔填料上方,循环冷却水由上往下经填料散热蒸发后流至填料下方的物理排污装置上;此时,受盖板阻挡,冷却循环水只能先流向物理吸附滤芯,并通过物理吸附滤芯上的吸附材料对大部分生物粘泥进行泥水分离,经过吸附后的循环冷却水有少量浑浊,此时通过过滤挡板对剩余的生物粘泥进行进一步过滤,最终生物粘泥下沉至物理吸附滤芯的底部,并通过排污管道进行间歇性收集,而处理后的循环冷却水则流向集水槽进行循环利用;在此过程中,通过在在冷却塔集水槽上游设置物理吸附滤芯和过滤挡板进行水垢、污垢和微生物粘泥的过滤收集,并通过排污管道进行生物粘泥的间歇排放和固废处理,在连续高效地改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排污效率、降低冷却塔的日补水量、节水降耗。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挡板包括靠近所述集水槽布置的内滤板、抵触于所述物理吸附滤芯表面的外滤板、以及连接所述内滤板和外滤板的底部的连接板,所述物理吸附滤芯和外滤板的顶部近似的处于同一高度上,所述内滤板和外滤板的顶部之间存在落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冷却水在物理吸附滤芯上进行泥水分离时,受水流量影响,初步分离后的部分清水上升从外滤板的顶部直接经过内滤板过滤,剩余清水经过物理吸附滤芯内部后、依次经过外滤板和内滤板过滤,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循环冷却水水量流失。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罩设于所述内滤板的开口上,所述内滤板上设置有罩设于所述外滤板和连接板的挡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阻挡循环冷却水直接进入过滤挡板和集水槽,只能先流向物理吸附滤芯。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条的外侧边朝向物理吸附滤芯一侧弯折延伸、并形成导向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边用于引导循环冷却水先流向物理吸附滤芯。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条和导向边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理吸附滤芯沿过滤挡板的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污槽,所述排污管道的进口分别连通于这些排污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排污效率。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滤板的滤孔靠近所述物理吸附滤芯的侧面布置、且与所述排污槽不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避免排污槽内的生物粘泥大量流入过滤挡板内侧,保证处理后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理吸附滤芯靠近所述排污槽的表面设置为导向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用于引导被物理吸附滤芯吸附的生物粘泥朝向排污槽底壁流动,以便被排污管道收集。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面和排污槽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65~175°。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理吸附滤芯包括自上而下顺次布置的胶球层、木炭层、砂石层、海绵层和填料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在冷却塔集水槽上游设置物理吸附滤芯和过滤挡板进行水垢、污垢和微生物粘泥的过滤收集,并通过排污管道进行生物粘泥的间歇排放和固废处理,在连续高效地改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排污效率、降低冷却塔的日补水量、节水降耗。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冷却塔填料下游并带有集水槽(1)的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围绕所述集水槽(1)的开口布置的过滤挡板(31)、罩设于所述过滤挡板(31)的开口上的盖板(32)、围绕所述底座(2)周向布置的围板(34)、设置于所述过滤挡板(31)和围板(34)之间的物理吸附滤芯(35)、以及排污管道(4),所述排污管道(4)的进口设置有多个、并靠近所述物理吸附滤芯(35)的底面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挡板(31)包括靠近所述集水槽(1)布置的内滤板(311)、抵触于所述物理吸附滤芯(35)表面的外滤板(312)、以及连接所述内滤板(311)和外滤板(312)的底部的连接板(313),所述物理吸附滤芯(35)和外滤板(312)的顶部近似的处于同一高度上,所述内滤板(311)和外滤板(312)的顶部之间存在落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2)罩设于所述内滤板(311)的开口上,所述内滤板(311)上设置有罩设于所述外滤板(312)和连接板(313)的挡条(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33)的外侧边朝向物理吸附滤芯(35)一侧弯折延伸、并形成导向边(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33)和导向边(331)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吸附滤芯(35)沿过滤挡板(31)的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污槽(36),所述排污管道(4)的进口分别连通于这些排污槽(3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滤板(312)的滤孔靠近所述物理吸附滤芯(35)的侧面布置、且与所述排污槽(36)不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吸附滤芯(35)靠近所述排污槽(36)的表面设置为导向面(35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356)和排污槽(36)底壁之间的夹角为165~17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吸附滤芯(35)包括自上而下顺次布置的胶球层(351)、木炭层(352)、砂石层(353)、海绵层(354)和填料层(35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生物粘泥收集的物理排污装置,其包括布置于冷却塔填料下游并带有集水槽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围绕所述集水槽的开口布置的过滤挡板、罩设于所述过滤挡板的开口上的盖板、围绕所述底座周向布置的围板、设置于所述过滤挡板和围板之间的物理吸附滤芯、以及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的进口设置有多个、并靠近所述物理吸附滤芯的底面布置。本技术通过在在冷却塔集水槽上游设置物理吸附滤芯和过滤挡板进行水垢、污垢和微生物粘泥的过滤收集,并通过排污管道进行生物粘泥的间歇排放和固废处理,在连续高效地改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排污效率、降低冷却塔的日补水量、节水降耗。

技术研发人员:顾志平,梅健,沈子祁,胡军,陈超,鲍财良,尹鸿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浙能德清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