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箱补水系统以及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9922发布日期:2023-11-22 19:4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水箱补水系统以及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风机的,具体涉及一种双水箱补水系统以及冷风机。


背景技术:

1、冷风机为一种温和的降温设备,其主要是通过水在蒸发过程中吸热的原来实现空气降温,为了提升冷风机的制冷效果,市场上出现了带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冷风机。

2、例如,公告号为cn215570909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冷风机”,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风机,包括上水箱、下水箱、下水帘及上水帘;所述上水箱设有溢流口;所述下水箱设于所述上水箱的下方”。(详见对比文件说明书第[0004]段)

3、在使用过程中,上水箱和下水箱内的水会损耗减少,需要对上水箱和下水箱进行补水动作,现有的补水方式是先向下水箱补水然后再通过水泵把水抽送至上水箱,或者分开向上水箱和下水箱分别进行补水,结构比较复杂。

4、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水箱补水系统以及冷风机,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双水箱补水系统,包括依次沿上下方向分布设置的上水箱和下水箱以及用于与有压水源连接的进水口,上水箱具有注水部以及溢水口,进水口与注水部之间设有控制阀,控制阀的进水端与进水口连接,控制阀的出水端与注水部连接,溢水口与下水箱连通。

4、所述进水口与控制阀的进水端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液体向进水口方向回流的单向阀。

5、所述控制阀为可通过监测下水箱水位以控制自身通断状态的浮球阀。

6、所述注水部与溢水口之间设有连接凸筋。

7、所述上水箱与下水箱之间对应溢水口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对水降温的水帘组件。

8、所述上水箱内对应水帘组件上方的位置分布有若干个溢水口。

9、所述下水箱的上端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具有用于与控制阀的外侧壁连接配合的装配腔。

10、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装配腔的下方设有承托部,控制阀的底部与承托部抵靠配合。

11、所述装配腔内设有定位凸块,控制阀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定位凸块对应的定位凹槽。

12、一种冷风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上述双水箱补水系统。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设置控制阀,使水流可以直接从进水口先从注水部进入上水箱再经过溢水口进入下水箱,只需在有压水源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对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加水,无需额外设置水泵,简化了补水系统的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水箱补水系统,包括依次沿上下方向分布设置的上水箱(1)和下水箱(2)以及用于与有压水源连接的进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箱(1)具有注水部(11)以及溢水口(12),所述进水口(3)与注水部(11)之间设有控制阀(4),所述控制阀(4)的进水端与进水口(3)连接,控制阀(4)的出水端与注水部(11)连接,所述溢水口(12)与下水箱(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与控制阀(4)的进水端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液体向进水口(3)方向回流的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4)为可通过监测下水箱(2)水位以控制自身通断状态的浮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部(11)与溢水口(12)之间设有连接凸筋(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箱(1)与下水箱(2)之间对应溢水口(12)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对水降温的水帘组件(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箱(1)内对应水帘组件(6)上方的位置分布有若干个溢水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箱(2)的上端设有安装支架(7),所述安装支架(7)具有用于与控制阀(4)的外侧壁连接配合的装配腔(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7)上对应装配腔(71)的下方设有承托部(72),所述控制阀(4)的底部与承托部(72)抵靠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71)内设有定位凸块(73),所述控制阀(4)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定位凸块(73)对应的定位凹槽(41)。

10.一种冷风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双水箱补水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水箱补水系统以及冷风机,包括依次沿上下方向分布设置的上水箱和下水箱以及用于与有压水源连接的进水口,上水箱具有注水部以及溢水口,进水口与注水部之间设有控制阀,控制阀的进水端与进水口连接,控制阀的出水端与注水部连接,溢水口与下水箱连通,通过设置控制阀,使水流可以直接从进水口先从注水部进入上水箱再经过溢水口进入下水箱,只需在有压水源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对上水箱和下水箱的加水,无需额外设置水泵,简化了补水系统的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伦宝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