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1894发布日期:2024-02-22 20:4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由于纯净水没有完全加热的口感较涩,经过加热烧开后口感较甘甜,也对人体的生理机理具有很重要的调理作用。同时因为烧开的水温度太高不能直接饮用,需将开水降温,目前市面上将开水降温的方式主要用热交换,通过进冷水和出热水在热交换器中做热传递,同时现有的热交换器结构较为复杂,且为了保证热交换器换热效果将热交换器做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相配合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所述第一过水板与第二过水板之间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第一过水板上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穿第一过水板的上下端;所述第二过水板上也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穿第二过水板的上下端;所述第一过水板的第一流道位于第二过水板的第二流道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一过水板的第二流道位于第二过水板的第一流道上端或下端。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一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一流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二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二流道的出水端。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能将第一进水口与所有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能将第一出水口与所有第一流道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能将第二进水口与所有第二流道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能将第二出水口与所有第二流道的出水端相连通。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的端面与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的端面密封配合连接。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四周设置有凸起的连接片,所述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位于连接片内侧,所述连接片内周设置有与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外周配合连接的密封圈。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间通过旁侧和上下侧两个方向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同时减小了整体的占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相配合的顶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所述第一过水板与第二过水板之间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第一过水板上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穿第一过水板的上下端;所述第二过水板上也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穿第二过水板的上下端;所述第一过水板的第一流道位于第二过水板的第二流道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一过水板的第二流道位于第二过水板的第一流道上端或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一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一流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二流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口能连通所有第二流道的出水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能将第一进水口与所有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能将第一出水口与所有第一流道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能将第二进水口与所有第二流道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能将第二出水口与所有第二流道的出水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端面与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的端面密封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四周设置有凸起的连接片,所述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位于连接片内侧,所述连接片内周设置有与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外周配合连接的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水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相配合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所述第一过水板与第二过水板之间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第一过水板上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穿第一过水板的上下端;所述第二过水板上也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穿第二过水板的上下端;所述第一过水板的第一流道位于第二过水板的第二流道上端或下端,所述第一过水板的第二流道位于第二过水板的第一流道上端或下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同时减小了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立,许灿祥,许伟强,严建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