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式沥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9950发布日期:2024-02-02 20:5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交替式沥干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油脂浸出,具体涉及一种交替式沥干结构。


背景技术:

1、浸出器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固液交换分离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萃取。在萃取过程中,浸出段溶剂不断的向油料喷淋、浸泡,到最后阶段的沥干段,被萃取后的湿粕再经过一道新鲜溶剂的冲洗后,进入沥干段进行自然沥干,沥干段的作用是将湿粕中及其表面的溶剂油自由流到下部的收集斗中,以此达到湿粕含溶的指标要求,同时湿粕含溶的指标优劣,直接影响了浸出器的后道工序dtdc的蒸汽使用量的大小。湿粕含溶指标优秀,蒸汽用量低,充分反映了节能降耗的政策。因此,就需要浸出器沥干段相较于原来能达到更加有效的效果。

2、而目前的浸出器沥干段主要是自然沥干,油料在前移的过程中,湿粕上的溶剂油由于自身的重力,在湿粕间的间隙中自由下落。此沥干方式需要有足够长的沥干段,若油料特性一般,即使有较长的沥干段,其湿粕含溶率也不一定降的下来,导致自由流动沥干效果一般,不能适应不同特性的油料。特别是,油料间隙较密时,在有限的沥干长度溶剂油来不及与湿粕分离,导致溶剂与湿粕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替式沥干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沥干结构采用自然沥干导致溶剂与湿粕分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交替式沥干结构,包括:

3、沥干组件,包括交替排布的自然沥干组件、负压沥干组件,所述负压沥干组件包括沥干板、以及所述沥干板底部设置的负压腔组件;

4、集油斗组件,设置在所述沥干组件的底部,所述集油斗组件用于收集所述沥干组件沥出的溶剂。

5、本实用新型将沥干组件设计为自然沥干组件、负压沥干组件,油料经过多道负压沥干组件,经过多次连续重复负压沥干,能够在有限的沥干长度的情况下,将湿粕与溶剂油更快更有效的实现分离,真正实现节能降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不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6、为解决负压腔组件如何实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负压腔组件位于所述集油斗组件内,所述负压腔组件包括负压腔、以及所述负压腔上设置吸风管、出油管;所述负压腔组件的吸风管穿过所述集油斗组件并连接负压装置;

7、所述出油管端部伸入所述集油斗组件的溶剂中。

8、本实用新型沥干段的一个集油斗中有数个独立的负压腔分区,分区可同时或单独工作,只有沥干板的上下空间有压差,因此筛板上部的湿粕每经过沥干板一次就会被强制挤压一次,再经过自然沥干筛板一次则会放松一次,这样连续循环的被负压强制挤压再释放交替进行,湿粕一松一紧,就能够更好的进行溶剂油与湿粕的分离,从而保证了较低的湿粕残油率,真正实现了节能降耗。

9、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腔为锥体,所述出油管位于所述负压腔的底部。

10、为解决吸风管进风端堵塞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吸风管的进风端进入所述负压腔内,所述吸风管的进风端为斜向下设置的坡口。利用坡口,坡口对进风端进行保护,防止溶剂进入吸风端。

11、为解决吸风管如何实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吸风管包括第一法兰接头、第二法兰接头,所述第一法兰接头设置在所述负压腔上,所述第二法兰接头设置在所述集油斗组件上,所述第一法兰接头、所述第二法兰接头之间法兰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将吸风管设计为分体结构,即第一、二法兰接头,二者分别与负压腔、集油斗组件连接,便于吸风管的安装与固定。

13、为解决负压腔上如何固定第一法兰接头方便与第二法兰接头连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负压腔的一侧壁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倾斜部、竖直部、第二倾斜部,竖直部上设置第一法兰接头。利用竖直部,使得第一法兰连接接头的法兰盘保持竖向设置,方便与第二法兰接头相连接。竖直部位于负压腔的上部,防止负压腔内的溶剂进入吸风端。

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法兰接头的管端伸入所述负压腔内,所述第一法兰接头的管端为坡口;所述第二法兰接头上设置负压装置。

15、为解决第一法兰接头、所述第二法兰接头漏气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法兰接头、所述第二法兰接头之间设置密封件。利用密封件实现二者的密封,有效解决漏气问题。

16、为解决负压腔与对应的沥干板之间连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负压腔与对应的沥干板之间法兰连接,负压腔与对应的沥干板之间设置密封件。利用法兰连接,同时兼用密封件,安装方便,有效防止溶剂泄漏、漏气。

17、为解决第二法兰接头安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集油斗组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方体部、锥体部,所述方体部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法兰接头。在方体部上安装第二法兰接头,使得第二法兰接头的法兰盘处于竖直,方便与竖直的第一法兰接头的法兰盘的连接。



技术特征:

1.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负压腔组件位于所述集油斗组件内,所述负压腔组件包括负压腔、以及所述负压腔上设置吸风管、出油管;所述负压腔组件的吸风管穿过所述集油斗组件并连接负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负压腔为锥体,所述出油管位于所述负压腔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吸风管的进风端进入所述负压腔内,所述吸风管的进风端为斜向下设置的坡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吸风管包括第一法兰接头、第二法兰接头,所述第一法兰接头设置在所述负压腔上,所述第二法兰接头设置在所述集油斗组件上,所述第一法兰接头、所述第二法兰接头之间法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负压腔的一侧壁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倾斜部、竖直部、第二倾斜部,竖直部上设置第一法兰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法兰接头的管端伸入所述负压腔内,所述第一法兰接头的管端为斜向下设置的坡口;所述第二法兰接头上设置负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法兰接头、所述第二法兰接头之间设置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负压腔与对应的沥干板之间法兰连接,负压腔与对应的沥干板之间设置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替式沥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集油斗组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方体部、锥体部,所述方体部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法兰接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油脂浸出技术领域。交替式沥干结构,包括:沥干组件,包括交替排布的自然沥干组件、负压沥干组件,所述负压沥干组件包括沥干板、以及所述沥干板底部设置的负压腔组件;集油斗组件,设置在所述沥干组件的底部,所述集油斗组件用于收集所述沥干组件沥出的溶剂。本技术用以解决现有沥干结构采用自由沥干导致溶剂与湿粕分离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兵,闾宏先,纪玉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丰尚油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