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7990发布日期:2024-03-01 12:3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空气处理设备的发光组件通过直接照射的方式实现发光效果,较强的光线会造成光污染,并且光线直射的方式刺激用户视觉,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通过使用该空气处理设备能够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传出,至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发光组件光线直射的问题。

2、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该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面板组件、壳体和反光件;面板组件包括透光罩和位于透光罩中的发光组件;壳体的一端敞开,透光罩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反光件与壳体的开口端连接并向壳体内部延伸,反光件的至少部分与透光罩相对设置,透光罩与反光件之间具有间距,反光件的外表面为第一光反射面。

3、在该技术方案中,该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面板组件、壳体和反光件。面板组件包括透光罩和位于透光罩中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可以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对外发射光线,以提示用户空气处理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为了避免发光组件受到外部环境中的磕碰损坏,将发光组件设于透光罩内。具体地,透光罩采用透光材料,使其发射的光线可以穿过透光罩射出面板组件。

4、发光组件可以为环形结构,使用户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避免光线存在盲区。

5、壳体的一端敞开,形成开口端,面板组件部分容置于壳体的开口端,使面板组件至少部分位于壳体上方,也即凸出于壳体,用户更容易看到面板组件形成的光照效果。透光罩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内,即在高度方向上,透光罩的至少部分低于壳体的开口端,使透光罩中射出的部分光线可以直接射出壳体,其余部分光线被壳体遮挡,避免发光组件射出的光线太强从而在使用环境中形成光污染,同时也避免了强光直射用户影响使用体验。

6、反光件与壳体连接,并可以向壳体内部倾斜延伸,也即反光件可以为底部收口顶部扩口的结构,从透光罩中透射出的光线能够在倾斜延伸的反光件的表面反射出不同角度的反射角,从而提高了反光件进行光反射的反射角范围,进而扩大了光线射入使用环境中的范围。

7、反光件可以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由于透光罩的至少部分低于壳体的开口端,将反光件与壳体的开口端连接并向壳体内部延伸,使反光件的至少部分与透光罩相对设置。透光罩与反光件之间具有间距,使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后,进入透光罩与反光件的间距形成的空间,再经过反光件的反射出空气处理设备,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也可以在穿过透光罩后,通过上述间距直接射入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环境中,而不经过反光件反射,以更加直观地表达光线所指示的信息。

8、可以理解,在用户与空气处理设备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用户看到的可以是通过透光件发散出的经过反光件反射后的光线,相对而言,反射后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使光线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减弱了原始光线的强度,避免强光形成的光污染。在用户与空气处理设备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用户看到的光线可以是发光组件通过透光罩直接透出壳体的光线,也可以是透光件发散出的经过反光件反射后的光线。当发光组件发散的光线直接越过壳体,使用户可以直接看到透光罩中透射出的光线,实现发光组件所散发的光线能够直接准确地传达其所指示的信息。

9、反光件的外表面为第一光反射面,使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光反射面反射出空气处理设备。

10、可选地,上述第一光反射面可以为弧面,以使光线反射更为柔和,也可以为具有弯折部的表面,以使光线经过第一光反射面反射出的光线投入使用环境中具有角度变化的特点。

11、如此,面板组件包括透光罩和位于透光罩中的发光组件,使发光组件可以对外发射光线提示用户空气处理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反光件与壳体的开口端连接并向壳体内部延伸,反光件的至少部分与透光罩相对设置,透光罩与反光件之间具有间距,使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后,进入透光罩与反光件的间距形成的空间,可以经过反光件的反射出空气处理设备,实现光线直接准确地传达信息的同时,避免强光形成的光污染。

12、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在空气处理设备的高度方向上,透光罩低于壳体的开口端。

14、如此,透光罩在空气处理设备的高度方向上低于壳体的开口端,产生隐藏式氛围灯的效果,提升空气处理组件的美观度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15、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还包括固定罩;固定罩与透光罩连接,发光组件设置于固定罩的外部,至少部分固定罩位于壳体的外部,固定罩与反光件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固定罩与反光件之间具有间距;其中,固定罩的外表面为第二光反射面。

16、如此,固定罩与透光罩连接,固定罩与反光件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固定罩与反光件之间具有间距,固定罩的外表面为第二光反射面,使第一光反射面反射出的光线还可以经过第二光反射面的反射,增加了光线的柔和度,也扩大了发光组件发散的光线经过透光件后射入使用环境中的可视范围。

17、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固定罩的第二光反射面自与透光罩连接的一端倾斜向背离透光罩的方向延伸;和/或第一光反射面至少部分倾斜设置于壳体内。

18、如此,固定罩的第二光反射面自与透光罩连接的一端倾斜向背离透光罩的方向延伸,使光线在固定罩与反光件之间的空间内,通过第一光反射面和第二光反射面形成多次反射,向壳体外传播。

19、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环境参数检测件,面板组件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显示面板;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固定罩内部,控制电路板与环境参数检测件和发光组件电连接,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环境参数检测件检测的环境参数调整发光组件的工作参数;显示面板安装于固定罩的敞口端。

20、如此,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环境参数检测件,可以检测出空气处理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固定罩内部,控制电路板与环境参数检测件和发光组件电连接,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环境参数检测件检测的环境参数调整发光组件的工作参数,使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光照效果判断当前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显示面板安装于固定罩的敞口端,便于用户及时了解空气处理设备的工作状态。

21、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件,多个发光件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发光件之间连线的中点与透光罩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与发光件射出的光的半值角相关。

22、如此,多个发光件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发光件之间连线的中点与透光罩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l1与发光件射出的光的半值角β相关,使到达透光罩的光线强度满足光照需求。

23、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发光件的半值角边界线的交汇点与相邻的两个发光件之间连线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24、如此,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使透光罩透射出的光照效果均匀、连续、明亮。

25、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至0.9。

26、如此,第二距离l2与第一距离l1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至0.9,使透光罩透射出最佳的光照效果,也不容易受发光件偏移产生的光强下降的影响。

27、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出风格栅;出风格栅盖设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出风口,出风格栅的第一端连接于反光件,出风格栅的第二端抵接于面板组件,面板组件与反光件之间形成有出风通道;其中,出风格栅朝向面板组件的一侧表面为第三光反射面。

28、如此,出风格栅盖设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出风口,出风格栅的第一端连接于反光件,出风格栅的第二端抵接于面板组件,面板组件与反光件之间形成有出风通道,使出格栅排出的空气通过出风通道流出。出风格栅朝向面板组件的一侧表面为第三光反射面,进一步加大光线的柔和度和可视范围。

29、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驱动件安装座、风机蜗壳、驱动件和叶片;透光罩设置于驱动件安装座;风机蜗壳与驱动件安装座限定出出风口;驱动件设置于驱动件安装座;叶片设置于风机蜗壳内,驱动件能够驱动叶片转动。

30、如此,驱动件安装座与出风格栅的第二端连接,风机蜗壳的敞口端与出风格栅的第一端连接,风机蜗壳与驱动件安装座限定出出风口。驱动件能够驱动叶片转动,将壳体内的空气吸入风机蜗壳内,并通过出风口排出壳体。

31、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进风部和空气处理组件;进风部位于壳体,进风部包括设置于壳体的多个通孔;空气处理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部,空气处理组件位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32、如此,进风部位于壳体,进风部包括设置于壳体的多个通孔,空气处理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部,空气处理组件位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使空气通过进风部进入壳体后,经过空气处理组件的处理后,被风机组件排出壳体。

33、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组件为空气净化组件、空气湿度调节组件或空气温度调节组件中的一种。

34、如此,空气处理组件为空气净化组件、空气湿度调节组件或空气温度调节组件中的一种,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湿度调节或者温度调节。

35、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移动装置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位于移动装置和壳体之间,支撑组件能够将壳体悬置于移动装置。

36、如此,移动装置能够带动壳体移动,使壳体移动至不同的位置进行工作实现多点净化。支撑组件位于移动装置和壳体之间,支撑组件能够将壳体悬置于移动装置,使壳体与移动装置之间有间距,进而使壳体与移动装置之间形成进风区域,气流可以通过进风区域进入壳体。

37、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储能装置、控制装置、驱动轮和从动轮;储能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内;控制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内并与储能装置电连接;驱动轮设置于移动装置的底部,控制装置能够确定驱动轮的工作参数;从动轮设置于移动装置底部。

38、如此,储能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内,为空气处理设备提供电能。控制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内并与储能装置电连接,驱动轮设置于移动装置的底部,控制装置能够确定驱动轮的工作参数,从动轮设置于移动装置底部,使移动装置在驱动轮和从动轮的转动下产生位移,实现多点净化。

39、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激光测距装置,激光测距装置,设置于壳体,相对于壳体水平放置时的重力方向倾斜第一夹角;其中,激光测距装置距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激光测距装置距壳体的底部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的比值与激光测距装置的倾斜方向相关。

40、如此,根据激光测距装置194的倾斜设置方向,通过合理地设置激光测距装置194距壳体200的顶部的第三距离h1与激光测距装置194距壳体200的底部的第四距离h2之间的比值,可以均衡激光测距装置194在壳体200的整个高度范围内的视探测范围,使得壳体200上只需要设置一个激光测距装置194,可保证在壳体200的整个高度范围内的障碍物准确识别和检测,从而防止空气处理设备10在移动过程中与前方障碍物发生碰撞,在减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空气处理设备10能够平稳移动。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四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与第一夹角和激光测距装置的垂直视场角之间的关系满足:h2/h1=cot(1/2α-β)/cot(1/2α+β);其中,h1为第三距离,h2为第四距离,α为激光测距装置的垂直视场角,β为第一夹角。

41、在该技术方案中,按照上述比例关系,确定激光测距装置的设置位置,激光测距装置的垂直视场角与目标区间视场形成第一交线与第二交线,第一交线和第二交线与壳体的最小距离相等,优化了激光测距装置在壳体高度方向上的视场范围,优化了激光测距装置的障碍物识别效果。

4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