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9952发布日期:2024-05-11 00:1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1、加湿器在进行空气加湿时,为了提高使用体验,会对加湿器内加湿出气的水雾进行加热,而现时的加热式加湿器一般是通过对加湿用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加湿用水加速蒸发,此时可使得加湿水雾温度升高,但此加热方式对水雾温度提升有限,尤其在较为寒冷的环境下使用时,加湿水雾到达人体表面时已经变冷,使用体验较差,因此,需要一种可对水雾加热效果更好的加湿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加湿器,包括:外壳,内部设置有加热室与出气流道,所述出气流道位于所述加热室的顶侧,所述出气流道与所述加热室相互连通,所述出气流道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壳的顶侧,所述外壳顶侧正对所述出气流道的位置设置有出雾口;第一加热源,可对所述加热室加热;出气组件,其包括出气头、风机与第二加热源,所述出气头设置于所述加热室内,所述出气头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机可通过所述出气头向所述加热室内供风,所述第二加热源可对所述风机的供风加热。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加湿用水可装入加热室内,由第一加热源对加热室进行加热,此时可对加热室内的加湿用水升温加热,并加速加热室内加湿用水的蒸发,而在出气组件中,风机向加热室内供风,由于第二加热源可对风机的供风进行加热,使得热气流与加热后的水汽进行混合,此时形成的加湿水雾温度可更好地达到所需要的温度,然后通过出气流道对加湿水雾的流动进行导向,最后从出雾口向外吹出,对空气加湿,如此对气流进行一次加热,并对加湿用水进行一次加热,在双重加热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加湿水雾可更容易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底侧正对所述出气流道的位置设置有雾化片。雾化片可加速加热室内加湿用水的雾化,从而使得加热室内空气的含水量更高,提高最终从出雾口处向外吹出加湿水雾的水汽含量。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的顶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混合室,所述出气流道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混合室,所述雾化片正对于所述混合室,所述出气头向上伸入所述混合室内,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混合室内。混合室用于将加热后的气流与加热的水汽混合,然后从出气流道向外导流,具体的,从出气头的出气口处直接向混合室内排出加热气流,而雾化片产生的水雾向上进入混合室内,加热气流与水雾在由混合室限定的空间内混合并流入出气流道内,如此可提高加热气流与水雾的混合效率。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室内位于所述出气流道的底端连接有集雾罩,所述集雾罩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环绕所述集雾罩外侧设置有多个,所述集雾罩的底侧设置有第二开孔。加热气流在混合室内流向集雾罩时,可沿着集雾罩外侧开设的多个第一开孔流入至集雾罩内,而雾化片雾化形成的水雾则向上从集雾罩底侧开设的第二开孔进入集雾罩内,如此水雾向上流动,并与四周进入的加热气流充分混合,进一步提高加热气流与水雾的混合效果。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室包括相互连接的出气段与集雾段,所述出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雾段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出气头伸入所述出气段内,所述集雾罩位于所述集雾段内。出气头向出气段内吹入热气流,而雾化片形成的水雾则向上进入集雾段内,由于出气段与集雾段相互垂直,从出气头排出的加热气流沿着出气段流向集雾段时经过折弯,可对气流减速缓冲,从而使得加热气流更充分地环绕于集雾罩外侧,从集雾罩外侧的多个第一开孔进入集雾罩内与水雾相互混合,进一步提高加热气流与水雾的混合效果。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加热室底侧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室,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出气头的底部伸入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出气头的底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正对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加热源位于所述出气头内,所述安装室的内壁上设置有进风孔。安装室内与加热室相互分隔,可在安装室内安装外设的电器元件,例如,将风机装入安装室内,风机工作时,由安装室上的进风孔吸风,然后从出气头底侧的进风口吹入出气头内,气流在经过出气头内的第二加热源时由第二加热源对气流加热,然后从出气头顶部的出气口向外排出,实现第二加热源对风机的供风加热。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室的底侧设置有下沉槽,所述下沉槽的槽底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源连接于所述安装室内顶壁正对所述导热板的位置。第一加热源安装于安装室内,将其与加热室内的加湿用水相互分隔,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工作时,第一加热源对下沉槽底侧的导热板进行加热,通过导热板将热量传导至下沉槽内,从而对下沉槽内的加湿用水进行加热,下沉槽的设计可使得热量集中于下沉槽内,提高局部加热温度,提高加热水向外蒸发效率。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底侧连接有支座,所述进风孔设置于所述安装室的底壁。支座可抬高外壳的高度,此时可将进风孔设置于安装室的底侧,从外壳的底侧向内进风,如此可减少进风孔在外观上的直接外露,提高整体外观。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位于所述加热室的顶侧,所述储水室与所述加热室之间设置有上水装置。储水室内可装储加湿用水,使用时,储水室内的加湿用水多于加热室内的加湿用水,如此可提高加热室内加湿用水的加热效率,当加热室内的加湿用水过少时,由上水装置从储水室向加热室内上水,提高使用便捷性。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顶侧可拆卸地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出雾头,所述出雾口设置于所述出雾头顶侧,所述出雾头的底端相抵于所述出气流道的顶端。当需要向储水室补水时,可打开外壳顶侧的顶盖,此时顶盖上的出雾头与出气流道亦相互分离,然后向储水室内补水,完成后,可再将顶盖装回至外壳顶侧,对储水室进行遮盖封闭,并将出雾头的底端相抵于出气流道的顶端,此时从出气流道排出的加湿水雾进入出雾头后,再从出雾头顶侧的出雾口向外排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140)底侧正对所述出气流道的位置设置有雾化片(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140)的顶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混合室,所述出气流道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混合室,所述雾化片(400)正对于所述混合室,所述出气头(310)向上伸入所述混合室内,所述出气口(311)位于所述混合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内位于所述出气流道的底端连接有集雾罩(500),所述集雾罩(500)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开孔(510),所述第一开孔(510)环绕所述集雾罩(500)外侧设置有多个,所述集雾罩(500)的底侧设置有第二开孔(5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包括相互连接的出气段(151)与集雾段(152),所述出气段(15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雾段(15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出气头(310)伸入所述出气段(151)内,所述集雾罩(500)位于所述集雾段(15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加热室(140)底侧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室,所述风机(320)连接于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出气头(310)的底部伸入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出气头(310)的底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机(320)的出风端正对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加热源(330)位于所述出气头(310)内,所述安装室的内壁上设置有进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140)的底侧设置有下沉槽(160),所述下沉槽(160)的槽底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源(200)连接于所述安装室内顶壁正对所述导热板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侧连接有支座(600),所述进风孔设置于所述安装室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位于所述加热室(140)的顶侧,所述储水室与所述加热室(140)之间设置有上水装置(7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侧可拆卸地连接有顶盖(800),所述顶盖(800)上设置有出雾头(810),所述出雾口(811)设置于所述出雾头(810)顶侧,所述出雾头(810)的底端相抵于所述出气流道的顶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器,包括:外壳,内部设置有加热室与出气流道,所述出气流道位于所述加热室的顶侧,所述出气流道与所述加热室相互连通,所述出气流道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壳的顶侧,所述外壳顶侧正对所述出气流道的位置设置有出雾口;第一加热源,可对所述加热室加热;出气组件,其包括出气头、风机与第二加热源,所述出气头设置于所述加热室内,所述出气头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机可通过所述出气头向所述加热室内供风,所述第二加热源可对所述风机的供风加热,本技术可对气流进行一次加热,并对加湿用水进行一次加热,在双重加热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加湿水雾可更容易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德可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9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