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37932665发布日期:2024-05-11 00: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冷剂外循环系统(10)、载冷剂内循环系统、蓄冷装置以及制冷机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冷装置为载冷剂分层储罐(130),第一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上方,第二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20)包括蒸发器(210)、节流阀(220)、压缩机(230)、冷凝器(240)和冷却塔(250);所述冷却塔(250)连接在冷凝器(240)上,所述冷凝器(240)与蒸发器(210)通过制冷工质管路相连组成循环制冷系统,所述节流阀(220)与所述压缩机(230)设置在所述制冷工质管路上;所述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连接在所述蒸发器(2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10)连接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的进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制冷机组(20)的运行台数与运行中的制冷机组(20)中压缩机(230)的工作转速或滑阀位置来调节制冷能力,保持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112)的水温和供水压力不超过安全运行范围。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的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111)上的温度测量值tback的规定范围,根据实验确定: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111)上的温度测量值tback的上限值tback,ul为保证制冷机组(20)载冷剂供液温度等于载冷剂外循环系统(10)要求的供液温度上限,制冷机组(20)的载冷剂回液温度,即为制冷机组(20)中蒸发器(210)达到换热上限时的载冷剂进口温度;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111)上的温度测量值tback的下限值tback,dl为保证制冷机组(20)中压缩机(230)运行负载为额定负载的20%,制冷机组(20)的载冷剂回液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运行的每个制冷机组(20)上的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流量测量值总和与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112)的流量测量值的差值的范围划分如下:


技术总结
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载冷剂外循环系统、载冷剂内循环系统、蓄冷装置以及制冷机组;载冷剂外循环系统包括载冷剂泵组,以及连接在用冷单元上的载冷剂供液总管路与回液总管路;载冷剂泵组通过载冷剂供液总管路连接至用冷单元;载冷剂内循环系统包括连接在制冷机组上的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供液管路,以及与载冷剂供液管路相连的载冷剂总供液管路,载冷剂回液管路与内循环载冷剂泵相连;内循环载冷剂泵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与蓄冷装置的第一进出口管路;低温载冷剂总供液管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外循环载冷剂泵组与蓄冷装置的第二进出口管路。本发明可实现主动控制,提升响应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冯艺伟,屈胜利,王闯,任大伟,邢子文,李丹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