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站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32733发布日期:2024-03-25 19:2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站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站控制器,具体是一种换热站控制器。


背景技术:

1、换热站是热力集中、交换的地方,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通过换热的方式将由热电厂产生的高温热水或者蒸汽传输到各个居民小区里将热量传送到小区管网中,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对应设备工作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3、公开号为 cn216752414u的专利文件一种新型换热站控制器保护壳体通过在左侧板上和右侧板上留有环形散热孔,用于此换热站控制器的内部热量散热处理,保护此换热站控制器的良好运行环境,以解决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和保护系统中的pcb板和内部的模块,通过左右两侧的大量散热孔进行自然散热,壳体四边均有pcb连接的电性卡槽,将pcb板牢牢固定住,起到良好的抗震性,可以六个边均用螺柱进行连接固定,做到了拆装方便,加工采用简单的铣削加工,也将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4、但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现有换热站控制器通过在其外壳上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内加工环形散热孔,进行自然散热工作,可以保证换热站控制器内部的运行环境稳定,但因换热站壳体上加工的散热孔数量增加,进入其内部的灰尘量增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更容易降低其散热效率,影响散热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换热站控制器因壳体上加工的散热孔数量增加,进入其内部的灰尘量增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更容易降低其散热效率,影响散热功能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站控制器,通过在控制器底座的顶部加工两组配合使用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并在呈v字型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两端内部嵌入相互对称的滤板,因滤板的内部加工有向控制器底座中心倾斜的多个散热孔,当自然风经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之间向另一端之间流动时,因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的通道截面呈相互对称的两个直角梯形,可以使自然风将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热空气向外部导出,并减少自然风所携带的灰尘进入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量,保证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持续散热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底座和控制器封盖,控制器封盖扣接式连接在控制器底座的顶部;

4、其中,所述控制器底座的顶部加工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两端的内部均嵌入式连接有滤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或第二导风板两端内部的两个滤板对称设置。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为v字型,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相互对称,且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尖端相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分别和两个第二导风板组合使用。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底座顶部的两条长边处加工有多个装配基座,多个所述装配基座的长度均高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高度,多个所述装配基座的顶部装配式连接有pcb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顶端与pcb板的底端相贴和,并在pcb板、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控制器底座的表面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封盖包括收纳上盖,所述收纳上盖的两侧均成型有装配盖座,两个所述装配盖座的底部均开设有收纳槽口,所述装配盖座通过收纳槽口扣接在控制器底座一端的顶部,所述控制器底座通过螺栓与装配盖座装配式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纳上盖两条长边两端的内部均加工有通风槽口,一个所述通风槽口的侧壁底部之间加工有横向棱条,所述横向棱条的顶部和通风槽口的顶部内壁之间加工有多个纵向棱条,一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在收纳上盖的内部,并与其长边侧壁处相贴合。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板的内部加工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或第二导风板上的散热孔均朝向控制器底座的中心处。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然风由一个所述通风槽口的内部进入一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与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一端的一侧表面相贴合,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两侧之间形成压差,使自然风流经的对侧空气由多个散热孔向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流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然风由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之间流至另一端之间,使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之间的空气经多个散热孔的内部流向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另一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底座的厚度小于收纳槽口的深度,所述控制器底座的底端内陷于装配盖座的底部表面。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4、一是,本方案中,通过在控制器底座的顶部加工两组配合使用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并在呈v字型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两端内部嵌入相互对称的滤板,因滤板的内部加工有向控制器底座中心倾斜的多个散热孔,当自然风经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之间向另一端之间流动时,因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的通道截面呈相互对称的两个直角梯形,可以使自然风将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热空气向外部导出,并减少自然风所携带的灰尘进入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量,保证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持续散热效果;

15、二是,本方案中,通过在控制器封盖上装配盖座的底部加工深度大于控制器底座厚度的收纳槽口,当通过收纳槽口将装配盖座扣在控制器底座一端的外部,并借助螺栓将控制器底座与装配盖座固定后,可以在控制器底座的底端和最终的装配位置之间留出空隙,从而增加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本身的散热效果。

16、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控制器底座的左视图;

23、图7为本发明控制器底座的俯视图。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均为v字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底座(3)顶部的两条长边处加工有多个装配基座(5),多个所述装配基座(5)的长度均高于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的高度,多个所述装配基座(5)的顶部装配式连接有pcb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封盖(1)包括收纳上盖(101),所述收纳上盖(101)的两侧均成型有装配盖座(102),两个所述装配盖座(102)的底部均开设有收纳槽口(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上盖(101)两条长边两端的内部均加工有通风槽口(4),一个所述通风槽口(4)的侧壁底部之间加工有横向棱条(103),所述横向棱条(103)的顶部和通风槽口(4)的顶部内壁之间加工有多个纵向棱条(10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7)的内部加工有多个散热孔(9),多个所述散热孔(9)均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自然风由一个所述通风槽口(4)的内部进入一组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之间,与第一导风板(6)、第二导风板(8)一端的一侧表面相贴合,在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的两侧之间形成压差,使自然风流经的对侧空气由多个散热孔(9)向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之间流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自然风由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的一端之间流至另一端之间,使第一导风板(6)、第二导风板(8)之间的空气经多个散热孔(9)的内部流向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的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底座(3)的厚度小于收纳槽口(2)的深度,所述控制器底座(3)的底端内陷于装配盖座(102)的底部表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站控制器,涉及换热站控制器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底座和控制器封盖,控制器底座顶部的两条长边处加工有多个装配基座;控制器底座的顶部加工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两端的内部均嵌入式连接有滤板,滤板的内部加工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散热孔均倾斜设置;其技术要点为:通过使自然风经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之间向另一端之间流动时,因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的通道截面呈相互对称的两个直角梯形,可以使自然风将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热空气向外部导出,并减少自然风所携带的灰尘进入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量,保证控制器封盖和控制器底座之间的持续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卞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咸新区玄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