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脱水工艺及远红外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277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次脱水工艺及远红外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状饲料烘干加工工艺和设备。
目前对粉状饲料的干燥、脱水常采用两种方法1.露天晾晒;这种方法受气候的限制,雨天会浸泡晾晒的原料,使原料无法脱水,由此造成停工停产,刮风天,被晾晒的原料,到处飞扬,损失较大,同时被刮入大量杂质;2.用旋转炉窑烧煤加热烘干,利用这种方法烘干,也会产生大量杂质,风天露天作业会造成煤烟粉尘四处飘散。特别是以上两种方法晾晒或烘干的饲料在破碎时会产生无法防止的大量粉尘,据现有资料记载,目前尚未解决。因此,操作工人及现场技术人员眼睛难以睁开,体内吸入过量粉尘,形成干咳,难以入睡的职业病,对人民生命有很大威胁,并且造成环境污染,离厂区较近的居民群众同样身受其害,已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警告或罚款。为了防止生产过程中粉尘的飘散,保障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人们期望研制和设计无尘生产工艺和专用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可靠防尘的烘干加工工艺及实现这一工艺的设备-三次脱水工艺及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
本发明有以下附图

图1为三次脱水工艺流程方框图。
图2为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膛、(2)反射板、(3)鱼鳞片、(4)排气道、(5)保温材料、(6)远红外管、(7)防护罩、(8)保温材料、(9)水平框架、(10)自翻料齿条。
现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三次脱水工艺及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的特点。
本发明是在炉膛(1)与远红外烘干炉的内壁四周间装有保温材料(5),形成保温层,在炉膛(1)和保温材料(5)之间设有反射板(2),主要用于远红外线的反射,提高光线反射效率。经过室内定时晾晒(脱水,第一道工序)后的粉状饲料由投料口投入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后,利用由特薄型金属鱼鳞片(3)传送,这种特薄型金属鱼鳞片(3)组成的传送带耐高温,可达300℃不变形,金属鱼鳞片(3)用特制的Ω型卡子半叠式连接,片与片之间叠合均匀,无缝隙,实现了防漏烘干。在烘干过程中,需要对饲料进行间断性翻动,在远红外管(6)和炉膛(1)之间装有自翻料装置-自翻料齿条(10),使饲料烘干均匀,缩短烘干时间,利于节能,实现自动翻料。金属鱼鳞片(3)和炉膛(1)上下装有远红外管(6),利用远红外线的辐射提供热源,对粉状饲料通过由金属鱼鳞片(3)组成的传送带强制烘干后(脱水,第二道工序),送到破碎机进行无粉尘破碎(第三道工序)。破碎后的粉状饲料进行筛分(第四道工序)再进入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中烘干(脱水,第五道工序),烘干后的成品饲料,在一个专用的装置中进行快速冷却(第六道工序),最后成品包装出库(第七道工序)。为了防止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中温度的扩散及保持烘干炉两侧的平行,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两侧装有保温材料(8),炉底部装有水平框架(9)。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由排气道(4)排入大气。
利用三次脱水工艺及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能实现主要设备间的程序自动控制,主要工序间饲料自动传送与快速冷却、包装,实现无尘操作,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和室内定时晾晒(自然脱水)烘干可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三次脱水工艺及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不仅用于粉状饲料的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也可作为粮食加工或其他有粉尘产生的原料加工生产线。该加工工艺易于实现,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对实现防尘、无尘,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都有较大的意义。
图1和图2就是本发明实现三次脱水工艺及超宽型远红外烘干炉的一个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粉状饲料烘干加工工艺及远红外烘干炉,在炉底部装有水平框架(9),炉膛(1)和保温材料(5)之间设有反射板(2),炉两侧装有保温材料(8)和防护罩(7),炉顶部装有排气道(4),炉内装有远红外管(6),热源由远红外管(6)提供,其特征在于炉中的传送带由特薄型金属制成,特薄型金属呈鱼鳞片状,鱼鳞片(3)用Ω型卡子半叠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饲料烘干加工工艺及远红外烘干炉,其特征在于在远红外管(6)和炉膛(1)之间装有自翻料齿条(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饲料烘干加工工艺及远红外烘干炉,其特征在于加工工艺采用三次脱水,即定时室内晾晒→烘干→破碎→筛分→烘干→快速冷却→成品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粉状饲料烘干加工工艺及远红外烘干炉。这种加工工艺采用三次脱水,采用定时室内晾晒与远红外炉强制烘干方法。远红外烘干炉由炉膛、反射板、远红外管、传送带、自翻料装置及保温材料等组成。可实现无粉尘破碎、烘干包装,减少环境污染,使用该工艺及远红外烘干炉能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文档编号F26B3/30GK1039101SQ88103959
公开日1990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5日
发明者李德岷 申请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