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管和水套构造的组合式水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6567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水管和水套构造的组合式水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属于附有热水装置的炉、灶或烟道技术领域。
尽管目前市场出现了多种型式的暖气炉,但其结构和原理都基本相同,都是利用燃料产生热效应,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达到取暖的目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应用热效应均达不到50%,因此存在着耗煤量高而热效应低的根本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具有形成火焰涡流的高效水暖炉。它主要是由带水管的下炉体和带水套的上炉体叠合而成,与现有同类炉灶相比其构造简单、制作方便,特别是具有零部件通用互配及维修方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水暖炉由下炉体和上炉体连接而成。在下炉体内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保温层和炉壁内衬,然后将吸热水管置入炉壁内衬之中。吸热水管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形水管与他们之间的立柱式水管构成。环形水管与环形水管的间距为10~20厘米。吸热水管置入炉壁内衬之后,水管之间再填充耐火粘土。上炉体内设一正锥形构造的水套,其外围亦是一层保温材料,目的是将火焰集中在整个炉体之内,以取得充分燃烧的效果。正锥形水套的内壁与锥形体外壁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得大于4.3厘米。水套的上口直接与烟道的过渡节连接,过渡节内设有交错式的用于形成火焰涡流的若干阻烟屏,所述阻烟屏其间距与阻烟屏长度以及过渡节直径的比例为123。炉体的保温层采用石棉或其他类似的耐火保温材料。炉体连接以后,分别将通向下炉体内的吸热水管和上炉体内的锥形水套的热水循环管用可调式的活接头连为一体,以此形成上下炉体的热水循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水管式和上部为锥形水套式的炉体组合式连接构造,且在炉体与烟道的过渡节中按比例设置的阻焰屏,致使火焰呈涡流状上升排出,在炉内形成负压,造成强制性的补氧与反燃烧,在共同作用下大幅度地延长了热源在炉膛内的滞留时间和温度升高的条件;因而能使热效率达到50%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半剖示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分别为1、下炉体2、上炉体3、保温层4、炉壁内衬5、吸热水管6、锥形水套7、过渡节8、阻烟屏9、循环管。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金属板制作的下炉体(1)和上炉体(2)叠合而成。下炉体(1)内用石棉设置一保温层(3),在该保温层(3)内放置炉壁内衬(4),然后再装设吸热水管(5)。该吸热水管由三个圆环状管与圆环管之间的4个立柱式金属水管焊接构成,其直径为4英寸。圆环管之间的距离为15公分并用耐火粘土填充。上炉体(2)内的中部位置设一个正锥形的水套(6),水套(6)与炉体(2)之间亦用石棉填充,构成保温层(3)。锥形水套(6)的上口与烟道的过渡节(7)焊为一体。该过渡节(7)内按交错形式设置两个阻烟屏(8),以提高炉膛内的升温效果。
在上下炉体的两个侧面各加工出一个通孔并分别与吸热水管和水套相通,然后在通孔上焊接上金属管,用于构成热水循环管(9)。循环管(9)的端头用可调式的接头连接,以构成上下炉体内的热水循环,使热量能被水充份吸收转换,有效地扩大了热效应面积,故可达到最佳采暖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带水管和水套构造的组合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是由带水管构造的下炉体(1)和带水套构造的上炉体(2)叠合连接而成,下炉体(1)内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保温层(3)、炉壁内衬(4)和吸热水管(5),吸热水管同时又嵌在炉壁内衬上;上炉体内由外向内是保温层(3),然后是正锥形水套(6),正锥形水套(6)的上口直接与烟道过渡节(7)相通,烟道过渡节(7)设有交错式的用于形成火焰涡流的若干阻烟屏(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吸热水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形水管与他们之间的立柱式水管组成的,环形水管与环形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0~20厘米并填有炉壁内衬的耐火粘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锥形水套(6)的内壁与锥形体外壁之间距不大于4.3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阻烟屏(8)的间距与阻烟屏长度及过渡节(7)之直径之比为1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保温层(3)使用的材料可以是石棉或耐火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下炉体(1)与上炉体(2)之间的热水循环管(9)是用可调式活接头连接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有热水装置的水暖炉,它主要由上下炉体组合而成并且在上下炉体内分别设置了锥形水套(6)和吸热水管(5)。上炉体内的锥形水套(6)其上口直接与烟道的过渡节(7)连接,过渡节内设有若干阻烟屏(8),使火焰呈涡流状上升排出同时又延长了热源在炉内滞留的时间;下炉体的吸热水管(5)嵌在炉壁上,可使管内的水充分吸收热量并进行转换。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结构,既方便了维修和使用,也为炉灶热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方便。
文档编号F24B9/00GK2090934SQ9120686
公开日1991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29日
发明者刘启爱 申请人:丰南县自行车零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