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窗式电子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774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窗式电子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室内的多功能窗式电子空调器。
传统的机械压缩制冷空调器,其结构复杂旋转制冷部件功耗大,存在着噪音大,制冷剂易泄露污染,故障率高,造价也高,维修困难等缺点。专利申请CN88214617、CN88205035、CN89212299分别公开了“半导体致冷空调机”,“半导体冷风机”以及“多功能半导体空调器”,它们虽然克服了现有空调器的许多缺点,但是,都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冷热互相干涉、传导严重、使用效果不好,实用价值不大,而且功能单一,有的结构还比较复杂,造价也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抛弃传统结构的空调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噪音小、功耗小,可制冷、制热,而且效果显著、造价低,使用效果好的多功能窗式电子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是由底板、前腔框罩、控制板、风扇、储集罩构成的前腔和致冷(热)器、隔离板、热管传导器或传导块、电致冷(热)件、隔离层、集吸块、散热器、源腔框罩构成的源腔以及后腔框罩、电源盒、后罩、风扇构成的后腔共同组成,源腔连接在前腔与后腔中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温差电致冷(热)件作为制冷或制热源,从而代替了传统的旋转制冷部件和制冷剂,具有无噪音、无污染、使用寿命长、耗电少、重量轻、故障少和在各种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的突出优点;两隔离板及隔离层构成的源腔使冷热空气的循环和热量的散出互相隔绝,杜绝了热传导和冷、热之间的互相干涉、传导,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还具有制冷、制热转换方便、净化空气、烘干衣物的多种功能;其结构合理,生产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侧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图。

图1、图2、图3所示,由隔离板19、和21、隔离层20、电致冷(热)件15、集吸块16、集吸块盒17、热管传导器18、源腔框罩9构成的源腔将前腔、后腔分隔,源腔中,电致冷(热)件15竖直排列,其数量依所需致冷(热)量的输出功率而定,本实施例有六块,它们都有两个端面,前端面贴于致冷(热)器14上,每一块电致冷(热)件15都对应地设置有集吸块16、集吸块盒17和热管传导器18,通过螺钉将集吸块16、电致冷(热)件15连同与电致冷件15同厚度并置于外围的隔离板19紧固在致冷(热)器14上,致冷(热)器14连同隔离板19一起通过螺钉紧固在源腔框罩9的前侧槽中,热管传导器18的前端通过螺钉紧固在集吸块16上,后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器23上,隔离板20紧贴于散热器23的背端并通过螺钉共同固定在源腔框罩9的后侧槽中,源腔中的空隙部分用石棉或其它隔热材料形成的隔离层20充填,源腔框罩9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22上,这里的热管传导器18也可以用金属传导块取代,安装方式相同,其中,电致冷(热)件15选用型号为国标TEC1,集吸块16为铜板或铝板材料,集吸块盒17、源腔框罩9选用电木塑料等不导热材料,隔离发板19和21为石棉板或其它隔热材料。前腔由面板1、控制板5、前腔框罩8、负氧离子发生器11、储集罩12、风扇13、致冷(热)器14构成,储集罩12固定在致冷(热)器14上,为铝板或其它金属材料制作成半封闭的漏斗状壳罩,风扇13装置在储集罩12的前端内,面板1上有进风口2、百页窗3、烘物架27,嵌合在面板1上的控制板5上装有功能转换器4、定时器6、电源开关7,前腔框罩8通过螺钉与底板22连接构成前腔体,其中致冷(热)器14为铝型材或平板,后腔由后腔框罩10、散热器23、电源盒24、风扇25、后罩26构成,电源盒24、风扇25位于散热器23和后罩26之间固定在底板22上,后腔框罩10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22上。其中,散热器23可选用铝型材。
如图4所示,交流电源经电源开关K,熔断器RD接入变压器B的初级回路,指示灯ZD、负氧离子发生器G并联在交流回路中,定时器S串联在交流回路中,变压器B的次级输出端通过套轴分档开关中的K1与D1-D4桥式整流电路连接,M1、M2、C1、C2并联在直流回路中,6块TEC1二二并联后串联并通过套轴分档开关中的K2再并入直流回路中,其中M1、M2也可采用交流电机并接入变压器B前的交流回路中,6块TEC1也可以全部串联或并联后并入在直流回路中,TEC1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可以有6块以上,但最少不得少于3块;这里,电路中的M1、M2分别为图3中的风扇13和25,开关K为
图1、图3中的电源开关7、K1、K2为
图1、图3中的功能转换开关4,G为图3中的负氧离子发生器11,TEC1为图3中的电致冷件15,S为
图1、图3中的定时器6,电路中的变压器B及其他电子元件组装的电路板装置在图3中的电源盒24中。
工作时,闭合电源开关7,若制冷,则置功能转换开关4于制冷档,电路中K2的接点1、3接通,2、4接通,直流回路中通过电致冷件15为正向电流,电致冷件15吸热致冷,经致冷(热)器14传导,使前腔内空气冷却,风扇13将冷空气由百页窗3送入室内,室内空气经进风口2进入前腔中,经冷却后再送入室内,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温度降低到所需要的温度;与此同时,电致冷件15在致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直接经集吸块16、高效热管传导器18或者传导块传导至散热器23上,后腔中的热量由风扇25直接排出;若制热,则置功能转换开关4于制热档,电路中K2的接点1、4接通,2、3接通,直流回路中通过电致冷件15则为负向电流,电致冷件15放热经致冷(热)器14传导使前腔内空气升温,风扇13将热空气由百页窗3送入室内,室内空气经进风口2进入前腔中,经升温后再送入室内,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在制冷、制热中,可根据需要置功能转换开关4于“强”档或“弱”档,当置于“强”档时,电路中K1的接点1、2接通,电流增大,电致冷件15和风扇13和25呈强制冷或制热及高速送风工作状态,当置于“弱”档时,电路中K1的接点3、2接通,电流减小,电致冷件15和风扇13、25呈弱制冷或制热及低速送风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制冷(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冷),经集吸块16、热管传导器18传送到散热器23上,扩展并拉开了电致冷件15的散热端面与致冷端面之间的距离,加上隔离板19、21,隔离层20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冷热的互相干涉、传导与抵消,从而保证了制冷(热)效果;在使用中,由于源腔的隔离作用,位于室内的前腔中的致冷(热)器14的冷(热)量,在储集罩12及风扇13的作用下,直接进入室内的封闭空间中循环,位于室外后腔中的散热器23的热量由风扇25作用,直接排出大气中,从而杜绝了冷与热的互相干涉、传导和抵消的影响;电源盒24置于后腔中,也有利于其工作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前腔中设置了负氧离子发生器11和可伸缩的烘物架27,这样可以在制热时烘干衣物,在制冷、制热的同时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具有多功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于10-20平方米的室内空气调节,也可广泛用于办公室、机房、医院中,还特别适用于汽车、内燃机车、船舶的驾驶室等剧烈振动的环境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窗式电子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由面板1、控制板5、前腔框罩8、储集罩12、风扇13构成的前腔和源腔框罩9、电致冷件15、集吸块16、热管传导器18、隔离板19和21、隔离层20、散热器23构成的源腔以及后腔框罩10、电源盒24、风扇25、后罩26构成的后腔和底板22组成,源腔连接在前腔和后腔中间,储集罩12固定在致冷(热)器14上,风扇13装置在储集罩12的前端内,电致冷(热)件15前端面贴于致冷(热)器14上,集吸块16、电致冷(热)件15连同与电致冷件15外围的隔离板19固定致冷(热)器14上,致冷(热)器14连同隔离板19固定在源腔框罩9的前侧,热管传导器18前后端分别固定在集吸块16和散热器23上,隔离板20紧贴于散热器23的背端并固定在源腔框罩9的后侧,电源盒24、风扇25于散热器23和后罩26之间固定在底板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变压器B的次级输出端通过套轴分档开关中的K1与D1-D4桥式整流电路连接,M1、M2、C1、C2并联在直流回路中,电致冷件15串联并通过套轴分档开K2再并入直流回流中。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室内的多功能窗式电子空调器,由面板1、控制板5、前腔框罩8、储集罩12、风扇13构成的前腔和源腔罩9、致冷(热)器14、电致冷件15、集吸块16、热管传导器18、隔离板19和21、隔离层20、散热器23构成的源腔以及电源盒24、风扇25、后罩构成的后腔和底板22所组成,源腔中的电致冷(热)件15于前后腔的中间与前腔中的致冷(热)器14固定连接,具有无噪音、无污染、使用寿命长、耗电省、故障少、重量轻和各种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的突出优点。
文档编号F24F1/02GK2122347SQ9122816
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6日
发明者陈银和, 李少华, 陈波 申请人:陈银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