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效率高的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903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效率高的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热效率高的炉灶,适用于燃烧木材、稿杆、草类、煤、锯沫等燃料。
现有许多乡村和部分城镇使用的是泥砖结构的普通炉灶,主要由炉桥、护围、炉膛和进料口组成。使用炉灶时,将燃料经料口送到炉桥,由炉桥下部的进风道自然进风助燃,在炉桥上的燃料燃烧后烟尘经由护围、炉膛和烟道自然排出。这种由主要部件炉桥、护围和进料口组成的炉灶只是完成一种单向进风的简单燃烧循环过程。不仅仅灶基是手工敷制,且炉桥、护围、进料口也是手工敷制,故炉灶制做工艺不稳定,而使用效果也不可靠,时常出现火焰提前进入烟道,且通常要提供进风补给手段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炉灶,它即能保证制炉工艺稳定,又能节省燃料,提高热效率,并可进行社会化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来完成的。在现有炉灶的基础上去掉炉桥、护围、进料箱,并改增为炉芯、聚热体、进料箱和隔板,而炉芯和聚热体连接后形成一个燃烧室。筒状炉芯的底部和周面设有槽和孔用以使助燃空气从底部和周面两个方向进入燃烧室。聚热体为一倒锥形或其他类似物,位于烟道和燃烧室之间,并使其上部与被加热体大半部保持一个环形间隙,起保温和火焰的导向作用。炉芯的一侧开有一缺口与锥长方形的进料箱连接,炉芯与聚热体连接后用一内孔隔板套固在炉膛与进风道的交接处,起隔绝和支撑作用,当炉灶正常使用时,空气由进风道进入,同时通过炉芯底部和炉芯周面的槽和孔眼,热能在燃烧室内得到充分的燃烧和利用,烟尘从聚热体上口通过炉膛进入烟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原有炉灶基础上改进和增设一个筒状炉芯、聚热体、进料箱和内孔隔板,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面广,节约能源约50%,提高了煮沸速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炉芯的立体图。
参照
图1用金属材料做一筒状的炉芯(7),其底部和周面上设有条格状槽和孔用以进风和漏灰。与炉芯(7)上部相接为一倒锥形聚热体(9)。该装置上部与铁锅(2)大半部保持一个环形间隙,在炉芯(7)的一侧开有缺口,做一下端口与缺口大小相同的锥长方形进料箱(5),上端口稍大于下端口并设有一盖(4)用以闭风,将下端口与炉芯(7)的缺口闭接。炉芯(7)上端与聚热体(9)下端连接后以内孔隔班(8)套固在炉膛(3)与进风道的交接处,用以隔绝和支撑,使炉芯(7)悬置在进风道(6)内。
当炉膛正常使用时,空气由进风道(6)进入,同时通过炉芯(7)的底部和周面上的槽和孔眼,燃料在由炉芯(7)和聚热体(9)组成的燃烧室内燃烧后,烟尘从聚热体(9)上沿口进入炉膛(3),再由烟道(1)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热效率高的炉灶,由进风道、燃烧室、烟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烟道和燃烧室之间设置一倒锥形或其类似物的聚热体(9),所说的燃烧室至少有一个悬置在进风道内的筒状炉芯(7),炉芯的底部和周面有进风槽和孔眼。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炉芯(7)和聚热体(9)连接,并用一隔板(8)套固在炉膛与进风道的交接处。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灶,其特征是聚热体(9)与被加热体(2)大半部位保持一个环形间隙。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灶,其特征是炉芯(7)的一侧开有缺口与进料箱(5)闭接。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灶,其特征是进料箱(5)为一斜置在炉芯(7)缺口处的锥长方体。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灶,其特征是进料箱(5)上口有一盖(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效率高的节能炉灶,在原有的普通泥砖结构炉灶的基础上,增设了开有槽和孔眼的炉芯、锥长方形的进料箱、聚热体和内孔隔板,保证了燃料在燃烧室内的充分燃烧,提高了热效率和加快了煮沸时间,比原有炉灶节省燃料约50%,适用于乡村和部分城镇燃用木材、稿秆、草类、煤、锯末等燃料。
文档编号F24B1/20GK2120271SQ92214208
公开日1992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8日
发明者杨显斌 申请人:杨显斌, 李经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