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汽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117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油汽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燃油汽化炉,属炊事用的烧油的炉灶。
目前的民用燃油炉子种类繁多,它们普遍存在问题是燃烧不充分,带来刺激味,耗油量大,热量利用率不理想,中国专利申请922167389.2的授权通知燃油汽化炉比较好一些,它具有油汽混合的通风道、油枪、芯筒与内套壳体隔板与外套壳体等构成,火力较锰,但仍存在着从芯筒上端的喇叭口飞溅油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消除油星飞溅,减少刺激味、提高热利用率的燃油汽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如下内容实现,为了进一步消除油星喷出,提高热利用率、使之燃烧充分,本技术方案的设计在原来的专利申请922167389燃油汽化炉的结构上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了新的方案,它是包括原方案中的炉灶底盘(1)芯筒(6)、内套壳体(5)、隔板(2)、外套壳体、阻尼分流板(3)油枪(8)及风管分别组装,其区别特征是芯筒上端的喇叭口处低于内套壳体(5),使形成燃烧空间供电火用,在芯筒喇叭口上,设有与喇叭口相配合的锥形阻火帽(9),以防止火苗直接冲击,在内套壳体(5)上口插置圆盘形;内侧呈直齿形风口,外圆为台阶形卡压在内套壳体(5)的上口,燃烧器到了阻档飞溅的油星,不被风火冲击而带出,使得到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设有阻火帽,又不使火燃直接冲击,减少了油星的飞溅,使之燃烧充分,芯筒低于内套壳体保持了燃烧室合理的空间点火方便,使整个炉子内的热利用率提高,油被全部烧掉,提高了火力,又节省了油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观图。
图3是图2A-A剖视图。
图4是图2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枪结构图。
1--底盘,2--隔板,3--阻尼分流板,4--外套壳体,5--内套壳体,6--芯筒,7--助燃器,8--油枪,9--阻火帽,8--1油咀,8--2阀针杆,8--3油腔管,8--4复进弹簧,8--5阀体,8--6阀杆,8--7密封圈,8--8手轮。10--通风管。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炉体可用HT15--33材质按图纸要求铸造成型,内套壳体(5)外套壳体及隔板分别铸造机加再组装套接,通风管(10)可为普通钢管弯曲插接于炉体的固定块中,通向内套壳体(5)与外套壳体(4)之间的通风道,通风道的隔板(2)上有几个通风孔,芯筒上有通风孔,油枪(8)由油咀(8--1)、阀针杆(8--2)、油腔管(8--3)、复进弹簧(8--4)、阀体(8--5)、阀杆(8--6)、密封圈(8--7)、手轮(8--8)构成,各零件可机械加工后组装而成,安装在炉体的固定块上,用来向炉体内的燃烧室喷油,油量可调解,通风道经一圈通向燃烧室,油与风成汽化再经燃烧室中,经斜置在芯筒(6)上的阻尼分流金属板(3)被阻尼分流被雾化,进行燃烧由于通风道的风力,使火力大,往上冲,在燃烧室内,内套壳体(5)上端是圆弧性对火力有压缩的作用,由附图可知芯筒(6)上端为喇叭口,上面盖着相配合的锥体状的阻火帽(9),以阻止火燃直接往上冲,可以减少油星的飞溅,在内套壳体(5)上开口上,设有燃烧器(7),为铸造件圆形一圈中间为出火口,内壁上为一圈呈直齿形的风火口,芯筒(6)与助燃器保持10~15mm距离以供点火用。该燃油汽化炉,在使用前需要燃料缸及吹风机,压力表、汽门、导油管,各种接头进行安装。
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汽化炉,包括底盘(1)、隔板(2)、阻尼分流板(3)、外套壳体(4)内套壳体(5)、芯筒(6)、油枪(8),所组装构成。燃油汽化炉,配有液体充气燃料缸,燃料缸通过输油管接通油枪(8),并有通风管接通炉灶的通风道,通向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内套壳体(5)高出芯筒(6)上端的喇叭口,在内套壳体(5)上插置助燃器(7),在芯筒上端喇叭口上放置配合喇叭口的锥体形阻火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汽化炉,其特征在于助燃器为圆盘形,内侧呈直齿形风口,外圆为台阶形卡在炉体内套壳体(5)上。
专利摘要一种燃油汽化炉,属炊事用炉具,它由芯筒、内套壳体、隔板、底座、外套壳体、阻尼分流板、阻火帽、助燃器、油枪、通风管等组装构成,该炉由于具有助燃器,火力大,耗油量小,热利用率高,无刺激气味发生。该炉体积小,结构简单适用面广。适用于家庭及大小饭店及企业食堂或流动的车、船炊事用。
文档编号F24C5/02GK2166343SQ9322878
公开日1994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1日
发明者赵昌钧, 刘万成 申请人:赵昌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