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片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476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片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热取暖器。
中国专利88207544.6公开了一种板式热管电取暖器。就这种板式热管电取暖器而言,它的热管内腔室要依赖于较多的焊接而形成,制成热管的可靠性较差。目前市售充油式电取暖器的工作是依赖于油受热膨胀引起的密度差产生自然对流而传递热量的,一般升温时间较长,有的达到稳定工作,约需30分钟,对节能不利。它的结构是将冲压成适当形状的散热片焊合而构成,此结构的焊缝较多,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要保证油不泄漏也很不容易。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电取暖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升温快,高效节能,工作可靠、焊缝少,制造方便的热管片式电暖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创造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电暖器由一端密封焊合的下横管;从下横管的开口端插入一端封闭的套管;从套管的开口端插入套管内的电加热管;两端密封焊合、方向与下横管相同、位于下横管上方的上横管;分布在下横管周边上部、与下横管垂直、且与下横管管内连通、另一端向上伸出构成的多组竖管组;位于下横管上的排气、充液、封装管;和位于每一竖管组两侧的板式散热片组成。每一竖管组由分布在下横管同一周边上部,与下横管连通且向上伸出的竖管或分布在中间竖管上且向上伸出的支管,和固定在每一竖管组两侧的散热片组成。上横管与竖管连通或不连通。焊合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口。竖管组、横管与套管之间的空间便构成热管的工作内腔,向内注入一定量合适的热管工作介质,并封装成热管。当电热管通电时,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便通过金属套管传给热管介质。由于封装成热管后,内部工质一般都处于饱和态,一旦热管介质得到热能,变液态为汽态。蒸汽上升,流入竖管组内,蒸汽遇冷壁面而凝结成液态,液态介质依靠重力,自动流回到下横管内。热量通过散热片散到取暖房间,实现采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热隋性小、升温快、节能,由于采用了被称之为热超导体的热管作为传热手段,变充油式电暖器内的自然对流换热为相变换热,大约通电4分钟可使该取暖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制造工艺简单,与充油式电暖器相比较,对于容装工作介质的焊缝大大减少,简化了制造工艺,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充分利用材料,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块散热片中间夹持竖管组的结构,可使两块散热片的四个面都参与换热,而不是像充油式电暖器那样两块散热片仅两个面与空气换热,其结果是金属耗量大为减少;本取暖器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美观、使用安全、舒适。
以下结合附图予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剖视图。
在取暖器中设置下横管[1]和上横管[4],下横管[1]一端用封堵焊合,另一端用开孔的封堵[10]焊合,上横管[4]两端用封堵[9]焊合。从下横管[1]的开孔封堵[10]端插入一端封口的套管[7],套管[7]开口端与开孔封堵[10]焊合,从套管[7]开口端插入电加热管[6]。在横管[1]上焊接竖管组[2],每一竖管均与下横管[1]连通,竖管组[2]由多根管子组成,图示中有五根竖管,中间一根较大的管上焊有两根支管,竖管的外径为5~18mm,竖管组的间距为20~60mm,且30~50mm为最好,竖管的组数多少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与上横管[4]连通的竖管组[2]的顶部用堵头焊合。用两块成形的散热片[3]夹住竖管组[2],采用浸渍钎焊将竖管组[2]和散热片[3]焊接,构成一组散热片,一台取暖器由多组散热片组成。在下横管[1]的一端部设置一排气、充液、封装管[8]。竖管、横管与套管之间的空间构成热管的工作内腔,经试压、检漏保证无任何泄漏现象后,充装热管工作介质[5],制成热管。取暖器上部设置的横管[4]也起固定散热片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片式电暖器,包括位于下横管上的排气、充液、封装管、装入套管内的电加热管、热管工作介质。特征在于设置上、下横管,下横管内装入套管及电加热管;上、下横管上设置多组竖管组,每一竖管组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上、下横管的轴心线,每个竖管组的竖管及支管的两侧用两块散热片固定,每一竖管组含有分布在下横管同一周边上部与下横管连通且向上伸出的竖管或分布在中间竖管上向上伸出的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片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上横管与竖管连通,或不连通。竖管的外径为5~18mm,竖管组之间的间距为20~60mm,其间距最好为30~50mm。
专利摘要一种热管片式电暖器,采用上、下设置横管的方式,将电加热管内藏于下横管内,横管上焊接有若干个竖管组,两者构成一个内部连通且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热管工作腔室,在此空间注入一定量合适的热管工作介质,并封装成热管,竖管管组采用两块成型散热片将其夹住焊牢。通电加热,热管介质以相变传热方式传送热量。本电暖器具有使用安全舒适、升温快、节能、使用寿命长、节约金属材料、移动方便、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D13/04GK2189282SQ9422708
公开日1995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8日
发明者石程名, 池家玉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