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快速除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921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闭式快速除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用炉具的除煤结构。
传统的民用炉具的除煤结构为在炉膛下端设置炉排,炉排可拉推动,可开启或封闭炉膛,炉排通常为网状矩形用以承接燃煤。除煤时,通常先将炉排上端的煤捣碎在将炉排抽出,将捣碎的煤掏出炉体外,而后再将炉排推回继续使用。这种出煤的捣掏煤过程,使炉体向外大量散放灰尘,从而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出煤过程极为繁索,还必须借助火筷等辅件,即不卫生又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密闭式快速除煤结构,使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灰尘少,安全干净卫生,省时省力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炉排上端的炉体内设有切煤板,切煤板与炉排在炉体外端用连接手柄相连,切煤板为矩形框架,切煤板内端面为切刀,切刀的内端面可横切炉膛内截面;切煤板和炉排在连接手柄作用下同步运动,切煤板切刀内端面从炉膛一边切到炉膛另一边,将炉膛内煤切断,位于切刀下端的炉排已开启炉膛,将切断的煤灰落入抽屉里,完成简便快速,安全卫生的出煤过程。
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用手拉推连接手柄就完成一个出煤过程整个出煤过程在密闭中进行,灰尘少,安全干净卫生,且省时、省力,还利于煤的均匀燃烧。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剖面示意2是本发明的侧视剖面示意图由图1、图2可知,本发明由位于炉体6下端的炉排3和抽屉4所组成,在炉排上端的炉体内设有切煤板1,切煤板与炉排在炉体外端用连接手柄2相连。切煤板为矩形框架,切煤板内端面为切刀11,切刀的内端面可横切炉膛5内截面,切煤板和炉排在连接手柄作用下同步运动,切煤板切刀内端面从炉膛一边切到炉膛另一边,位于切刀下端的炉排已开启炉膛5,用于承接落煤抽屉位于炉排下端。
本发明的炉体由混凝土砌注而成,砌注炉体时,按对应位置留有切煤板和炉排滑动的导槽,切煤板和炉排可在上下导槽内伸缩滑动。砌注时在炉排下端也设有抽屉进出的洞槽,抽屉宽应大于炉膛直径,长应使其承接炉灰。
本发明主要燃烧型煤,切煤板位于炉排上端的距离为3-13厘米,应根据型煤长度而具体设置。切煤板为矩形框架,用铸铁制作,其内端面为切刀,为一平面。其内端面为利于切断煤灰可设一半圆斜面。切煤板的宽大于炉膛内径,切煤板收进时,其框架均卧在炉膛四周的切煤板导槽内,不影响煤的燃烧此时燃煤用炉排承接,在其上燃烧。出煤时,向外拉动连接切煤板和炉排外端的连接手柄2,切煤板和炉排同步向外移动,切煤板的内端面切刀横切过炉膛将炉膛内燃烧过的煤横切断,此时炉排已开启切刀下端的炉膛,废煤落入抽屉里,抽出抽屉倒出废煤。此时切刀上端的燃煤由位于炉膛内的切刀平面承接。回推连接手柄切刀平面反方向运动仍回到切煤板导槽内,炉排也位于炉膛下端燃煤重新落在炉排上燃烧,完成一个除煤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不打开炉盖的密闭条件下进行的,干净卫生,无灰尘散布。
总之,本发明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卫生方便,是一种理想的除煤结构,可广泛应用在各种炉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密闭式快速除煤结构,由位于炉体下端的炉排和抽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炉排上端的炉体内设有切煤板(1),切煤板与炉排在炉体外端用连接手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快速除煤结构,其特征在于切煤板为矩形框架,切煤板内端面为切刀(11),切刀的内端面可横切炉膛内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快速除煤结构,其特征在于切煤板和炉排在连接手柄作用下同步运动,切煤板切刀内端面从炉膛一边切到炉膛另一边,位于切刀下端的炉排已开启炉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快速除煤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承接落煤的抽屉位于炉排下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民用炉具的除煤结构,为克服传统炉具出灰灰大,且麻烦,费时的不足,本发明在炉排上端的炉体内设有切煤板,切煤板与炉排在炉体外端用连接手柄相连,切煤板为矩形框架,切煤板内端面为切刀,切煤板和炉排同步运动,切煤板将煤切断时,炉排开启炉膛完成除煤,从而实现了本发明操作简便迅速,灰尘少,安全干净、卫生、省时省力的目的,是一种理想的除煤结构。
文档编号F24B13/02GK1167901SQ96106370
公开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7日
发明者郑克明, 周宇荣 申请人:郑克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