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184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采暖的列管式换热器的技术改进。
通常用于采暖的列管式换热器,是由换热器外壳、数只换热管束和管板等构成,换热器的下端是以夹层水套为壁的燃烧室,使换热器可坐在燃烧器的正上方;这种列管式换热器与燃烧器组合、并且与数组散热器联接成水循环系统,即是流行我国北方一般家庭的冬季采暖设施。近几年来,改进型的列管式换热器陆续面世,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扩大高温焰烟与数只换热管束内壁面的有效换热面积,并增强高温焰烟与换热壁面的放热系数,而忽略了对换热器外壳的保温措施,由于换热器外壳向空间散热而造成的热量散失,是影响和降低采暖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实新型的目的,是减少换热器外壳的热量损失,使热量被尽可能被输送到位于采暖房间的散热器一端。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在换热器的外面再设置一金属保温壳,由该保温壳的内壁面与换热器外壳的外壁面构成一环形的保温空间,在保温空间中可放置耐热阻燃的保温材料。
采取这种简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换热器自身的热量损失,而且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容易接触换热器的高温壁面而被烫伤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有附图3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兼作说明书摘要附图,图2是
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
图1的B-B剖面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部件和部位分别是1.保温壳,2.换热器外壳,3.换热管束,4.上管板,5.燃烧室内壳,6.燃烧室外壳,7.进水管接头,8.出水管接头,9.换热管束3的内肋片,10.换热管束轴间的阻流片,11.排烟管;12.燃烧室,13.燃烧室的火焰观察孔,14.换热器水腔,15.保温空腔。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在列管式换热器的外面设置一保温壳1,保温壳1的下端口焊接或粘结在燃烧室外壳6的外壁面上,由保温壳1的内壁面与换热器外壳2的外壁面构成环形的保温空腔15;在保温空腔15中可以充填耐热阻燃的保温材料。
图2示意换热器下端部的以夹层水套为壁的燃烧室12的结构,燃烧室12系由内壳5和外壳6构成,燃烧室12的夹层水套壁上还制有火焰观察孔13。
图3不仅示意列管式换热器内部结构形式,图3结合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还具有强化高温焰烟与换热管束内壁面换热效率的措施,即在换热管束3的内壁上制有若干与管壁为一体的纵向肋片9;在换热管束3的轴间放置阻流片10,阻流片可以是金属薄板扭转而成的旋流片。从而使这种用于采暖的列管式换热器趋向完善。
实现本实用新型可选择下述工艺换热管束3是铝合金挤压型管并带有内肋片9,上管板4、燃烧室内外壳5和6是铝薄板的冲压件,进出水管7和8由铝管车制,换热器外壳2和排烟管11是用铝板制成的结构件,上述各件照施工图焊接,构成列管式换热器;另用金属薄板制成圆筒状保温壳1保温壳1的下端口焊接或粘结在燃烧室外壳6的外壁上。位于换热管束3轴间的旋流片10可以用金属薄板扭转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系由换热器外壳2、数只换热管束3、上管板4、燃烧室内外壳5和6、进出水管接头7和8等部件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换热器外面再设置一保温壳1,由保温壳1的内壁面与换热器外壳2的外壁面构成一环形保温空腔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保温壳1系由金属薄板制成,用焊接或粘结等方式将保温壳1的下端口固定在燃烧室外壳6的外壁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环形保温空腔15中充填耐热阻燃的保温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束3系铝合金挤压型材,在管束3的内壁面上制有若干与管壁为一体的纵向肋片9。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换热管束3的轴间放置用以增强换热效率的阻流片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阻流片10是用金属薄板扭转而成的旋流片。
专利摘要一种可与燃烧器相组合、与散热器相连通、用于采暖的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其特点是在换热器的外面设置一保温壳,该保温壳的内壁面与换热器外壳的外壁面构成环形的保温空腔,在保温空腔内可充填耐热阻燃的保温材料,以减少换热器自身的热量散失,该新型列管式换热器内的换热管束的内壁面上还制有若干纵向肋片,在换热管束的轴间置有阻流片,以强化换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B1/00GK2282648SQ9624834
公开日1998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3日
发明者高常宝 申请人:高常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