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由连续铸造机所形成扁锭的轴向位置的方法及有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811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由连续铸造机所形成扁锭的轴向位置的方法及有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相应的各项主要权利要求所说明的一种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及设备用于控制由连续铸造机所形成的扁锭的轴向位置。
本发明适用于所具有的轧钢机组安置得与连续铸造机对齐的那些轧钢厂,并被用来避免铸造机所形成的扁锭的轴线与第一轧台的轴线未对准这样的问题。
当扁锭厚度小于100÷120毫米及扁锭被分片剪切以确定尺寸时,本发明均被采用,且当扁锭以整块已熔化金属铸件获得时,以及当扁锭在铸造机与轧钢机组之间的加工不连贯时,本发明也被采用。
轧钢机操作者抱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控制与位于加热炉下游的第一轧台的轴线有关的扁锭的轴向位置。
众所周知,当扁锭由连续铸造机形成时,由于扁锭必须经受拔出、预轧及矫直这些加工,它几乎不会正确地与进料轴线对准,这样,当扁锭进入轧台时及各轧制步骤期间,就会出现大问题。
另外,当扁锭进入隧道式烘炉时,无论此炉是加热炉还是保温炉,扁锭均可发生使其不成一条直线的横向位移。
如果扁锭与第一轧台未对准,轧制就困难了,尤其是当横断面薄时,轧制就更困难。
事实上,为了在扁锭进入轧台之后纠正这种未对准,以及确保扁锭正确地进入下游的轧台,就必须作用于第一轧台的水平定位,这种作用可能对扁锭本身横断面的外形对称有负面影响。
尽管当已部分轧制的产品的厚度较大例如大于2毫米时,这样做不会产生特殊的问题,但在产品较薄的情况下却会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因为当产品厚度为0.6÷0.8毫米时如果不可能补救一侧与另一侧之间的厚度误差,就极难轧制。
在产品薄的情况下,材料很难横向滑动,且在任何情况下,材料的有差异伸展会造成一些平面上的错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至少是部分地解决,专业人员所知的一些解决方案,是单独采用或联合采用氧化皮清除装置或轧辊或一些组件的横向导向件,以便修整边缘,这些导向件安置于加热炉出口与轧台入口之间,以便使扁锭与轧制轴线逐渐轴向对准。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解决方案本身已表明,它们只是部分地奏效。
首先,有一个技术上的要求,即从炉子的出口进入轧台不能距离太远(通常其最大值约为14÷20米),以防扁锭由于过度冷却而低于最佳轧制温度。
为此原因,必须使每一单位长度单位装置上的扁锭位移要大,以便达到与轧台入口的合乎要求的对准。
然而,专业人员所知的各种导向系统,却不能达到此种位移值,且因此这些导向系统就不能在炉子与轧台之间窄小的空间里达到合乎要求的对准,此空间是受一些技术制约因素影响的。
另外,专业人员所知的横向导向件,在炉子与轧台那段长度上要占掉大约10米长,且限制了比扁锭宽度大的在两侧上的通过宽度,该宽度在每一侧上至少为25毫米,大到每侧50毫米。因此,扁锭的对准,不确切的值为±25÷50毫米。
另外,清扫边缘的那些轧辊,对于每一侧上大于约10毫米的扁锭边缘,不能起作用。
如果扁锭与轧制轴线的未对准,超过了可被补救且可在±10毫米的区域内测定的一个最小值,那么,所有这些因素就不可能使扁锭对中。
另外还有一个与加热炉中的运送辊有关的问题。
为了经得住炉内达1100÷1200℃的极高温,这些辊要以冷轧机来构制,这些冷轧机支承着由机械上很精密的耐火材料所制的圆盘,从而即使是行进中的扁锭的微小横向位移,也会造成很大的损伤,且会很快使那些圆盘不起作用。
因此,当扁锭在炉内时,让它横向移动是极不妥当的。
JP-A-62235429号专利提供了一些喷嘴,它们装在正在穿过的被轧坯料上方与下方,喷嘴顺着与被轧坯料进料方向相反的方向喷送一股气流。
喷嘴被安置为之字形的结构,且如果被轧坯料不对齐相关的进料装置,喷嘴就对它施以机械位移作用。
这种设备可对被轧坯料的位置仅作有限的调整,另外,它可对坯料的表面温度条件进行不令人满意的修改。
DE-A-416356号专利叙述了一种用于拔出-矫直组件之间被轧产品的对准工位,该工位作用于连续铸造机与剪切机所形成的被轧坯料,该剪切机把被轧坯料剪切成随后被送往温度均衡炉中的片段。
对准工位包括一根支承辊,该支承辊位于喂送被轧坯料的那个平面的下方,它带有一些轴承,这些轴承连接着一个相关的竖向活塞,此活塞适合于使该辊偏斜向这一侧或那一侧,以便修正被轧坯料任何可能的横向位移。
可替换的是,对准工位包括至少一个燃烧器或至少一个喷射器喷嘴,此燃烧器或喷嘴与被轧坯料的至少一个边缘合作,以便将被轧坯料对准,这是利用由加热引起的膨胀或利用由冷却引起的收缩来进行的。
对准工位位于剪切装置及炉子的上游,这种情况所产生的问题是,确切地说在剪切周期期间或在炉子中进行热处理期间,被轧坯料片段对不准,且对应于轧钢机组的第一轧台处于不对中的条件下。
另外,包括单独的对准辊,并不可能对某一整个被轧坯料的未对准加以纠正,因为该辊这一侧相对于另一侧的下降或上升,受到进料平面整个高度的限制。
而且,EP-A-416356号专利未提到任何用以控制与轧台轴线有关的扁锭位置的系统,也未提到任何反馈系统,这种系统是控制对准装置,以及在下游出现未对准时控制该装置发生作用的条件的。
本申请人设计并测试了本发明,该发明是用来克服引起严重的操作问题与技术问题的这些缺点,以及解决在轧制扁平产品尤其是小于2毫米及薄达0.8÷0.5毫米的薄的扁平产品时所出现的质量问题的。
在相关的各项主要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本发明并阐释了其特征,同时,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叙述了主实施例的其他特征。
本发明的目的,是当扁锭从连续铸造机中形成时,将其对中并轴向对准,从而,当扁锭到达第一轧台入口时,无论该轧台是粗轧台、预精轧台或精轧台,该扁锭最好与这些轧台的轴线对准。
本发明达到上述结果,却不会对扁锭表面或边缘造成任何损害,不会有任何损害炉子中那些运送辊的圆盘的风险,不会对横向导向件、轧边机或位于炉子出口处的氧化皮清除装置的结构进行任何本质上的修改,也不会对用于为轧台入口处的被轧坯料导向的通道的结构做任何本质上的修改。
本发明允许减小横向导向件的延长部分甚至清除该部分,因而有布局上的优点,这样,当扁锭进入轧台时比较热,且轧机的长度缩短。
本发明对位于铸锭模出口与第一轧台入口之间的多个组件与装置,施加单独的或联合的作用,该铸锭模位于包含并抽取扁锭的那些最下部轧辊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由铸锭模形成的扁锭,其两侧要进行受控的冷却处理,以便通过扁锭两侧不同的热膨胀来达到合乎要求的横向位移。
换句话说,如果发现与标称轧制轴线未对准的扁锭离开连续铸造机,那么,就以受控方式让二次冷却组件起作用,以便达到扁锭两侧上有差异的热膨胀,从而至少部分地校正此种未对准的程度。
根据一个变体,在二次冷却组件下游和/或这些组件之间的居中位置处,有一些构件用于测量及控制轴向位置。
测量及控制构件,或持续或周期性地检验未对准的被校正情况以及二次冷却组件所反馈的条件,以便按合乎要求的方式,改变冷却的强度及冷却作用。
根据另一个变体,当测量及控制构件检验出下游发生了不能再校正的过度位移时,这些组件就命令剪切装置起动,剪切装置参预并形成短的扁锭,即使这些短扁锭逐渐未对准,也便于在炉子内控制它们。
根据本发明,加热炉中的各根轧辊是独立地、各自地或成组地被驱动的,被驱动的方式要便于确定行进中的扁锭逐渐重新对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根轧辊被安置得与扁锭所在的标称水平平面成一角度,且奇数轧辊与偶数轧辊被以自动的且分别不同的方式驱动。
根据一个变体,奇数轧辊与偶数轧辊的电机,是借助于控制扁锭的轴向位置而被操纵的,这些电机根据所测到的未对准程度使轧辊起动,并可以修正所反馈的加工参数。
炉内奇数轧辊与偶数轧辊不同且受控的转动速度,连同它们相对于扁锭所在平面的倾斜位置,使扁锭与位于下游的轧台的轧制轴线逐渐重新对准,这不会对扁锭本身造成任何损伤,且不会干涉位于炉子与轧台之间的导向装置。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炉内的各根轧辊,或各自单独或成组地,与调控水平平面上的轧辊倾斜度的装置联合,该水平平面与对应着被轧坯料送料轴线的直角的标称位置有关。
上述倾斜度调控装置,由控制着炉子出口处扁锭的轴向位置,并通过改变轧辊倾斜度而干预扁锭一侧和/或另一侧的装置所操纵,且后一装置以限定的角度把扁锭干预得直至被轧坯料的轴向位置对准了第一轧台的轴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有一个滑车用作运送扁锭的构件,它有一个绝热盖及一个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至少部分地起到加热炉和/或保温炉的作用。
该滑车能以受控方式横向移动。
在此实施例中,有一个位于滑车出口处的装置,用来控制并测量扁锭的轴向位置,该装置检验相对于第一轧台轴线的对准情况,并使滑车以方便于让扁锭逐渐与轧制轴线对准的方式横向位移。这些检验与随后的位移,可持续地发生,或以预定间歇周期性地发生。
根据一个变体,用于控制并测量轴向位置的装置,被包括或也被包括在滑车之内。
根据另一个变体,长度与炉子相同的两根支承横梁,被划分成多个相关的部分,这些部分可彼此独立地横向移动,在该两根横梁上装有在炉内延伸的轧辊。
这些借助于控制并测量扁锭轴向位置而操纵的独立横向移动,可修正扁锭任何可能的未对准,并减小扁锭与标称轧制轴线的未对准。此实施例对于长达200÷300米长的长扁锭,尤为必要,此种长扁锭即占据了基本上是隧道式烘炉整个长度的扁锭。
根据另一个变体,炉中各根轧辊的与电机一侧相对的相反一侧,与一个支承件联合,该支承件可被升高或降低,以便修改从上述炉子中经过的扁锭的横向位置。
根据又一个变体,各根轧辊是成组的,且它们借助于与监测扁锭轴线与轧制轴线之间任何未对准有关的致动器,以一致的且渐进的方式被升高或降低。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各根轧辊的对应各个圆盘,可替换地安置在一根轧辊与一根后续轧辊之间,也就是说,这些圆盘一起被分组,在一根轧辊上分出一半,在随后的一根轧辊上分了另一半。
这种结构,使炉内扁锭波动地行进,这会调整位置,并且基本上使扁锭与轧制轴线对准。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在炉子外面的一个横向位置上,沿着炉子的长度及炉子的两侧上,分布着一些锥状辊,在各根惯常运送辊之间的各个居中位置处,所分布的轧辊数量合乎要求。
当扁锭的未对准被监测到时,各根锥状辊中的一根和/或另一根,就插入炉内,从而由于这些轧辊的锥状形状而确定受控的轴向位移。
当锥状辊插入时,扁锭被抬升并与惯常运送辊脱离接触,且因此就能顺着合乎要求的方向被横向位移。
根据一个变体,两根同轴地安置在烘炉一侧与另一侧上的锥状辊,被同时插入炉内,从而将扁锭完全抬升,并顺着合乎要求的方向横向移动它。
根据另一个变体,锥状辊的基底部有一些隆起边缘,这些边缘用作使扁锭实际上位移的构件。
根据又一个变体,带有隆起边缘的锥状辊,其两侧恒定地保持在炉内,以便用作恒稳地控制扁锭轴向位置并限制横向位移的构件。
附图作为非限制性例子,它们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些推荐实施例,这些附图为

图1是从侧面看去的一条轧制线简图,该轧制线直接连接着适用于本发明的连续铸造机;图2是从上面看去的图1所示轧制线中一段的简图;图3显示在连续铸造机出口处适用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图4显示适用于第一轧台上游处的加热炉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图5a与5b分别从前方与上方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6与图7a显示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图7b显示图7a中一部分的前视图;图8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横截图;图9a与9b显示图8所示实施例的两个加工安排情况;图10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图11显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加工安排情况;图12显示图11所示情况的一个变体;图13显示以上一些实施例的一个变体;图14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
图1中简略显示的轧制线10,包括一个与连续铸造机11相配合的轧钢机组9,该铸造机包括一个铸锭模13,以及包括了一些轧辊的拔出及矫直组件12。
在组件12下游,有一台用于按尺寸剪切的剪切机14,以及加热和/或保温炉15,该炉将有热度的扁锭送给一个轧钢机组16,在此情况下,该轧钢机组带有两个轧台17,它们可以是符合情况的粗轧机组或预精轧机组。
在此情况下,在轧机组16与精轧机组19之间,有一个用于均衡及恢复温度的系统18,而在精轧机组19下游,则有一个盘卷组件21用于盘卷所生产的钢带。
在此情况下,在加热炉15与轧机组16之间,有一些常规系统,它们包括横向导向件20、氧化皮清除装置22,以及用于修整边缘的组件23,这些边缘的类型包括轧辊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轧制线10包括当扁锭24由连续铸造机11形成时,将它的轴向位置,与轧台17的轧制轴线25,尤其是与轧机组16中第一轧台17的轧制轴线25对准的装置。
图3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此情况下,从铸锭模13与最底部轧辊26,以及由拔出及矫直组件12的轧辊27所形成的扁锭24,被制得与冷却装置28合作,该冷却装置包括一些与扁锭24的两侧合作的喷嘴29。
喷嘴29把冷却流体送出,是由接受来自检测器31的位置信号的控制器30所操纵的,该检测器被安置得与被拔出的扁锭24的两侧合作。
检测器31被预设得检测扁锭24的轴线32的位置,并检验与轧制轴线25有关的轴向位置的任何偏差。
还可以有一个适合于检测各个边缘位置的检测器36,当扁锭24的宽度改变时,该检测器不需要再定位。
当未对准被检测到,借助于使喷嘴29受控起动,就会使冷却流体的发送有变化,这种变化在扁锭的两侧上,可能是有差异的。
借助于直接在二次冷却期间执行的这种控制,就能通过因为热膨胀而使扁锭24本身横向位移,来使扁锭24的轴线32与轧制轴线对准。
当位移过分时,且在下游不能补救时,本发明所提供的措施便启动剪切机14来作为应急剪切机,以便获得短扁锭,此种短扁锭的尺寸,使得其前部边缘,即使在该扁锭未对准时,也不会损伤加热炉15耐火的内表面。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加热及保温炉15包括一个滑车34,它能在轨道35上横向移动,在该滑车内安装了由轴线37鉴别的一些支承辊。
滑车34与绝热盖38合作,该绝热盖与此处未显示的加热装置及进气装置有关。
滑车34能接纳来自一条或多条铸造线的扁锭24,并能被用来向单独的轧钢机组,运送来自多条铸造线或来自冷扁锭仓库的扁锭24,或运送特殊的产品。
根据本发明,滑车34的横向移动,被用来使与轧制轴线25未对准的扁锭24轴向对准。
更确切地说,扁锭24的轴向位置,是由固定安装在加热炉15出口处及轧机组16上游或滑车34本身之内的检测装置36所检测的,这些扁锭反馈地连接着控制器30。
控制器30根据来自检测装置36的位置信号启动致动器33,该致动器使滑车34横向位移,使扁锭34的轴线32逐渐对准轧制轴线25。
在此处所示情况下,含有轴线34a的滑车已被位移了一个值△,从而使轧制轴线25对准扁锭24的轴线32,扁锭24则进入与轴线25未对准的滑车34中。
一旦扁锭24形成了,滑车34就可被逐渐移回到其起始位置,也就是说,它的轴线34a与轧制轴线25对准。
在图5a与5b所示实施例中,加热炉15中的支承辊39,单独地或成组地与活塞装置57有关联,分别是在一侧上与57a有关联而在相反一侧上与57b有关联,该活塞装置适合于使辊39的倾斜度,相对于辊39所在的那个水平平面而位移。
更确切地说,支承辊39具有标称位置“0”,其中,支承辊的轴线37基本上与扁锭24的送料轴线成正交,由于起动了活塞57a与57b,就使这些支承辊顺着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在水平平面上倾斜一个角度α。
倾斜角度α的本质及倾斜角度的方向,是根据检测装置36所提供的信号确定的,该装置检测到加热炉15出口处的扁锭24的未对准本质,并把信号送给控制器30。
控制器30处理数据,并把指令信号送给活塞57a与57b,以便恢复扁锭24与第一轧台的轴线的正确对位。
各根辊39被分别组装在配有轮59的滚轮58上,每个滚轮上都能装配它自己的活塞57。
在图5b所示实施例中,许多辊39被各自相应的连接装置60连接在一起,该连接装置可使这些辊同时被驱动,这样会影响备组辊39,甚至会影响到加热炉35内全体的辊39。
在图6所示又一实施例中,加热炉15内的支承辊39,能被以受控方式,平行于它们的轴线37地,相对于加热炉15的不移动的固定结构38而横向位移。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有的辊39,均可彼此独立地横向位移。
根据一个变体,辊39可成组地,例如两个两个为一组或3个3个为一组地横向位移。
横向位移可由与图4所示检测器36同样类型的位置检测器所控制,当扁锭24停靠在圆盘40上时,它可横向位移,而扁锭24不会在圆盘40上横向滑动,也就是说,圆盘不会被伤害且不会磨损。
图5中未显示的位置检测器36,与位移致动器41反馈地连接着,该致动器作用于滑块42,滑块上停靠着支架43,支架43则支承着辊39的转动轴承44。
辊39被制造得由电机47转动。滑块42在制成于位移平面46上的导向件45上滑动。
一旦扁锭24的行进端离开了每一单根辊39或每一组辊39,这些辊就会重新对准,以便接受新的扁锭24。
在图7a所示实施例中,扁锭24相对于轧制轴线25的轴向对准,是通过以有差异的方式调节辊39的转速来达到的。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辊39相对于扁锭24所在的那个平面倾斜一个角度。
奇数辊39a受一个控制器的操纵,而偶数辊39b则受它们自己的自动控制器的操纵。
这些控制器反馈地连接着图4所示类型的检测器36,这些检测器适合于检测扁锭24的轴线与轧制轴线25之间任何轴向未对准。
如果有任何未对准被检测到,且根据未对准的程度,辊39a与39b就会受指令,通过作用于它们有差异的且可变化的速度,达到扁锭24的受控横向位移。
通过使辊39相对于扁锭24所在平面的倾斜,相关圆盘40的接触点就以不同的速度,在扁锭24的一侧上与另一侧上转动(见图7b),从而扁锭24就能以受控方式被横向位移。
根据一个变体,每根辊39均能各自地且独立于其他辊39地被控制。
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辊39的侧边被固定支承件48支承在电机那一侧,同时,它们的相反一侧被可竖直移动的支承件49支承。
在此处所示实施例中,支承件49包括一个向加热炉15倾斜并与致动器50合作的平面,该致动器使支承件49在水平平面上位移。
当致动器50顺着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起动时,活动支承件49就会做相关的抬升或降低,从而,相关辊39的一侧随即顺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倾斜。
图9a与9b显示可能发生的两种情况在图9a中,扁锭24趋向于相对于轧制轴线25而朝右边未对准,活动支承件49被升高,以便使辊39向下并朝左边倾斜;在图9b中,扁锭24趋向地相对于轧制轴线25而朝左边未对准,活动支承件49被降低,以便使辊39向下并朝右边倾斜。
致动器50有利地借助于一个控制系统,与一个控制器反馈地连接,该控制器接受装在加热炉15内的检测器36发出的关于扁锭24未对准的信号,并使活动支承件49的移动程度及方向,与未对准的程度有关联。
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在加热炉15外面的一个横向位置上,最好是在加热炉15的两侧上,有一些锥状辊51,它们作为悬臂被冷却并被安装在相关的支承件52上,它们的轴线与惯常的送料辊39的轴线37平行。
支承件52与滑块53联合,该滑块在导向件54上滑动,从而,使辊51从加热炉15外面的备用位置,移往一个活动位置,在该位置上该辊被插入加热炉15中,当它与扁锭24合作时,它就使扁锭24的至少一侧从惯常的进料辊39处升高,并使扁锭以合乎要求的方式横向位移。
当仅由辊51的工作表面的锥形所引起的横向位移不够时,或在任何难以成功的情况下,与辊51的基底合作的隆起边缘55,就被移得与扁锭24的边缘24a接触,从而使扁锭24实际上位移。
锥状辊51可交错且偏位地沿着加热炉15本身的整个长度,例如每4÷6个惯常辊39的长度,安置在加热炉15的一侧与另一侧上。
根据图12所示的变体,锥状辊51是成对地轴向安置在加热炉15的一侧与另一侧上,它们被设制得同时起作用,从而将扁锭24从惯常辊39限定的支承平面56处升高,并通过将锥状辊51较大或较小程度地插入加热炉15中,根据在轧制轴线25与扁锭24的轴线32之间检测到的未对准值△,顺着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使扁锭横向位移。
一旦扁锭24已经轴向地重新定位,锥状辊51就返回它们在加热炉15外面的备用位置。
根据图13所示变体,该变体对上述每个实施例均有效,锥状辊51恒稳地保持在加热炉15内,被安置在该炉子的两侧上,并作为构件来控制及限定扁锭24的轴向位置与轧制轴线25之间的最大误差。
锥状辊51被成对且同轴地安置在居中的位置处,例如每隔4个惯常辊39安置一对,它们的隆起边缘55限定着扁锭24最大横向位移的位置,同时,它们作为构件以它们倾斜的工作平面恒稳且持续地控制着扁锭24的轴向位置。
根据图14所示的又一个变体,安装在辊39上的圆盘40,是成组地安置得在一根辊39上有一半,而在紧后面的另一根辊39上有另一半。
这样安置圆盘40,连同对单独的辊39转速的单独控制,就可在扁锭24穿过炉15时使它波动进展,以便控制扁锭的横向位移,并校正扁锭24相对于轧制轴线25的任何可能的未对准。
权利要求
1.控制扁锭轴向位置的方法,该扁锭从应用于轧制线中的连续铸造机送出,该轧制线包括至少一台带有一条或多条铸造线的连续铸造机(11)、一个拔出及矫直组件(12)、剪切装置(14)、一个加热和/或保温炉(15)、一个粗轧或预精轧机组(16)以及一个精轧机组(19),在加热和/或保温炉(15)的出口与粗轧机组(16)的入口之间,包括有一些横向导向件(20)以及至少一个氧化皮清除装置(22),该方法被用来使连续铸造机(11)所形成的扁锭(24)的轴线(32),与第一轧台的轧制轴线(25)对准,在连续铸造机所形成的扁锭的厚度小于60毫米时,第一轧台可以是轧机组(16)的粗轧台或预精轧台,或是精轧机组(19)的精轧台,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它提供持续地控制得使扁锭(24)的轴向位置至少与第一轧台的入口对应,且反馈地作用于某装置,以便该装置调整至少在一个位置上的扁锭(24)轴线(32)的正确位置,该一个位置位于第一轧台与铸锭模(13)的最底部轧辊(26)之间,连续的扁锭(24)从该铸锭模形成,且在该铸锭模中,为了干预加热和/或保温炉(15)上游的那一部分,就采用有差异冷却的装置(28),该装置在扁锭(24)两侧的邻接处起作用,以便达到有差异的热膨胀,该方法还采用对准装置,该对准装置在加热和/或保温炉(15)工作,且该方法还包括由控制扁锭(24)的轴向位置所操纵的受控横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的对准装置,借助于炉(15)内多根运送辊(39)中至少几根的水平平面的受控倾斜,使扁锭(24)横向位移,倾斜角度“α”及倾斜的方向的实体是在炉(15)出口处检测到的扁锭(24)相对于轧制轴线(25)未对准的实体的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的对准装置,借助于一个滑车(34)的受控横向位移,使扁锭(24)横向位移,该滑车支承着一些运送辊(39),并构成紧位于第一轧台上游处的加热及保温炉(15)的至少一部分,该横向位移借助于控制扁锭(24)的轴向位置(36)而被操纵,该扁锭与第一轧台合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的对准装置,借助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运送辊(39)单根或成组的受控横向位移,使扁锭(24)横向位移,该位移借助于控制扁锭(24)的轴向位置(36)而被操纵,该扁锭至少与加热及保温炉(15)的出口合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的对准装置,借助于对加热及保温炉(15)内运送辊(39)单根或成组的转速的独立控制,使扁锭(24)横向位移,该运送辊(39)相对于扁锭(24)所在那个平面倾斜,该独立控制借助于控制扁锭(24)的轴向位置(36)而被操纵,该扁锭至少与加热及保温炉(15)的出口合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的对准装置,借助于受控抬升加热及保温炉(15)中运送辊(39)的一侧,使扁锭(24)横向位移,该受控抬升借助于控制扁锭(24)的轴向位置(36)而被操纵,该扁锭至少与加热及保温炉(15)的出口合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中的对准装置,借助于至少一根带工作平面的锥状辊(51)受控插入炉(15)内的一侧或另一侧,使扁锭(24)横向位移,该工作平面顺着炉(15)的方向倾斜且安置在几根惯常运送辊(39)之间,该受控插入借助于控制扁锭(24)的轴向位置(36)而被操纵,该扁锭至少与加热及保温炉(15)的出口合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的对准装置,借助于把一些圆盘(40)交错地安置得一半在一根辊(39)上,另一半在后续的那根辊(39)上,且通过独立地控制辊(39)的转速,使扁锭(24)横向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热膨胀引起在下游不能补救的太大的轴向位移,就用剪切装置(14)剪切扁锭(24),以此作为一个应急功能,从而得到短扁锭。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锥状辊(51)在扁锭(24)那一侧恒稳地保持在炉(15)内的一侧或另一侧,它具有控制位置及限定最大横向位移的功能。
11.控制扁锭轴向位置的设备,扁锭由应用于轧制线中的连续铸造机形成,该轧制线包括至少一台带有一条或多条铸造线的连续铸造机(11)、一个拔出及矫直组件(12)、一个加热和/或保温炉(15),该炉包括多根安置得彼此平行的运送辊(39),这些运送辊的轴线基本上与扁锭(24)送料轴线成正交,轧制线还包括一个粗轧或预精轧机组(16)以及一个精轧机组(19),在加热和/或保温炉(15)的出口与粗轧或预精轧机组(16)的入口之间,包括有一些横向导向件(20)及至少一个氧化皮清除装置(22),该设备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与扁锭(24)两侧的邻接处合作而有差异加热的装置(28),以及运行于加热和/或保温炉(15)内并导致扁锭(24)通过炉(15)内受控横向位移的对准装置,该扁锭从铸锭模(13)中抽出并位于拔出及矫直装置(12)的辊(27)之间,该有差异的冷却装置(28)及该对准装置,借助于控制扁锭(24)相对于轧制轴线(25)的轴线(32)位置而被操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准装置包括装置(57),后者调节辊(39)所在那个水平平面上的至少一些运送辊(39)的倾斜度,该调节装置(57)由控制器(30)操纵,该控制器接受一些信号,这些信号来自在炉(15)出口处控制扁锭(24)轴线(32)位置的装置(3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调节装置(57a)与运送辊(39)的一侧合作,且有一个调节装置(57b)与运送辊(39)相反的一侧合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运送辊(39)成组地连接在一起,每一组与一相关装置(57)合作以便调节倾斜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准装置包括使滑车(34)受控横向位移所用的装置(33),该滑车支承着加热和/或保温炉(15)内的运送辊(39)。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准装置包括使加热和/或保温炉(15)的运送辊(39)单独地或成组地受控横向位移所用的装置(41)。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准装置包括单独地或成组地有差异地控制加热和保温炉(15)内的辊(39)的转速所用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准装置包括使运送辊(39)的一侧受控抬升所用的致动装置(50)。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准装置包括受控位移装置(53),后一装置使辊(51),该辊带有锥状工作平面及基本上与运送辊(39)的轴线(37)平行的轴线,从炉(15)侧边处及外面的备用位置,移往炉(15)内及与行进着的扁锭(24)接触的一个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准装置包括一些运送辊(39),这些辊交错地包括一些相关圆盘(40),这些圆盘的一半集中在一根辊(39)上,另一半集中在后续的辊(39)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31)位于拔出及矫直组件(12)的各根辊(27)之间,且检测装置(36)被安置在加热和/或保温炉(15)内,或在其出口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加热和/或保温炉(15)的辊(39)相对于扁锭(24)所在那个平面倾斜,且这些辊被划分为奇数辊(39a)与偶数辊(39b),奇数辊(39)及偶数辊(39b)包括各自相应的自动驱动机构,这些机构被相应的控制装置所操纵,该控制装置连接着控制扁锭(24)轴向位置的装置(36)。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运送辊(39)在电机一侧与固定支承件(48)联合,且在相反一侧与至少是可竖直移动的支承件(49)联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活动支承件(49)朝着与水平位移致动器(50)联合的炉(15)倾斜。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锥状辊(51)在与滑块(53)联合的相关支承件(52)上被安装为悬臂,该滑块(53)包括一个第一位置,相关的锥状辊在此位置上处于炉(15)一侧及其外面的备用位置,滑块还包括多个位置,在此位置上相关的锥状辊(51)处于在炉(15)内逐渐越来越深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根锥状辊(51)均包括一个基本上在该辊基底处的隆起边缘(55)。
27.根据权利要求25与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锥状辊(51)被安置得在炉(15)的一侧上偏位,而在另一侧上则处于运送辊(39)之间的居中位置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5与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锥状辊(51)被安置为在炉(15)的一侧上的成对同轴辊,而在另一侧上则处于运送辊(39)之间的居中位置上。
29.根据权利要求11至28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锥状辊(51)包括恒稳地处于炉(15)内的一个工作位置,在此位置上,相应的各个隆起边缘(55),其两侧离开扁锭(24)边缘的标称位置一段合乎要求的距离,以此起到限制扁锭位移的作用。
全文摘要
控制扁锭轴向位置的方法,该扁锭由连续铸造机形成,该方法提供把扁锭(24)的轴向位置控制得与第一轧台的入口对应,并反馈地作用于某装置,该装置调整在一个位置上的扁锭(24)轴线(32)的正确位置,该一个位置位于第一轧台与铸锭模(13)的最底部轧辊(26)之间,扁锭(24)从该铸锭模形成,且在该铸锭模中,为了干预炉(15)的上游,就采用冷却装置(28),该装置在扁锭(24)两侧起作用,该方法还采用运行于炉(15)内的对准装置,且对准装置通过控制扁锭(24)的轴向位置而导致受控的横向位移。控制扁锭轴向位置的设备,该扁锭由连续铸造机形成,该铸连机包括与抽取自铸锭模(13)的扁锭(24)两侧合作的冷却装置,以及运行于加热及保温炉(15)内并导致扁锭(24)横向位移的对准装置,装置(28)与对准装置由控制扁锭(24)轴线(32)位置的装置(31、36)所操纵。
文档编号F27D19/00GK1278751SQ98811067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1日
发明者埃斯托·多尼尼, 福斯托·德里加尼, 切萨雷·加莱蒂, 罗伯托·米隆 申请人:丹尼利机械设备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