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型炉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9106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子母型炉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母型炉篦,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由母炉篦和子炉篦组成的,下灰方便的炉篦,属于炉灶部件。
目前,炉灶的种类很多,结构和式样也各有不同,然而,它们用于清灰和出渣的炉篦的构造却完全一样,即炉篦上固定有炉条。当清除炉灰时,需透过炉条间隙用炉钩反复捣搅、拌碎、钩掏炉渣。经常是搞得灰土扬天,环境极其恶化,在清除炉灰时还经常将有用的煤一起掏出,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环境。一些同行们亟待改进现有炉篦的结构,经过多次革新,都因其存在结构复杂,改进效果不明显,通用性差,而难以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母炉篦和子炉篦组成的,通用性强的,不用打开炉门,不用钩取,即能清除灰渣的子母型炉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母炉篦(1)、子炉篦(2)和摇把(3)组成,其特征在于母炉篦(1)上设有凹槽(4)、分割线(6)和炉条(7),子炉篦(2)上设有旋转轴(5)和炉条(8),旋转轴(5)卧嵌在凹槽(4)内,炉条(8)插套在炉条(7)间,子炉篦(2)的一端头上连接安装有摇把(3)。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分割线(6)设在两根炉条(7)的中间。
其特征还在于母炉篦1上炉条7的间距>子炉篦2上炉条8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安装,操作方便,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锅炉,利用它炉膛内燃烧均匀,热效率高,下灰顺利,清洁卫生,是一种不开炉门、不钩火即能彻底清除炉渣,不污染环境的子母型炉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
图1中沿E-E处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件母炉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件子炉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母炉篦,2、子炉篦,3、摇把,4、凹槽,5、旋转轴,6、分割线,7、炉条,8、炉条。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它由母炉篦1、子炉篦2和摇把3组成,母炉篦1上设有凹槽4、分割线6和炉条7。所述的分割线6设在两根炉条7的中间,分割线6的设置将母炉篦1分成了多段,方便了炉篦的安装。子炉篦2上设有旋转轴5和炉条8。旋转轴5卧嵌在凹槽4内,旋转轴5的半径与凹槽4相配合,凹槽4为旋转轴5的转动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当子炉篦2上的旋转轴5卧嵌在母炉篦1上的凹槽4内时,母炉篦1上炉条7的间距>子炉篦2上炉条8的直径,炉条8插套在炉条7间,炉条8与炉条7交替平行排列,组成了子母型炉篦的炉条。子炉篦2的一端头上连接安装有摇把3,使用时,不必开炉门钩火,只要旋转摇把3,调整子炉篦2的倾斜角度,改变炉条8与炉条7的间距,使得子母型炉篦炉条间隙扩大,方便炉渣的清除;另外,子炉篦2角度的倾斜,可使得炉条7起到剪切、捣搅、挤碎炉渣的作用,使其下渣更顺利。以达到不污染环境,即能彻底清除炉渣的目的,使得整个炉灶通风良好,燃烧温度均匀,热效率高。
权利要求1.一种子母型炉篦,它由母炉篦(1)、子炉篦(2)和摇把(3)组成,其特征在于母炉篦(1)上设有凹槽(4)、分割线(6)和炉条(7),子炉篦(2)上设有旋转轴(5)和炉条(8),旋转轴(5)卧嵌在凹槽(4)内,炉条(8)插套在炉条(7)间,子炉篦(2)的一端头上连接安装有摇把(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炉篦,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分割线(6)设在两根炉条(7)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炉篦,其特征还在于母炉篦1上炉条7的间距>子炉篦2上炉条8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母型炉箅,它由母炉箅、子炉箅和摇把组成,其特征在于母炉箅上设有凹槽、分割线和炉条,子炉箅上设有旋转轴和炉条,旋转轴卧嵌在凹槽内,炉条插套在炉条间,子炉箅的一端头上连接安装有摇把。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安装,操作方便,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锅炉,利用它炉膛内燃烧均匀,热效率高,下灰顺利,清洁卫生,是一种不开炉门、不钩火即能彻底清除炉渣,不污染环境的子母型炉箅。
文档编号F24B13/02GK2371472SQ9921157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日
发明者张积民, 陈国顺, 徐建强, 温如义 申请人:张积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