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132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卧式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热工领域,是对现有家用采暖炉的改进方案。
在小城镇和农村中广泛使用家庭独立水暖系统,俗称土暖气。目前的土暖气系统,热效率较低、供暖效果不好、且污染重。主要原因是土暖气系统所采用的炉子的热交换面积偏小,燃烧产生的热量很大部分从烟囱排出。另外,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为立式结构,炉子的加热中心较高,不利于土暖气系统的重力循环,因而系统供热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增大循环水与燃气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效率;降低炉子的加热中心,增大系统的循环动力;简化炉子的结构,降低造价。
为达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外壳1、内壳2、内衬3、进水口4、炉篦5、隔板7、底板8、绕流板9、出水口12、烟囱13、炉口15,外壳1和内壳2围成中空且连通的水套,外壳1外部一侧下方有进水口4,外壳1另一侧顶部有出水口12;水套底部水平设置有底板8,底板8与外壳1、内壳2固定连接围成炉体;在底板8和内壳2两侧壁上固定接有隔板7,隔板7将炉体内部分隔成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室两部分,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室在同一高度,横向排列;燃烧室内有内衬3,燃烧室正上方有炉口15和炉盖16,燃烧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炉篦5;燃烧室与燃气换热器室之间有燃气进口14,与燃气进口14对应的燃气换热器室的另一侧设置有烟囱13,在燃气换热器室中竖向设置绕流板9,绕流板9三边与炉体固定连接,一边与炉体间形成绕流口。
另外,在燃气换热器室内均匀分布有集热管11,集热管11两端与内壳2两侧壁上的对应开孔接通。
通过以上结构,使热交换面积增大,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被水套包裹,燃烧产生的热量在燃气换热器室被充分吸收,热效率高,煤耗低,污染小。炉子为卧式结构,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在同一高度,且炉体较低,降低了加热中心,有利于增大系统的循环动力,改善供暖效果。炉体紧凑,结构简单,造价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向的中剖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室侧向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平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下面以供热面积100平方米的卧式采暖炉为例进行说明。
炉体长680mm,宽340mm,高420mm。集热管11为3/4英寸钢管。外壳1、内壳2用3mm厚钢板焊接,内衬3为保温耐火材料,炉盖16铸造。
先焊好内壳2,并开好集热管11、炉口15、烟囱13的开孔,将集热管11、炉口15、烟囱13、隔板7、绕流板9焊接在内壳2上,再将内壳2焊接在开好炉篦5方洞的底板8上。将外壳1扣在内壳2上,留匀水套间隙,四周与底板8满焊。将炉口15、烟囱13与外壳1满焊,焊上进水口4、出水口12。在底板8上焊上灰盒6、炉脚10,从炉口15放入活动炉篦5,将内衬3粘接在炉膛内壁上。做好炉盖16,焊制一个簸萁17放入灰盒6中,制成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采暖炉,包括有外壳(1)、内壳(2)、内衬(3)、进水口(4)、炉篦(5)、隔板(7)、底板(8)、绕流板(9)、出水口(12)、烟囱(13)、炉口(15),其特征在于外壳(1)和内壳(2)围成中空且连通的水套,外壳(1)外部一侧下方有进水口(4),外壳(1)另一侧顶部有出水口(12);水套底部水平设置有底板(8),底板(8)与外壳(1)、内壳(2)固定连接围成炉体;在底板(8)和内壳(2)两侧壁上固定接有隔板(7),隔板(7)将炉体内部分隔成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室两部分,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室在同一高度,横向排列;燃烧室内有内衬(3),燃烧室正上方有炉口(15)和炉盖(16),燃烧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炉篦(5);燃烧室与燃气换热器室之间有燃气进口(14),与燃气进口(14)对应的燃气换热器室的另一侧设置有烟囱(13),在燃气换热器室中竖向设置绕流板(9),绕流板(9)三边与炉体固定连接,一边与炉体间形成绕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燃气换热器室内分布有集热管(11),集热管(11)两端与内壳(2)两侧壁上的对应开孔接通。
专利摘要一种卧式采暖炉,涉及热工领域。其特征在于:炉体由外壳(1)、内壳(2)和底板(8)围成,外壳(1)和内壳(2)之间为中空且连通的水套,炉体内部被隔板(7)分成横向布置的燃烧室和燃气换热器室两部分,燃气换热器室内有绕流板(9)和集热管(11)。由于采用卧式结构和较大的燃气换热器室,使热交换面积增大,热效率提高,同时降低了加热中心,有利于增大系统的循环动力,炉体紧凑,造价低。
文档编号F24B1/00GK2435652SQ99247248
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5日
发明者井山 申请人:井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