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78352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内腔、出风口、回风口。蒸发器设置于壳体内腔中,并位于回风口处。固定组件将蒸发器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内。其中,回风口配置为适于使蒸发器进出壳体内腔,固定组件配置为适于从回风口进行操作。通过将回风口配置为适于使蒸发器进出壳体内腔,将固定组件配置为适于从回风口进行操作的结构,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回风口对固定组件进行拆卸,从而能够将置于回风口处的蒸发器取出,以对空调器内部组件进行维护,进一步地,还可以节省现有技术中的检修口,达到提高整体外观效果的目的。
[0039]参见图1至图4,室内机可以采用贯流风机,也可以是离心风机,贯流风机设计成吸风式,离心风机可以设计成吹风式,也可以设计成吸风式。优选地,室内机10使用贯流风机。室内机设置有与贯流风机相匹配的V形蒸发器。室内机10所需的吊顶20尺寸小,吊顶20尺寸小的原因包括室内机10尺寸小及出风口 40与室内机10之间连接尺寸小。传统风机采用离心风机,要达到室内机10所需风量,离心风机尺寸比较大,且离心式出风是间断性的,为了使蒸发器上的换热风比较均匀,风机出口与蒸发器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出风扩散均匀区域,而新设计室内机10采用贯流风机+V字形蒸发器,贯流风机达到相同的风量,风机的尺寸比较小,且贯流风机的风量是连续的,不需要风量扩散混合区域,且贯流风机与蒸发器V字型开口配合,可以减小室内机10尺寸。
[0040]参见图9和图10,室内机10设置有贯流风机,包括蜗壳和风叶11,贯流风机的纵剖面内,蜗壳的蜗壳型线12包括:圆弧段121,设置于风机的进风口处;螺旋线段122,与圆弧段平滑连接,并朝向风机的出风口方向延伸,螺旋线段与圆弧段相切于第一连接点B。蜗壳型线还包括直线段123,设置于贯流风机的出风口处,并与螺旋线段122相切于第二连接点A。贯流风机包括蜗壳和风叶11。在风机的纵剖面内,蜗壳的蜗壳型线12包括:圆弧段121、螺旋线段122和直线段123。其中,圆弧段121设置于风机的进风口处。螺旋线段122与圆弧段121平滑连接。直线段123设置于风机的出风口处并与螺旋线段122远离圆弧段121的一端平滑连接。
[0041]通过将圆弧段121、螺旋线段122和直线段123在各个连接点处平滑连接,可以减小在连接处产生的突变结构的大小,甚至避免产生突变结构,从而能够防止气流流经上述连接处时形成涡流,进而能够达到使风机的风量与噪声的比值满足设计需求的目的。
[0042]优选地,螺旋线段122与圆弧段121相切于第一连接点B。直线段123与螺旋线段122相切于第二连接点A。将上述三段线首尾连接,以形成平滑的气流引导线,这样气流在流动中不容易产生紊流,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43]需要说明的是,螺旋线段122的作用是与风叶11配合形成均匀出气容纳空间,直线段123的设计是因为过了螺旋线段122,风叶11已不再起作用,所以要设计一段直线段123来引导气流平稳的流出。圆弧段121的作用如下:风机的螺旋线段122及直线段123都属于出气段,与出气段相对应有一个进气段,进气段与出气段的相交点既是距离风叶11的最近点,也是进出气的分界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进气段为了能容纳更多的气流进入,将圆弧段121设计成反向圆弧结构,即圆弧段121由第一连接点B朝向远离风叶11的方向弯曲延伸。当然,为了使风机的适用范围更广,上述圆弧段也可以设计成其他一些平滑过渡的曲线。
[0044]参见图1至图4,室内机与出风口 40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材料50。室内机10与风口的配合尺寸的减小是通过海绵来实现的,因为两个硬物之间连接很难保证不漏风,我们新设计的室内机10出风口 40面是平面,可以方面的通过海绵软连接来实现风口与风道的对接,相比较传统的软接风道,吊顶20空间更小。
[0045]参见图1,当室内机10不工作时,风口可以密闭,可以防止虫子及灰尘进入室内机10内部,有效的提闻室内机10的可罪性。
[004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47]将出风口的方向设置成朝向地面,使热风能够送至房间内的最低处,使房间的热舒适性好,风口在机组关闭时闭合,虫子、灰尘无法进入机组,机组可靠性高。机组尺寸更小,节省了空间,预留更多装修空间,满足多样化需求。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机(10)设置在吊顶(20)内,所述系统还包括: 回风口(30),设置在所述吊顶的侧面上; 出风口(40),设置在所述吊顶(20)的底面上; 所述回风口(30)处设置有可闭合的回风口装置(31),所述出风口(40)处设置有可闭合的出风口装置(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装置(41)包括出风装置(411)和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嵌套在所述出风装置内的导风部(4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412)包括侧壁(4120),并且所述导风部(412)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4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412)还包括第二出风口(4122),设置在所述侧壁(4120)上,所述导风部(412)缩回至所述出风装置(411)内时所述第二出风口(4122)关闭,所述导风部(412)伸出至所述出风装置(411)外时所述第二出风口(4122)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41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两个第二侧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41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412)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出风口(4121)和第二出风口(4122)。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4121)设置有导风叶片(42),所述导风叶片(42)为一片,闭合时可以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21)。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4121)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42),多个所述导风叶片(42)闭合时可以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0)设置有贯流风机,包括蜗壳和风叶(11 ),所述贯流风机的纵剖面内,所述蜗壳的蜗壳型线(12)包括:圆弧段(121),设置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处;螺旋线段(122),与所述圆弧段平滑连接,并朝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方向延伸,所述螺旋线段与所述圆弧段相切于第一连接点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型线还包括直线段(123),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机的出风口处,并与所述螺旋线段(122)相切于第二连接点A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0)的内腔的回风口处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室内机(10)内;所述室内机(10)的内腔的回风口配置为适于使所述蒸发器进出所述室内机(10)的内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0)设置有离心风机,所述室内机(10)设置有与所述离心风机相匹配的V形蒸发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出风口(40)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材料(5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室内机设置在吊顶内,系统还包括:回风口,设置在吊顶的侧面上;出风口,设置在吊顶的底面上;回风口处设置有可闭合的回风口装置,出风口处设置有可闭合的出风口装置。将出风口的方向设置成朝向地面,使热风能够送至房间内的最低处,使房间的热舒适性好,机组尺寸更小,节省了空间,预留更多装修空间,满足多样化需求。
【IPC分类】F24F1-00, F24F13-06
【公开号】CN104697041
【申请号】CN201310646597
【发明人】董明珠, 谭建明, 苏玉海, 杜辉, 王成, 雷新建, 周伙喜, 冯汇远, 赵成龙, 旷文琦, 陈泽波, 岳耀标, 林伟雪, 蔡勃, 李子颀, 章迎松, 潘亚前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4日
【公告号】WO2015081704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