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2617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加湿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为解决室内空气干燥导致的舒适性差问题,出现了将从室外的空气中吸收的水分输送到室内为室内加湿的加湿装置。
[0003]在申请号为201010239637.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揭示了一种现有的加湿装置,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吸附转轮,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后的室外的空气冷却吸附转轮同时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转轮吸收,吸收了水分的吸附转轮缓慢地转动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后的室外的空气加热吸附转轮同时吸收吸附转轮内的水分,增湿后的室外的空气被送往室内为室内加湿,然而其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吸附转轮需要转动容易导致密封不严进而影响加湿效果;二是吸附转轮的吸湿性能随使用时间衰减,长期可靠性差,从而造成加湿装置的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效果好且可靠性高的加湿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空调器。
[0005]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包括:
[0006]壳体,具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具有空气进口端和空气出口端,第二风道具有引风端和加湿出口端;
[0007]制冷器,包括制冷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制冷部具有制冷制热可切换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端,第一换热器具有伸入第一风道的第一主换热管和第一副换热管以及在第一端制热时使第一端释放的热量加热第一主换热管的第一主换热驱动装置,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二端,第二换热器具有伸入第一风道的第二主换热管和第二副换热管以及在第二端制热时使第二端释放的热量加热第二主换热管的第二主换热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主换热管和第二主换热管设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且所述第一主换热管和第二主换热管通过制冷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制冷制热切换来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冷凝以获得冷凝水,所述第一副换热管和第二副换热管设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且所述第一副换热管和第二副换热管通过制冷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制冷制热切换来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
[0008]加湿器,包括位于第一主换热管和第二主换热管下方的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盘以及存储冷凝水收集盘收集的冷凝水的冷凝水存储部,且冷凝水存储部设置在第二风道内用于提高流经第二风道的空气的湿度;以及
[0009]冷凝风机,用于驱动空气从第一风道的空气进口端流入和从第一风道的空气出口端流出。
[0010]优选地,所述制冷器为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制冷部为半导体制冷部。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还具有第一导热体,第一导热体设置在制冷部的第一端并与第一端换热,第一副换热管和第一主换热管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热体的上下两侧,第一主换热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主换热管上并在第一端制热时使第一导热体与第一主换热管换热,第二换热器还具有第二导热体,第二导热体设置在制冷部的第二端并与第二端换热,第二副换热管和第二主换热管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热体的上下两侧,第二主换热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主换热管上并在第一端制热时使第二导热体与第二主换热管换热。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风道的引风端与第一风道的空气出口端部分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冷凝水收集盘具有设置在第一主换热管和第二主换热管下方的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水盘以及与水盘连接用于汇集冷凝水收集盘收集的冷凝水的水管,所述水管之远离水盘的一端伸入第二风道内并位于冷凝水存储部的上方。
[0014]优选地,所述加湿器还包括多孔吸附材料,多孔吸附材料设置在第二风道内,且多孔吸附材料的上端临近水管之伸入第二风道的一端,多孔吸附材料的下端伸入冷凝水存储部内。
[0015]优选地,所述水管之伸入第二风道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开孔。
[0016]优选地,所述的加湿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空气从第二风道的加湿出口端排出的加湿风机。
[0017]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加湿装置。
[0018]由于本发明加湿装置和空调器的第一主换热管和第二主换热管通过制冷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制冷制热切换来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冷凝以获得冷凝水,通过加湿器收集冷凝水,并通过第二风道引导空气流经加湿器提高湿度后排入室内而对室内加湿,从而本发明加湿装置不用采用吸附转轮吸收水分,因而本发明加湿装置能够长期保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湿加湿装置的一实施例在制冷器的第一端为制冷端、第二端为制热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加湿装置在制冷器的第一端为制热端、第二端为制冷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加湿装置的制冷器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发明湿加湿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5]请参阅图1,其揭示了本发明加湿装置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加湿装置包括壳体100、设置在壳体100内的制冷器200、设置在壳体100内的加湿器300以及冷凝风机400。
[0026]壳体具有内壳体110以及设置在内壳体110外的外壳体120。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121和第二风道122。第一风道121具有空气进口端(图中未示)和空气出口端123。第二风道122具有引风端124和加湿出口端125,且引风端124与第一风道121的空气出口端123部分连接。
[0027]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器200为半导体制冷器,其包括半导体制冷部210、第一换热器220和第二换热器230。
[0028]半导体制冷部210设置在内壳体110内,其具有制冷制热可切换的两端,该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半导体制冷部210在接通外部电源工作时,其一端为制冷端,另一端为制热端,且在外部电源的正负极切换时,半导体制冷部210的制冷端和制热端互换。在本实施例中,当半导体制冷部210在接通外部电源工作时,若第一端211为制冷端,第二端212为制热端;则当外部电源的正负极切换时,第二端212为制冷端,第一端211为制热端。
[0029]第一换热器220设置在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一端211上,用于与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一端211进行换热。该第一换热器220具有第一导热体221、第一主换热管222、第一副换热管223和第一主换热驱动装置224。该第一导热体221设置在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一端211上并位于内壳体110内。
[0030]第一主换热管222的上部设置在第一导热体221上,且其向下伸出第一导热体221并伸入第一风道121内。该第一主换热管222内容纳有液态或气态的换热工质以与流经的空气和第一导热体221进行换热,从而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降温而冷凝出冷凝水或对在第一主换热管222下部的翅片(图中未标号)上结霜的冷凝水进行化霜。第一副换热管223的下部设置在第一导热体221上,且其向上伸出第一导热体221并伸入第一风道121内,该第一副换热管223内也容纳有液态或气态的换热工质。
[0031]第一主换热驱动装置224设置在第一主换热管222上,在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一端211为制热端时,第一主换热驱动装置224用于驱动第一主换热管222内的液态或气态的换热工质流动,此时第一主换热管222等同于反重力热管,在第一端211为制冷端时,第一主换热驱动装置224关闭,此时,第一主换热管222等同于普通的重力热管。
[0032]第二换热器230设置在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二端212上,用于与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二端212进行换热。该第二换热器230具有第二导热体231、第二主换热管232、第二副换热管233和第二主换热驱动装置234。该第二导热体231设置在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二端212上并位于内壳体110内。
[0033]第二主换热管232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导热体231上,且其向下伸出第二导热体231并伸入第一风道121内。该第二主换热管232内容纳有换热工质以与流经的空气和第二导热体231进行换热,从而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降温而冷凝出冷凝水或对在第二主换热管232下部的翅片(图中未标号)上结霜的冷凝水进行化霜。第二副换热管233的下端设置在第二导热体231上,且其向上伸出第二导热体231并伸入第一风道121内,该第二副换热管233内也容纳有换热工质。
[0034]第二主换热驱动装置234设置在第二主换热管232上,在半导体制冷部210的第二端212为制热端时,第二主换热驱动装置234用于驱动第二主换热管232内的换热工质流动,此时第二主换热管232等同于反重力热管,在第二端212为制冷端时,第二主换热驱动装置234关闭,此时,第二主换热管232等同于普通的重力热管。
[0035]加湿器300具有冷凝水收集盘310、冷凝水存储部320和多孔吸附材料330。
[0036]冷凝水收集盘310具有水盘311以及与水盘连接的水管312。水盘311设置在第一主换热管222和第二主换热管232的下方,用于收集经第一主换热管222和第二主换热管232冷凝出的冷凝水。水管312用于汇集冷凝水收集盘310收集的冷凝水,其一端与水盘311连接,其另一端伸入第二风道222内,且水管312伸入第二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