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油烟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4169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8]一种可选方式为:第二换热装置220由第二导热基板221、多根第二热管222以及第二散热翅片组223构成。其中,第二导热基板221,设置在模块壳体110下方且与第二变温表面接触;多根第二热管222,每根第二热管222为类似于“Z”的形状,具体包括:嵌入第二导热基板221中且向模块壳体110的后方延伸的第一管段,与第一管段连接的向上方弯折的第二管段,以及与第二管段连接的、继续向模块壳体110的后方延伸的第三管段;第二散热翅片组223,固定于多根第二热管222的第三管段。
[0039]以上多根第二热管222的布置方式可以为:第一管段彼此平行地在第三水平高度上向后延伸,多根第二热管222的第三管段彼此平行地在高于第三水平高度的第四水平高度上向后延伸,且第三管段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管段之间的水平间距。从而,第一管段向后延伸出模块壳体110,第二管段向上弯折,且所在第二热管222的相对位置向一侧相应倾斜,第三管段继续向后延伸,以便第二散热翅片组223可以在模块壳体110外部布置。
[0040]一般来说,第三水平高度低于模块壳体110的底部,由第二导热基板221的高度限定,而第四水平高度由第二管段的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决定,一般高于模块壳体110的顶部,从而以上高度从上至下的顺序为:第四水平高度、第二水平高度、第一水平高度、第三水平高度。
[0041]以上送风模块包括两种工作模式:一种用于在炎热环境下向用户送出凉风、另一种用于在寒冷环境下向用户送出热风,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向半导体制冷片施加不同极性的直流电压进行切换。
[0042]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下,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为冷端,第二变温表面为热端,送风风机120吹送的气流经过第一换热装置210后,降低了气流的温度,给用户带来凉爽的感觉,第二换热装置220将热端发出热量散向周围环境。
[0043]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下,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为热端,第二变温表面为冷端,送风风机120吹送的气流经过第一换热装置210后,提高了气流的温度,给用户带来温暖的感觉,第二换热装置220将冷端的低温散向周围环境。
[0044]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以上实施例的送风模块的油烟机,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俯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而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仰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该油烟机的机壳310限定有集烟腔312和位于集烟腔312前方且与集烟腔312连通的安装腔311,送风模块的模块壳体110布置在机壳310的安装腔311内。
[0045]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机壳内集烟腔和安装腔的俯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而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机壳内集烟腔和安装腔的仰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可见机壳310在处于安装腔311的上方部位处开有机壳进风口 313,机壳310在处于安装腔311的前方部位处开有机壳出风口 314,当送风模块壳体110布置在机壳310的安装腔311内时,送风模块的模块壳体110上的模块进风口 112和模块出风口 113分别与机壳310上的机壳进风口 313和机壳出风口 314相对,以便于送风模块可以从室内环境吸风和并向用户送风。安装腔311的下方开有与送风模块第二换热装置220形状相适应的模块定位槽316。
[0046]图9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机壳310内集烟腔31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送风模块被安装成使其第二散热翅片组223处于油烟机的油烟通道口下方,油烟机启动抽排油烟动作后,油烟气体经由第二散热翅片组223进入油烟通道口,带走第二散热翅片组223的部分热量,从而利用排烟气流进行对流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0047]经过测试,第二散热翅片组223造成的压降很小,基本上不会影响油烟气体的排放,而不用增大抽油烟机中排气扇的负载。半导体制冷片的产生的热量通过抽油烟机的排风通道就可以满足要求。
[0048]考虑到不开抽油烟机也需要送风模块进行送风的情况,可以在排烟通道317中或在送风模块后部的适当位置安装一台小型散热风扇,以产生用于散热的气流,散热风扇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抽油烟机的气流通道及空间确定。
[0049]本实施例的送风模块采用独立的模块设计,易于在油烟机中拆装,从而方便了第二散热翅片组223等与油烟接触的部分的清洗。模块壳体110与集烟腔312彼此隔离,可以避免半导体制冷片及其控制电路等电器元件均不直接与水、油烟等接触,确保安全及性能可靠。
[0050]机壳出风口 314下方的可以设置有控制面板315,对送风模块的控制按钮或控制开关可以设置在该控制面板315上。利用本实施例对用户进行降温的工作流程可以包括:
[0051]用户按下控制面板315上的油烟机凉爽模式按键,油烟机主控板生成半导体制冷片电控信号,并下发给送风模块电控模块。电控模块向给半导体制冷片通电,施加直流电压,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温度降低、第二变温表面温度升高,送风风机120启动,产生经第一散热翅片组213并由机壳出风口 314处的导风栅格114斜向下方吹送的气流,气流直接吹向用户的脸部和前胸,给人体降温,提高人体的舒适程度。油烟风扇启动,在排除油烟的同时将第二散热翅片的热量排到室外。关闭送风模块时,用户关闭控制面板315上的油烟机凉爽模式按键,电控模块接收命令,停止向半导体制冷片供电,送风风机120关闭并关闭机壳出风口 314处的导风栅格114,达到了提高人体舒适程度的效果。
[005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壳体,其具有中空腔室以及开在所述中空腔室不同壁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Π ; 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中,以从所述模块进风口吸入环境空气,然后将吸入的空气朝所述模块出风口吹出;和 半导体变温装置,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以及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热连接的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与所述模块壳体的模块出风口之间,以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机为贯流风机,横向地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中; 所述模块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的顶壁中;且 所述模块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的前壁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壳体的底壁在处于所述送风风机与所述模块壳体的模块出风口之间部位上具有开口 ;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在所述底壁的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一变温表面突出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 第一导热基板,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中且与所述第一变温表面接触; 多根第一热管,每根所述第一热管均为朝向水平方向开口的U形热管,其下部管段嵌入所述第一导热基板中,上部管段弯折回所述第一导热基板的上方;和第一散热翅片组,固定于所述多根第一热管的上部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第一热管的下部管段彼此平行地在第一水平高度上横向延伸, 所述多根第一热管的上部管段彼此平行地在高于所述第一水平高度的第二水平高度上横向延伸,且 所述上部管段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部管段的水平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变温表面突出于所述模块壳体的底壁的下表面; 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变温表面热连接且向所述模块壳体的后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 第二导热基板,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变温表面接触; 多根第二热管,每根所述第二热管包括:嵌入所述第二导热基板中且向所述模块壳体的后方延伸的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的向上方弯折的第二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的、继续向所述模块壳体的后方延伸的第三管段; 第二散热翅片组,固定于所述多根第二热管的第三管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第二热管的第一管段彼此平行地在第三水平高度上向后延伸, 所述多根第二热管的第三管段彼此平行地在高于所述第三水平高度的第四水平高度上向后延伸,且 所述第三管段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的水平间距。
9.一种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限定有集烟腔和位于所述集烟腔前方且与所述集烟腔连通的安装腔,且所述机壳在处于所述安装腔的前方和上方的部位处分别开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 ;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模块,其模块壳体布置在所述机壳的安装腔内,所述模块壳体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机壳上的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模块被安装成使其第二散热翅片组处于所述油烟机的油烟通道口下方。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油烟机。其中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包括:模块壳体,具有中空腔室以及开在中空腔室不同壁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口;送风风机,设置在中空腔室中,以从模块进风口吸入环境空气,然后将吸入的空气朝模块出风口吹出;和半导体变温装置,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以及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变温表面热连接的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送风风机与模块壳体的模块出风口之间,以改变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风机和变温装置的主要部件集成在一个模块壳体内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组装和维,换热及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强。
【IPC分类】F24C15-20
【公开号】CN104864430
【申请号】CN201410067001
【发明人】高希成, 张立臣, 王定远, 徐培培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