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33310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将当前湿度和设定湿度进行比较,以控制压缩机和风扇组件的动作。
[0054]作为一例,当上述控制部判断为当前湿度达到用户所需的湿度时,控制停止上述压缩机的动作,并使上述风扇组件的风扇转速保持低速或停止。
[0055]在上述后面板23形成的上述流入口 231可以栅格(grill)形态形成,以防止相对较大的杂质流入到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间。此外,在上述流入口 231还可安装有空气过滤器233,用以过滤通过上述流入口 231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质。
[0056]在上述后面板23还可安装有用以检测设有上述除湿机10的空间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234,上述湿度传感器234所检测出的湿度可通过上述显示部传递给用户。
[0057]并且,在上述后面板23可形成有电源线部(power cord),上述电源线部235可包括:电线固定部236,其用以缠绕向上述本体20的内部供电的电源线;电线插入部237,其用以临时插入并固定上述电源线。
[0058]通过上述电源线部235,用户在不使用上述除湿机10的情况下,可利索地整理电源线并进行保管。例如,可消除当移动上述除湿机10时,因上述电源线以散开的状态触及地面,或是被障碍物绊住而限制除湿机10的移动的不便。
[0059]上述流入口 231上安装的上述空气过滤器233由网格(mesh)形态构成,以过滤经由上述流入口 231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质,从而仅使去除杂质的干净的空气流入到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间。
[0060]上述空气过滤器233插入安装于上述本体20的内侧,用户可取出上述空气过滤器233进行洗涤后,干燥并再使用。
[0061]此外,在上述后面板23还形成有过滤器引导装置238,用以引导上述空气过滤器233的放入/取出。上述过滤器引导装置238可在形成有上述流入口 231的上述后面板23的前面以与上述流入口 231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朝向侧方延伸形成。
[0062]上述空气过滤器233可通过上述过滤器引导装置238和上述流入口 231之间的间隔,向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间放入或取出。上述过滤器引导装置238朝向侧方延伸形成,因此即使因用户的不注意或失误而向插入上述空气过滤器233的空间插入身体的一部分或杂质,也能够通过上述过滤器引导装置238防止杂质向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间移动。
[0063]详细说,用以插入上述空气过滤器233的孔形成于上述流入口 231的一侧边缘(图2中为右侧边缘),并将上述空气过滤器233朝向上述流入口 231的左侧边缘推入。即,不是将上述空气过滤器233从上述后面板23朝向前面板22侧推入,而是从上述流入口 231的右侧边缘朝向左侧边缘侧推入。由此,上述空气过滤器233和上述后面板23将构成相互平行的状态。
[0064]在上述前面板22和上述后面板23的下端部安装有底座25,用以形成下面外观,在上述前面板22和上述后面板23的右侧末端部分可安装有侧面板24,用以形成侧面外观的一部分。
[0065]在上述侧面板24的下侧可安装有水箱30,用以容纳空气的除湿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上述水箱30以形成上述本体20的侧面外观的一部分。对于上述水箱30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0066]在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间安装有:热交换单元40,其与通过上述流入口 231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扇组件50,其用以使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气强制流动。
[0067]此外,在上述热交换单元40和上述风扇组件50的下侧提供有框架60,用以支撑上述热交换单元40和上述风扇组件50。此外,在上述框架60的中央部形成有压缩室70,用以容纳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71,在上述压缩室7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形成有用以安装电气部件的电气室80,而在另一侧形成有用以容纳上述水箱30的水箱室90。
[0068]通过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空气与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温度下降,其结果,空气中含有的水分被冷凝而变化为干燥的状态。
[0069]在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一侧安装有以使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气强制流动的风扇组件50。随着上述风扇组件50的旋转,外部空气通过上述流入口 231被强制引入到本体20,流入的空气在通过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过程中被除湿。此外,经由除湿过程的空气将通过上述排出口 211排出到外部空间。
[0070]上述框架60位于上述热交换单元40和上述风扇组件50的下侧,上述热交换单元40和上述风扇组件50可被上述框架60的上面支撑。
[0071]上述框架60可包括:上框架61,其用以支撑上述热交换单元40和上述风扇组件50 ;下框架62,其将上述上框架61的下侧空间划分为上述压缩室70、上述电气室80和上述水箱室90。
[0072]上述上框架61可被划分为用以支撑上述风扇组件50的部分和用以支撑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部分。
[0073]此外,用以支撑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部分将起到排水盘(drain pan)的功能,以排出从上述热交换单元40掉落的冷凝水。详细说,用以支撑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部分的上面具有规定程度的斜率,以能够使从上述热交换单元40掉落的冷凝水汇集于规定位置。
[0074]通过上述上框架61的上面斜率而汇集的水将被引导掉落到上述水箱30的上面,掉落到上述水箱30的水将被储存于上述水箱30的内部。
[0075]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间下半部被上述下框架62划分为上述电气室80、上述压缩室70和上述水箱室90。由于上述电气室80、上述压缩室70和上述水箱室90排列成一列,可使上述本体20的形状变得轻薄,从而提高上述除湿机10的美感。S卩,上述本体20的前后宽度变薄,左右宽度相对变长,从而给以轻薄的感觉。
[0076]上述下框架62的上端部可被上述上框架61支撑,下端部可被上述底座25支撑。
[0077]上述下框架62以前后方向横插于上述前面板22和上述后面板23所形成的空间,从而在上述本体20的左右方向上将上述本体2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三个空间。
[0078]当从前方观察这样的上述上框架61和上述下框架62时,大致构成“ Π ”形态,在上侧设置有上述热交换单元40和上述风扇组件50,而在下侧设置有上述电气室80、上述压缩室70和上述水箱室90。由此,可通过上述框架60使上述电气室80和水箱室90以上述压缩室70为中心分别位于其左侧和右侧。
[0079]另外,在上述压缩室70安装有压缩机71,用以压缩上述热交换单元40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在上述电气室80可安装有多个电气部件。作为一例,在上述电气室80可安装有用以控制多个电气部件的主基板81,并罩上有用以保护上述主基板81免受外部冲击的控制壳体82。
[0080]在上述控制壳体82的内部容纳有上述主基板81,上述控制壳体82的相反侧被控制盖(未图示)所遮蔽,从而能够保护上述主基板81免受外部的冲击。
[0081]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除湿机的水箱脱离的状态的前方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除湿机的水箱脱离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0082]参照图4及图5,在上述水箱室90安装有上述水箱30。上述水箱室90从前方看去时,其由侧面开放的六面体的形态所构成,上述水箱30通过开放的侧面可拆装于上述本体20的侧方。
[0083]上述水箱室90的底面可由上述底座25所形成,除了开放的侧面以外的面由上述下框架62所形成。在上述水箱室90的内侧面可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水箱30的结合槽91,形成有用以向上述水箱30照射光的发光部94,并安装有水位检测传感器92和安全传感器93ο
[0084]当然,可在上述水箱室90仅提供水位检测传感器92,而不安装上述安全传感器93,但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提供上述安全传感器93为佳。
[0085]上述水位检测传感器92可通过检测位于上述水箱30的内部空间的移动构件311的位置,以此来检测上述水箱30的水位。上述安全传感器93在检测出上述水箱30的满水位时,可将其传送给控制部以控制上述除湿机10的动作。
[0086]通过将上述水箱30上安装的结合模块(参照图6的35)的末端部分插入上述结合槽91,以固定上述水箱30。通过将上述结合模块35的一部分插入到上述结合槽91,能够防止上述水箱30任意地脱离。
[0087]即,将上述结合模块35的一部分插入到上述结合槽91进行安装,并通过用户的外力来使上述结合模块35从上述结合槽91脱离,从而使上述水箱30能够从上述水箱室90脱离。
[0088]此外,在上述水箱室90的侧面还可形成有引导部95,当用户拆卸或安装上述水箱30时,上述引导部95用以引导上述结合模块35的一部分被引入至上述结合槽91。
[0089]上述引导部95在上述水箱室90的侧面朝向侧方凹陷形成,并具有规定程度的空间,从而能够引导上述结合模块35的一部分。从其他侧面观察上述引导部95时,可将其定义为是在上述水箱室90的侧面切开的缝隙。
[0090]上述引导部95可以规定程度的曲率形成并引导上述结合模块35的移动,或以规定程度倾斜形成并引导上述结合模块35的移动。
[0091]另外,上述框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