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冷却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5049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空气冷却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对汽轮机排汽进行冷却凝结的空气冷却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直接空冷汽轮机排汽经过大口径主排汽管道进入蒸汽分配管,再进入空冷散热器,所携带的热量经过空冷散热器的金属表面散发到环境中,被空气冷却后形成的凝结水由汇集管道进入凝结水总管,流入凝结水箱,最后由凝结水泵打出供给锅炉。环境中的冷空气被轴流风机加压后吹向空冷散热器,吸收了热量的冷空气变成热空气后经空冷散热器散发到环境中。目前,大量的火电厂直接空冷系统采用单排管散热元件,并采用钢铝复合基管和铝制翅片管,经真空钎焊工艺结合。一般的单排管翅片与基管纵切面均为垂直布置,而直接空冷系统均采用冷却三角方式布置,冷空气通过散热元件时须经过多次流向变化,导致流程的压损较大,从而需要空冷风机具备较大的出力,增加了电厂的厂用电。因此,通常的单排散热元件不能有效地减小空气在流程中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影响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同时也不利于散热元件的清洗。

【发明内容】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冷空气流过散热元件时压损较大的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包括蒸汽分配管、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第二凝结水联箱、风筒和风机;所述蒸汽分配管分别与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风筒设在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和第二凝结水联箱之间,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筒中;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和设在所述基管两侧的翅片,所述翅片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基管上,所述翅片的迎风面与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平行。
[0007]优选地,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翅片垂直布置,所述风机从下向上送风。
[0008]优选地,所述基管为钢铝复合扁平管。
[0009]优选地,所述翅片为蛇形翅片。
[0010]优选地,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圆形扰流孔。
[0011]优选地,所述圆形扰流孔在所述翅片上呈两排错列布置。
[0012]优选地,所述基管的宽度为160mm?240mm,厚度为1mm?20mm,壁厚为Imm?1.5mm。
[0013]优选地,所述翅片的高度为12mm?20mm,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2mm?3mm ο
[0014]优选地,所述圆形扰流孔的直径为2mm?4mm。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与第二单排散热单元之间的夹角为60°。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发明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充分将散热器结构形式与空气侧流动特性相结合,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有效地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改善了空气流动性能和流动特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空冷风机出力,节约大量的厂用电,且散热元件清洗方便,翅片上的圆形扰流孔可以有效破坏管束换热时的层流状态,使翅片间冷空气保持在紊流状态进行换热,可大幅度增加翅片的换热效果,同时,这种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合理,换热效果好,能源消耗低,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化工等行业的空气冷却,适用性强,极易于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的基管和翅片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基管;2:翅片;3:圆形扰流孔;4:蒸汽分配管;5:第一凝结水联箱;6 ??第二凝结水联箱;7:风筒;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包括:蒸汽分配管4、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5、第二凝结水联箱6、风筒7和风机8 ;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I和设在基管I两侧的翅片2。
[0023]所述蒸汽分配管4分别与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下端与第一凝结水联箱5连通,所述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下端与第二凝结水联箱6连通,风筒7设在第一凝结水联箱5和第二凝结水联箱6之间,风机8设在风筒7中,风机8从下向上送风(冷空气)。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与第二单排散热单元之间的夹角为60°,即空气冷却散热器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基管I为钢铝复合扁平管,翅片2为蛇形翅片,每个基管I上的翅片2为多个,且均匀(等间距)的分布在基管I上,翅片2的迎风面与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风机8的送风方向)平行,即翅片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30°。这种翅片2的迎风面与来风方向平行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有效地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且本实施例中基管I上的翅片2方向与地面垂直,便于对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元件和第二单排散热元件脏污进行冲洗,有利于保持散热元件的清洁。
[0025]翅片2上设有多个圆形扰流孔3,圆形扰流孔3在翅片2上呈两排错列布置,圆形扰流孔3可以有效破坏管束换热时的层流状态,使翅片2间冷空气保持在紊流状态进行换热,可大幅度增加翅片2的换热效果。
[0026]本实施例中可部分的具体尺寸可以为:基管I的宽度为160mm?240mm,厚度为1mm?20mm,壁厚为Imm?1.5mm ;翅片2的高度为12mm?20mm,相邻两个翅片2之间的距离为2.2mm?3mm ;圆形扰流孔3的直径为2mm?4mm。
[0027]冷空气从风筒7进入经风机8加压后向上流向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元件和第二单排散热元件,通过导热的方式将基管I内蒸汽的热量传递给翅片2,同时,基管I和翅片2又通过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的空气,热空气向上排入大气中,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本发明在散热单元的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中均可应用。
[0028]本发明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充分将散热器结构形式与空气侧流动特性相结合,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有效地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改善了空气流动性能和流动特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空冷风机出力,节约大量的厂用电,且散热元件清洗方便,翅片上的圆形扰流孔可以有效破坏管束换热时的层流状态,使翅片间冷空气保持在紊流状态进行换热,可大幅度增加翅片的换热效果,同时,这种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合理,换热效果好,能源消耗低,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化工等行业的空气冷却,适用性强,极易于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
[0029]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分配管、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第二凝结水联箱、风筒和风机;所述蒸汽分配管分别与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风筒设在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和第二凝结水联箱之间,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筒中;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和设在所述基管两侧的翅片,所述翅片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基管上,所述翅片的迎风面与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翅片垂直布置,所述风机从下向上送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为钢铝复合扁平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蛇形翅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圆形扰流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扰流孔在所述翅片上呈两排错列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的宽度为160mm?240mm,厚度为10mm?20mm,壁厚为1_?1.5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高度为12mm?20mm,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2mm?3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扰流孔的直径为2mm ?4mm η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与第二单排散热单元之间的夹角为60°。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包括蒸汽分配管、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第二凝结水联箱、风筒和风机,蒸汽分配管分别与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一端连通,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一凝结水联箱连通,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二凝结水联箱连通,风筒设在第一凝结水联箱和第二凝结水联箱之间,风机设在风筒中,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和设在基管两侧的翅片,翅片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基管上,翅片的迎风面与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平行。本发明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有效地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
【IPC分类】F28B1/02, F28F1/34
【公开号】CN105202934
【申请号】CN201410238772
【发明人】王雪峰, 张龙英, 李庆华, 于天群, 白志刚, 石红晖, 崔亚明, 王进, 原树峰, 陈淑琴
【申请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5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