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95162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机44 ;曲柄45 ;保温泡沫5 ;风道隔板6 ;第一贯流风轮7 ;第一电机容置室71 ;第一半容置部71a(71b);第一电机711 ;第二贯流风轮8 ;第二电机容置室81 ;第二半容置部81a(81b);第二电机811 ;防护网9 ;辐条91 ;
[0070]壳体模块200 ;顶盖201 ;机身202 ;进风口 2021 ;底盘203 ;第一凸筋204 ;第二凸筋205 ;第一凹孔206 ;第二凹孔207 ;卡孔208 ;支撑部209 ;
[0071]换热器模块300 ;左换热部301 ;右换热部302 ;后换热部303 ;固定部304 ;接水盘305 ;凸起结构3051 ;限位部3052 ;凸台30521 ;连接板30522 ;限位柱30523 ;限位板30524 ;电辅热结构306 ;定位柱3061 ;固定体307 ;本体部3071 ;定位孔3072 ;过线孔3073 ;卡接部3074 ;密封板308 ;定位板3081 ;后拉杆309 ;外檐部310 ;
[0072]电控模块400 ;
[0073]前壳体模块500 ;前壳体上模块501 ;齿轮5011 (5021);滑动驱动电机5012(5022);挡板5013 (5023);前下面板502 ;两个滑动板503。
【具体实施方式】
[007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7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77]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0078]下面参考图1-图2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0,空调柜机1000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0079]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0可以包括壳体模块200、换热器模块300、风道模块100、电控模块400和前壳体模块500。其中,壳体模块200的前侧敞开,从而便于空调柜机1000内的其它部件从壳体模块200敞开的前侧安装。壳体模块200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进风口 2021,从而便于较多的空气可通过进风口 2021进入到壳体模块200内与换热器模块300换热。
[0080]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模块200包括顶盖201、底盘203和机身202,机身202的前侧、顶部和底部均敞开。如图2所示,进风口 2021可以设置在机身202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以便于空气从进风口 2021进入到壳体模块200内与换热器模块300换热。
[0081]顶盖201和底盘203分别设置在机身202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将底盘203和顶盖201分别设置在机身202的底部和顶部,从而实现壳体模块200的预先装配,以便于在空调柜机1000的整机装配过程中,将壳体模块200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装。
[0082]换热器模块300的横截面呈“U”形形状,且换热器模块300设在壳体模块200的内壁上。如图1和图3所示,换热器模块300可以包括左换热部301、右换热部302和后换热部303,并通过左换热部301、右换热部302和后换热部303以限定出具有“U”形横截面的换热器模块300,从而便于换热器模块300与壳体模块200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的进风口 2021对应,提尚换热器t旲块300的换热面积以提尚换热效率,从而提尚空调柜机1000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0083]风道模块100位于壳体模块200内,且固定在换热器模块300的前侧壁上。具体而言,风道模块100具有将空调柜机1000的进风口 2021的风引流至出风口的作用,因此,将风道模块100固定在换热器模块300的前侧壁上,可便于进风口 2021的风与换热器模块300换热后,流向出风口以调节室内温度。
[0084]具体地,如图4-图9所示,风道模块100可以包括蜗壳组件1、设在蜗壳组件1前侧的前延伸板3、设在前延伸板3左右两侧的两个蜗舌组件4、位于蜗壳组件1内的第一贯流风轮7和第二贯流风轮8。具体地,通过对蜗壳组件1、前延伸板3、蜗舌组件4、第一贯流风轮7和第二贯流风轮8进行安装,以将风道模块10整合成一个模块,从而方便了空调柜机1000的安装。
[0085]电控模块400设在壳体模块200的内壁上,且位于风道模块100的下部,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装配方便。
[0086]前壳体模块500设在壳体模块200的前侧,以遮挡壳体模块200敞开的一侧,由此,可将空调柜机1000的其他结构封装在壳体模块200内,从而实现空调柜机1000的整机装配。
[008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0,一方面通过在壳体模块200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形成进风口 2021,并使换热器具有“U”形形状以分别与壳体模块200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的进风口 2021对应,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模块300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空调柜机10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将风道模块100的相关部件整合成一个模块,并在空调柜机1000的装配过程中与壳体模块200、换热器模块300、电控模块400和前壳体模块500分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装,由此,装配简单,而且节省了装配的时间,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
[008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蜗壳组件1包括前蜗壳11和后蜗壳12。前蜗壳11上具有贯穿其前后方向的两个通风口。需要说明的是,空调柜机1000可以具有两个出风口,两个出风口分别与两个通风口对应。
[0089]后蜗壳12与前蜗壳11的后表面之间限定出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容纳腔室2以分别用于容纳第一贯流风轮7和第二贯流风轮8,两个容纳腔室2分别与两个通风口连通。具体而言,其中一个容纳腔室2 (例如图8所示的左边的容纳腔室2)与其中一个通风口连接,且其中一个容纳腔室2内放置有第一贯流风轮7,另一个容纳腔室2 (例如图8所示的右边的容纳腔室2)与另一个通风口连通,且另一个容纳腔室2内放置有第二贯流风轮8,从而便于空调柜机1000送出的风在第一贯流风轮7和第二贯流风轮8的驱动作用下,分别通过两个通风口,然后从空调柜机1000的两个出风口排出。
[0090]具体地,每个容纳腔室2均形成为大体圆柱体状,从而便于第一贯流风轮7和第二贯流风轮8的对应放置。
[0091 ] 前延伸板3设在前蜗壳11的前侧且将两个通风口吹出的空气分隔开,通过在前蜗壳11的前侧设置前延伸板3,并使前延伸板3将两个通风口吹出的空气分隔开,从而便于空调柜机1000送出的风在第一贯流风轮7和第二贯流风轮8的作用下,经过两个通风口并吹向两个不同的方向,避免经过两个通风口的风产生彼此送风干扰,从而可以提高空调柜机1000的出风效果。
[0092]如图8所示,后蜗壳12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截面为弧形的后凹入部121、以及连接在两个后凹入部121之间的后连接部122,前蜗壳11的后表面上具有两个截面为弧形的前凹入部111,两个前凹入部111分别与两个后凹入部121对应配合以限定出两个容纳腔室2。具体而言,其中一个后凹入部121 (例如图8中,水平方向上左边的后凹入部121)和其中一个前凹入部111 (例如图8中,水平方向上左边的前凹入部111)共同限定出其中一个容纳腔2 (例如图8中,水平方向上左边的容纳腔2)以用于容纳第一贯流风轮7,另一个后凹入部121 (例如图8中,水平方向上右边的后凹入部121)和另一个前凹入部111 (例如图8中,水平方向上右边的前凹入部111)共同限定出另一个容纳腔室2 (例如图8中,水平方向上右边的容纳腔室2)以用于容纳第二贯流风轮8,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工人的装配。
[0093]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后连接部122上具有至少一个卡舌1221,且前蜗壳11的后表面上在两个前凹入部111之间具有前连接部112,前连接部112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槽1121,卡舌1221与卡槽1121分别一一对应地配合以将前蜗壳11和后蜗壳12连接。由此,通过卡舌1221与卡槽1121的配合以将前连接部112与后连接部122连接,从而实现前蜗壳11和后蜗壳12之间的连接。
[0094]更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11所示,前蜗壳11的后表面上位于两个前凹入部111之间具有向前凹入的凹槽114,且前连接部112位于凹槽114的前侧壁上,其中后连接部122插入凹槽114内且与前连接部112连接。具体而言,前连接部112位于凹槽114的前侧壁上,后连接部122插入凹槽114内,并通过设置在后连接部122上的卡舌1221与形成在前连接部112上的卡槽1121的配合,从而实现后连接部122与前连接部112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前蜗壳11和后蜗壳12之间的连接。
[0095]更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前蜗壳11的前表面上对应于前连接部112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容纳前延伸板3的至少部分的延伸部槽34,也就是说,前延伸板3的至少部分伸入延伸部槽34内,从而将前延伸板3固定在前蜗壳11上。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前延伸板3的后端具有卡凸35,卡凸35容纳在延伸部槽34内,从而实现前延伸板3与前蜗壳11之间的连接。可选地,延伸部槽34形成为从后到前逐渐变宽的形状,从而便于容纳前延伸板3的至少部分。
[0096]卡凸35形成为从前到后逐渐变窄的形状,例如卡凸35形成为大体梯形形状,且卡凸35的截面积在靠近延伸部槽34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可便于卡凸35容纳在延伸部槽34内。
[009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风道模块100还包括保温泡沫5和风道隔板6。其中,保温泡沫5设在后蜗壳12的后侧。具体而言,风道隔板6和后蜗壳12的后表面卡扣连接且限定出封闭空间,保温泡沫5设在封闭空间内,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调柜机1000送风时的热量损失。
[0098]更进一步地,后连接部122的后表面形成有保温料槽,保温泡沫5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保温料槽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保温泡沫5限位的作用。可选地,保温料槽为从前到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