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061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于所述第一板材1的表面,也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三板材3的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灌装口6形成于所述第一板材1的表面。所述灌装口 6在所述热超导管路5的形状初步形成以后,所述灌装口 6通过焊接方式密封,以实现所述热超导管路5的密封,使得所述热超导管路5不与外界导通。
[0078]作为示例,若干个所述第一槽道501之间的横向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第一槽道501之间的横向尺寸相同。
[0079]作为示例,所述连接通孔503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圆形。
[0080]图3为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中具有所述连接通孔503的第二板材2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知,所述连接通孔503呈阵列分布;其中,圆形结构即为所述连接通孔503,所述连接通孔503对应于所述第一槽道501及所述第二槽道502的之间。
[0081]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槽道502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梯形,所述第二槽道402的纵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矩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槽道402的横截面为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所述第二槽道402的纵截面为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
[0082]图4为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中具有所述第二槽道502的第三板材3的结构示意图,由图4可知,所述第二槽道502相互平行分布;其中,平行状的矩形结构为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槽道502,所述矩形结构之间及所述第三板材3的边缘即为非管道部分8。
[0083]作为示例,若干个所述第二槽道502之间的横向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二槽道502的横向尺寸小于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二槽道502的横向尺寸。
[0084]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槽道501的横向尺寸与所述第二槽道502的横向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道501的横向尺寸与所述第二槽道502的横向尺寸相同。
[0085]作为示例,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冷媒热交换板包括所述第三板材3及第四板材4;所述第四板材4叠置于所述第三板材3远离所述第二板材2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板材3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所述冷媒通道位于所述第三板材3与所述第四板材4之间,且所述冷媒通道7分布的区域与所述凸起区域相对应;所述第四板材4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冷媒通道7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41。
[0086]作为示例,所述冷媒通道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具体的,所述冷媒通道7的形状可以为单路进单路回循环结构,也可以为单路进两路回循环结构,也可以为两路进单路回循环结构,也可以为两路进两路回循环结构,也可以为多路进多路,譬如三路进三路回循环结构、四路进四路回循环结构、五路进五路回循环结构,还可以为并联式循环结构。
[0087]作为示例,所述冷媒通道7两端还形成有开口,其中,一端的所述开口为冷媒进口701,另一端的所述开口为冷媒出口 702;所述开口适于与外部冷媒系统相连通,以在所述冷媒通道7内通入冷媒。
[0088]图5为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中具有单路进单路回循环结构的冷媒通道7的第四板材4的图案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冷媒通道7的形状为单路进单路回循环结构是指在所述热交换板内靠近所述冷媒进口 701附近的所述冷媒管道8为一根,靠近所述冷媒出口 702附近的所述冷媒管道8也为一根,图5中所述的单路进单路回循环结构的冷媒通道7的形状为U型;其中,U型的细管结构即为所述冷媒通道7,所述冷媒通道7之间即为非管道部分8;所述冷媒通道7的一端为所述冷媒进口 701,另一端为所述冷媒出口 702;所述冷媒进口 701及所述冷媒出口 702上可以焊接有冷媒通道接头(未示出),所述开口通过所述冷媒通道接头与外部冷媒系统相连通;所述冷媒通道接头可以为铜接头或铝接头。
[0089]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所述冷媒进口701与所述冷媒出口 702的位置互换。
[0090]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及所述冷媒热交换板(即所述第一板材1、所述第二板材2、所述第三板材3及所述第四板材4的材料)应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及所述冷媒热交换板的材料均可以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或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0091]所述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的工作原理为:由流体带着潜热流经所述热交换板的所述冷媒通道7时,热量从冷媒通道7迅速传递至所述热超导管路5,由于热超导管路5覆盖整个所述热交换板的表面,且具有高传热速率和高传热密度的特点,使得热量迅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所述热交换板上,提高了所述热交换板与空气的温差和有效传热面积,大大提高了所述热交换板的散热能力和热交换效率。
[0092]实施例二
[0093]请参阅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所述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0094]S1: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第三板材及第四板材共四块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所第四板材的单面打毛并吹干净,将所述第二板材和第三板材的双面打毛并吹干净;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所述第三板材及所述第四板材优选为通过剪切工艺剪切成型且具有相同厚度或不同厚度的板材;
[0095]S2:采用石墨印刷法分别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及所述第三板材的一个打毛面形成相互连通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及所述第三板材的一个打毛面的所述石墨图案定义出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的形状;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四板材的打毛面形成相互连通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四板材的打毛面的所述石墨图案定义出冷媒通道的形状;
[0096]S3:将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所述第三板材及所述第四板材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印有石墨图案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贴合并对齐,所述第四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三板材贴合并对齐,沿边铆合;
[0097]S4: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四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乳加工以形成复合板材;将所述复合板材进行软化退火,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所述复合板材对应所述石墨图案的位置钻灌装口至所述石墨图案;
[0098]S5:向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印有石墨图案未复合处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与第一板材及第三板材未复合部分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及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
[0099]S6:向所述第三板材与所述第四板材之间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四板材膨胀,在所述第四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三板材与所述第四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冷媒通道;
[0100]S7: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0101]作为示例,执行步骤S7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冷媒通道焊接冷媒通道接头的步骤。
[010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的结构及特点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的结构及特点相同,具体可参阅实施例一,此处不再累述。
[0103]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所述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