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7643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风扇60可在移动机构50的制冷模式下,进行驱动,以将引导至可变流路壁40的空气排出到第二空气排出口 6’。
[0106]本实施例的除湿机可包括排出导向件70,其至少一部分面对蒸发器24和冷凝器14之间。排出导向件70可包括流入口 72,其使经由可变流路壁40而引导的空气流入。排出导向件70中可形成有第二空气排出口 6’。排出导向件70可在流入口 72和第二空气排出口 6’之间形成有使经由第二风扇60而吹送的空气通过的送风通路。送风通路可构成第二空气流路P2’的一部分。第二空气排出口 6’可以与第一空气排出口 4相异的方向开放。
[0107]第二风扇60可被设置为位于排出导向件70内部。第二风扇60可由轴流风扇或横流风扇所构成,并可将空气吸引到流入口 72并排出到第二空气排出口 6’。
[0108]本实施例的除湿机可包括控制部30”,其用于控制压缩器10、第一风扇26、移动机构50、第二风扇60。控制部30”在移动机构50的控制时,可对作为驱动源56的电机进行控制。
[0109]当输入部32中输入除湿运转时,控制部30”将移动机构50控制为除湿模式的同时,可使第一风扇26进行驱动,并可使第二风扇60停止进行驱动。
[0110]当输入部32中输入制冷模式下,控制部30”将移动机构50控制为制冷模式的同时,可使第一风扇26进行驱动,并可使第二风扇60进行驱动。
[0111]图8及图9所示的附图标记是位于蒸发器24及冷凝器14下侧用于接收从蒸发器24掉落的冷凝水的排水盘,图8及图9所示的附图标记92是用于盛放排水盘90中引导的冷凝水的提桶。
[0112]以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0113]首先,当通过输入部32输入除湿运转时,控制部30”可将移动机构50控制为除湿模式,并可使第一风扇26进行驱动。
[0114]当移动机构50的除湿模式下,可变流路壁40可位于蒸发器24和冷凝器14之间外侧而不面对蒸发器24,或是位于蒸发器24和冷凝器14之间的部分的深度为第一深度。
[0115]此外,当第一风扇26的驱动时,除湿机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空气吸入口 I并在通过蒸发器24的过程中被除湿,然后在通过冷凝器14的过程中被升温。冷凝器14中通过的空气通过第一风扇26并排出到第一空气排出口 4。
[0116]当通过输入部32输入制冷运转时,控制部30”可将移动机构50控制为制冷模式,并可使第一风扇26和第二风扇60进行驱动。
[0117]当移动机构50的制冷模式下,可变流路壁40可进入蒸发器24和冷凝器14之间的第二深度,与可变流路壁40进入第一深度的情况相比,可使面对蒸发器24的面积增大。
[0118]当第一风扇26和第二风扇60的驱动时,除湿机外部的空气可吸入到空气吸入口1空气吸入口 I中吸入的空气在通过蒸发器24的过程中可被蒸发器24夺去热量,可经由蒸发器24而被除湿并通过蒸发器24。
[0119]蒸发器24中通过的空气的一部分可朝向冷凝器14流动并与冷凝器14进行热交换,可经由冷凝器14而被升温。经由冷凝器14而升温的空气可通过第一风扇26排出到第一空气排出口 4。
[0120]另外,蒸发器24中通过的空气中其余可与可变流路壁40的一面42碰撞,可受到可变流路壁40的一面42的引导而不朝向冷凝器14流动,而是吸引到第二风扇60。第二风扇60中吸引的空气可不通过冷凝器14及第一风扇26,而是排出到第二空气排出口 6’。即,除湿机可通过第一空气排出口 4排出被除湿后升温的空气,可通过第二空气排出口 6’排出经由除湿机而被冷却的空气。除湿机可通过第一空气排出口 4和第二空气排出口 6’排出温度相异的空气。
[0121]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范围内可实施多种变形。
[0122]本发明可使仅向外部排出有在通过冷凝器的过程中被升温的热风时所受到的不适感最小化,并且从第二空气排出口排出的冷风可对周边进行制冷,从而能够提高除湿机利用率。
[0123]并且,通过四通阀的简单结构可将冷气排出到外部。
[0124]并且,通过第一膨胀机构和第二膨胀机构的简单控制可将冷气排出到外部。
[0125]并且,在不变更由压缩器、冷凝器、膨胀机构、蒸发器所构成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机构和第二风扇的简单结构可将被除湿的空气和被冷却的空气分散排出到第一空气排出口和第二空气排出口。
【主权项】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体; 压缩器,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用于压缩制冷剂; 多个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用于使在所述压缩器中压缩的制冷剂冷凝或者使冷凝的制冷剂蒸发; 第一风扇,其用于将与特定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该特定制冷剂是与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蒸发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冷凝的制冷剂; 模式变更部,其用于将运转模式变更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 第二风扇,其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将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蒸发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包括: 冷凝器,其与所述压缩器及所述模式变更部连接,用于冷凝制冷剂, 蒸发器,其与所述压缩器及所述模式变更部连接,用于蒸发制冷剂, 模式热交换器,其与所述模式变更部连接; 所述第二风扇将所述模式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 所述模式变更部,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使所述模式热交换器蒸发制冷剂, 在所述除湿模式下,使所述模式热交换器冷凝制冷剂,以使所述第二风扇将与在所述模式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后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本体形成有第一空气排出口及第二空气排出口; 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排出与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冷凝器依次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 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排出与所述模式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膨胀机构,其与所述模式变更部及所述模式热交换器连接,用于膨胀制冷剂; 所述模式变更部,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将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向所述膨胀机构引导,并将在所述膨胀机构中膨胀后在所述模式热交换器中蒸发的制冷剂向所述蒸发器引导, 在所述除湿模式下,将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向所述模式热交换器引导,并将在所述模式热交换器中冷凝后在所述膨胀机构中膨胀的制冷剂向所述蒸发器引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变更部是四通阀; 所述四通阀, 经由冷凝器出口流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经由四通阀-模式热交换器连接流路与所述模式热交换器连接, 经由膨胀机构-模式热交换器连接流路与所述膨胀机构连接, 经由蒸发器入口流路与所述蒸发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变更部包括: 第一膨胀机构,其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并且可调节该第一膨胀机构的开度, 第二膨胀机构,其与所述模式热交换器及所述蒸发器连接,并且可调节该第二膨胀机构的开度; 所述第一膨胀机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其开度调节在设定开度范围内以膨胀制冷剂,在所述除湿模式下,其开度完完全开放; 所述第二膨胀机构,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其开度完完全开放,在所述除湿模式下,其开度调节在设定开度范围内以膨胀制冷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热交换器, 经由模式热交换器入口流路与所述第一膨胀机构连接, 经由模式热交换器出口流路与所述第二膨胀机构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包括: 蒸发器,其用于蒸发制冷剂, 冷凝器,其用于冷凝制冷剂; 该除湿机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连接的膨胀机构; 所述模式变更部包括: 可变流路壁,其在所述制冷模式下,直线移动到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 移动机构,其用于移动所述可变流路壁; 所述第一风扇将依次通过了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冷凝器的空气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所述第二风扇,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将向所述可变流路壁的面对所述蒸发器一侧的面引导的空气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在所述除湿模式下,停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齿条,其形成于所述可变流路壁; 小齿轮,其与所述齿条啮合; 驱动源,其用于旋转所述小齿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机。本发明的除湿机,其包括:本体;压缩器,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用于压缩制冷剂;多个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用于使在所述压缩器中压缩的制冷剂冷凝或者使冷凝的制冷剂蒸发;第一风扇,其用于将与特定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该特定制冷剂是与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蒸发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冷凝的制冷剂;模式变更部,其用于将运转模式变更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第二风扇,其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将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蒸发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排出。
【IPC分类】F24F1/02
【公开号】CN105526638
【申请号】CN201510671045
【发明人】金炳纯, 河钟哲, 张支元, 闵俊皓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5日
【公告号】EP3009753A1, US20160109144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