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模块辐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风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055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保温模块辐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风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以水为冷/热源的保温模块辐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风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模块辐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现有“辐射供暖供冷保温模块”用以作为蓄热保护结合层的增强纤维水泥压力板导热性差,升温缓慢,致使采暖效果不佳,而且,制作工艺相对还是较复杂,成本也较高,另一种在施工现场浇筑一层35mm厚的最小导热系数在0.065W/ (m.K)以上、体积干密度为150-250kg/m3的发泡水泥作为地暖绝热层的工艺做法,不仅需经自然养护,而且,仍需在发泡水泥绝热层上打50mm厚豆石混凝土,存在工艺繁琐,劳动强度大,工期较长;增加地面厚度和荷载,绝热性差、升温慢、成本高,且现场施工粉尘污染较大等缺陷。
[0003]尤其,由于上述所有工艺做法均无防水防潮层和除湿防结露系统,所以,都只适用于辐射供暖地面,如何利用辐射供暖地面末端水暖盘管系统既能在冬季时走低温热水供暖,又能在夏季时走经空气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或其它空调制冷设备制冷后的冷水供冷,一直是困扰地暖界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专利号为ZL200810097309.1的“新型地辐射空调地面”、申请号为201220700296.4的“辐射供暖供冷保温模块”及申请号为201220557999.6的“组合式地暖保温模块”等现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供一种保温模块辐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风空调系统;本发明自下往上依次由找平层1、丙纶防水卷材层1-1、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地暖管线3、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排风干管5"、防潮导热层4'、粘结垫层6与地面饰面板7或木地板以及通风空调系统构成;所述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由绝热保温模块2-1和防水导热结合层2-2构成;所述绝热保温模块2-1的上端面、包括凹槽2-3的表面均抹有一层3?6厚防水导热结合层2-2 ;所述防水导热结合层2-2由防水导热粘结砂浆2-2A和玻纤网格布2-2B构成;所述防水导热结合层2-2不仅提高了该保温模块的抗压、防火及绝热的性能,而且可起到很好的与地面饰面材粘结的结合层作用;确保了地面饰面材粘结牢固性和抗裂、防空鼓、防水防潮、耐压、绝热保温性及导热采暖效果。
[0005]所述通风空调系统,是由新风送风管道系统、地面除湿排风系统和室内排风管道系统及假梁几、假柱JZ、装饰柜JG与局部吊顶藻井JD装饰构成的双向流热回收通风空调系统;
[0006]所述新风送风管道系统,从室外进风口到室内送风口依次由空气净化器31、热交换回收器32、送风管34、送风口 35、热交换回收器36、送风口 37及送风干管38构成;
[0007]所述地面除湿排风系统是由进风口 39、进风立管310、、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空腔通风管道33、排风干管5"、排风弯管311、排风软管312、热交换回收器32、排风支管313、排风支管回止阀313'、排风支管三通314、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三通316、排风支管317、排风机318及排风口 319构成;
[0008]所述室内排风管道系统由回风口 320、排风干管321、排风干管电动阀322、排风机318及排风口 319构成的直接向外排风的管道系统和由排风支管323、排风支管直通阀323'、热交换回收器36、排风支管三通314'和314、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三通316、排风支管317、排风机318及排风口 319构成的回风热回收管道系统两部分组成;
[0009]本实用新型利用辐射供暖地面末端水暖盘管系统既能在冬季时走低温热水供暖,又能在夏季时走经空气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或其它空调制冷设备制冷后的冷水供冷,并具有以下两种通风空调运行模式:
[0010]一、冷暖空调模式,该模式又可分成以下两种:
[0011]1、室内冷暖空气通风空调模式,即在冬天严寒季节或夏天酷暑天,为避免进新风造成空调能耗加大,尤其是在刚开机时候,而采取的不开启空气净化器31从户外进新风,只是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过滤通风空调的模式;
[0012]该模式是通过智能电控系统或手动关闭空气净化器31和排风干管电动阀322 ;开启送风口 35内置送风机,进风口 39内排风机和排风机318,此时,在排风机的风力作用下,使室内空气,从进风口 39进入,通过进风立管310和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分流至空腔通风管道33及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和防潮导热层4'之间,并汇集入排风干管5"后,经排风软管312、排风弯管311,送入热交换回收器32的热交换排风管32-2内,经由排风支管313、排风支管三通314、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三通316、排风支管317、排风机318及排风口 319,将刚开机时的地板内热气和湿气或冷空气排至室外,即可起到除湿、加速室内空气的调节作用,并通过温湿度控制器预设好的避免产生结露冷凝水的温湿度值来自动控制排风机开启和关闭。同时,在送风口 35内置送风机风力作用下、室内空气从送风口 37流入,经热交换回收器36和热交换回收器32将地暖盘管中流入到热交换回收器32的冷气或暖气通过送风机35送风口送入室内,对室内进行辅助供暖供冷通风空调的同时,也对室内空气起到很好的杀菌、高效净化过滤的作用,而且,也确保了室内冷暖空气不向外流失,真正达到节能、高效空调、净化空气和舒适的目的。
[0013]2、新风空调模式:
[0014]该模式是在将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PM2.5净化过滤的同时,也将室内污浊空气经热交换回收器将空气中的余热充分回收后排至室外,从而降低通风空调的能耗,提升了通风空调效果,并达到不开窗户也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健康舒适的目的。
[0015]该模式是通过智能电控系统或手动关闭排风干管电动阀322和送风口 35内置送风机;开启空气净化器31、排风支管直通阀323'、排风机318和进风口 39内排风机,此时,新风经净化后进入新风送风管道,并分别流经热交换回收器32和热交换回收器36后经过冷热交换,将排风中的余热或冷源进行充分回收,分别经送风口 35内置送风机和送风口 37送进室内房间,并起到辅助供暖供冷作用。同时,在排风机排风作用下,回风分两路,一路自进风口 39、进风立管310、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空腔通风管道33、排风干管5"、排风软管312、排风弯管311、热交换回收器32、排风支管313、排风支管三通314、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三通316、排风支管317及排风口 319排至户外;另一路由回风口 320进入,经排风干管321、排风支管323、经热交换回收器36进行热交换后,流经排风支管三通314、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三通316、排风支管317及排风口 319排至室外,提升了通风空调效果。
[0016]二、非供暖供冷季节通风空调模式
[0017]该模式是通过智能电控系统或手动关闭送风口 35内置送风机、进风口 39内排风机、排风支管直通阀323';开启空气净化器31、排风干管电动阀322和排风机318,此时,新风经净化后进入新风送风管道,分别通过热交换回收器32和热交换回收器36,经送风口 35和送风口 37送入室内。同时,在排风机318排风作用下,室内浊气由回风口 320进入,经排风干管321及排风口 319直接将室内家具等释放出的甲醛、氡等有害浊气排至室外,以达到PM2.5净化过滤,不开窗户也能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同时,避免户外灰尘、汽车尾气及噪音等各种污染,达到健康舒适的目的。
[0018]也很好地解决了夏天供冷时,地面易结露返潮和冷气下沉淤积在地板内,释放不到室内空间来的“足凉顶热”、舒适度不佳等问题;而且,节省了空气盘管送风系统设备及安装成本,并可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干法组装。
[0019]此外,由于地面辐射供冷散热面积大,要求供冷出水温度为13°C -17°C,较空气盘管供冷的出水温度10°c左右低4°c-7°c,因而,使空气源热泵或水源热泵的能效比(COP)得到较大提升,节能效果好。
[002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它自下往上依次由找平层1、丙纶防水卷材层1-1、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地暖管线3、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排风干管5"、防潮导热层4/、粘结垫层6与地面饰面板7或木地板以及通风空调系统构成;所述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由绝热保温模块2-1和防水导热结合层2-2构成;所述绝热保温模块2-1的上端面、包括凹槽2-3的表面均抹有一层3?6厚防水导热结合层2-2 ;所述防水导热结合层2-2由防水导热粘结砂浆2-2A和玻纤网格布2-2B构成;所述绝热保温模块2-1包括标准绝热保温模块和承重型绝热保温模块;
[0022]所述通风空调系统,是由新风送风管道系统、地面除湿排风系统和室内排风管道系统及假梁几、假柱JZ、装饰柜JG与局部吊顶藻井JD装饰构成的双向流热回收通风空调系统。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它自下往上依次由防水找平层1、橡塑保温隔音垫1-2、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地暖管线3、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排风干管5"、防潮导热层4/、木地板8或粘结垫层与地面饰面板以及通风空调系统构成;所述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由绝热保温模块2-1和防水导热结合层2-2构成;所述绝热保温模块2-1的上端面、包括凹槽2-3的表面均抹有一层3?6厚防水导热结合层2-2 ;所述防水导热结合层2-2由防水导热粘结砂浆2-2A和玻纤网格布2-2B构成;所述绝热保温模块2-1包括标准绝热保温模块和承重型绝热保温模块;所述防潮导热层4'为铺设在地暖管线3、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及排风干管5"上的0.02mm?0.4mm厚铝箔或铝板。
[0024]所述防水导热粘结砂浆2-2A,是采用按重量百分比为: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石英砂(70-100目):石墨粉(200目):粘结型高分子纳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硅烷防水粉=30 ?40%: 50 ?65%: 3 ?8%: 2 ~ 3%: 0.2 ?0.6%: 0.2 ?0.4%配制搅拌而成的干粉砂浆,并按水:干粉砂浆=0.20?0.25: I的重量比搅拌均匀而成。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它自下往上依次由防水找平层1、橡塑保温隔音垫1-2、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地暖管线3、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排风干管5"、防潮导热层4/、木地板8或粘结垫层与地面饰面板以及通风空调系统构成;
[0026]所述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是在预制有凹槽2-3的绝热保温模块2-1上粘贴一层0.02mm?0.2mm厚防潮导热铝箔2-2'而成;所述绝热保温模块2_1包括标准绝热保温模块和承重型绝热保温模块;
[0027]所述防潮导热层4'为铺设在地暖管线3、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及排风干管5"上的0.02mm?0.4mm厚铝箔或铝板。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它自下往上依次由地面基层或找平层1、丙纶防水卷材层
1-1、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地暖管线3、进风干管5、排风干管5"、防潮导热层4'、粘结垫层6与地面饰面板7或木地板以及通风空调系统构成;所述进风干管5和排风干管5"与进风支管5'两端联通;
[0029]所述通风空调系统,是由新风送风管道系统、地面除湿排风系统和室内排风管道系统及假梁几、假柱JZ、装饰柜JG与局部吊顶藻井JD装饰构成的双向流热回收通风空调系统。
[0030]所述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是由绝热保温模块2-1和在绝热保温模块凹槽
2-3上镶嵌有两侧带导热边的U型导热铝板条2-2"构成;所述绝热保温模块2-1包括承重型绝热保温模块和标准绝热保温模块;
[0031]所述U型导热铝板条2-2",是用0.2mm?1.0mm厚铝板制成的上口小到同地暖管材外径、底部大为圆弧形的两侧带有30mm?90mm宽导热边2-2A的导热卡固条。
[0032]所述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为用于“单管平行型”敷设形式的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由两端圆弧形的预制保温模块本体2-11、2-21、2-Η、2-Η'和中段直槽型预制保温模块本体2Z及封边条2L组合而成;所述预制保温模块本体2-H、2-H'是专用于地暖管线回折处的保温模块。
[0033]所述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本体2,为用于“双管平行型”敷设形式的预制组合式保温模块,由两端圆弧形的预制保温模块本体2-31、2-32和中段直槽型预制保温模块本体2Z及封边条2L组成;所述预制保温模块本体2-31、2-32为左右两端一对,所述预制保温模块本体2-31的上端面地暖管沟槽布设是由间距为200mm或150mm的横向通长直槽25、一道距右端边50?10mm的纵向直槽25",以及左右分别与横向通长直槽和纵横向直槽切向相交联通的弧形弯槽5-1、5-2构成;所述弧形弯槽5-2是所述弧形弯槽5-1的二分之一;所述纵向直槽25"的两端至与弧形弯槽5-2切向相交联通处。
[0034]所述新风送风管道系统,从室外进风口到室内送风口依次由空气净化器31、热交换回收器32、送风管34、送风口 35、热交换回收器36、送风口 37及送风干管38构成;
[0035]所述热交换回收器32,由热交换进风套管32-1、置于套管内的热交换排风管32_2和套管外壁绝热保温管32-3构成,所述热交换排风管32-2由Φ50πιπι?ΦΙΟΟπιπι金属管制成;所述热交换排风管32-2上端穿过热交换进风套管32-1顶端补芯32-4与排风支管313连接;所述热交换排风管32-2下端穿过热交换进风套管32-1下端三通管口 32-5与排风弯管311相接,上下两侧分别预设有与热交换回收器36、送风管34和送风干管38相接的接口32-6、32-6'和 32-7;
[0036]所述热交换进风套管32-1采用Φ IlOmm?Φ 300mm塑料圆管或金属圆管组装而成。
[0037]所述室内排风管道系统,是由回风口 320、排风干管321、排风干管电动阀322、排风机318及排风口 319构成的直接向外排风的管道系统和由排风支管323、排风支管直通阀323'、热交换回收器36、排风支管三通314'和314、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三通316、排风支管317、排风机318及排风口 319构成的回风热回收管道系统两部分组成;
[0038]所述排风支管317两端分别与排风支管三通316和排风干管电动阀322前端相联通。
[0039]所述地面除湿排风系统是由进风口 39、进风立管310、、进风干管5、进风支管5'、空腔通风管道33、排风干管5"、排风弯管311、排风软管312、热交换回收器32、排风支管
313、排风支管回止阀313'、排风支管三通314、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315'、排风支管三通316、排风支管317、排风机318及排风口 319构成;
[0040]所述进风口 39,内置有网片、风门和排风机。
[0041]所述新风送风管道系统,从室外进风口到室内送风口依次由新风进风口 3Γ、进风管回止阀31A、空气净化器31B、新风机31"、热交换回收器32、送风管34、送风口 35、热交换回收器36、送风口 37及送风干管38构成。
[0042]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