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425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管排风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铁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对于中心城区的地铁 设施,由于受到周边建筑、构筑物的制约,地铁站的布局形状各异,如一些地铁站呈狭长鱼 腹型,站厅层左右端间距,即长边较长,短边很短。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地铁 建设,这种狭长型的地铁站会越来越多。
[0003] 对于狭长型地铁站厅来说,其排风系统的服务半径将超过合理长度。换言之,对于 狭长型的排风系统来说,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1)风机选型难度大。排风系统风量较小, 阻力损失较大,传统的排风口调节阀已不能满足需求,而风机产品中满足地铁内这种风量 与压力匹配关系的排风风机基本没有,此时需要厂家配合进行风机的非标设计,设备生产 周期显著加长的同时设备造价增加。2)排风效果差。由于排风管道长,风口多,容易造成排 风口压力分布失衡,使得近排风风机端风口风速大,远端排风口风速小,甚至没有风速。因 此,对于长距离排风系统,采用传统的"排风风机+排风口 "的组合已无法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可用于狭长 型地铁站的超长风管中,通过在狭长型风管内设置多个升压风机组件、风速检测装置,能够 有效地解决排风系统端侧排风风机的风量、风压匹配选型难的问题,同时优化了狭长型风 管内的气流压力分布,能够实现排风口有效排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尤其适用于 服务半径超过300m的狭长型地铁站排风风管系统,能够显著改善排风效果,具有较强的实 用性,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点是,侧端排风口设置在狭长型风 管的一端,多个管壁排风口间隔设置在该狭长型风管的管道壁上;该增压排风系统包含:
[0007] 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侧端排风口上;
[0008] 多个升压风机组件,每个所述升压风机组件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管壁排风口 之间的管道壁上。
[0009] 优选地,每个所述升压风机组件包含:
[0010] 升压风机,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管壁排风口之间的管道壁上;
[0011] 引风口,呈外扩喇叭状,设置在远离所述侧端排风口的所述升压风机一端;
[0012] 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升压风机的另一端。
[0013] 优选地,所述送风口内设有调压片,所述调压片用于对所述升压风机组件进行升 压力的微调。
[0014] 优选地,该压排风系统还包含:
[0015] 处理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排风风机、多个升压风机组件连接;
[0016] -个风速检测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任一待测的所述管壁排风口上,并与所述处 理控制单元连接。
[0017] 优选地,所述处理控制单元分别与每个所述升压风机组件的升压风机、调压片连 接。
[0018] 优选地,该压排风系统还包含:
[0019] 多个风速检测装置,每个所述风速检测装置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管壁排风口上。
[0020] 优选地,该压排风系统还包含处理控制单元,所述处理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排风 风机、多个升压风机组件连接;
[0021] 该处理控制单元分别与每个所述升压风机组件的升压风机、调压片连接。
[0022] 优选地,所述送风口的射流方向与水平方向呈侧向上夹角,该侧向上夹角的角度 范围为45° -60°。
[0023] 优选地,所述引风口的外扩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为45° -90° ;
[0024] 该引风口内等间距设有多个导流片,每个所述导流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该引风 口的外扩夹角相同。
[002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通过在狭长型风管内 设置多个升压风机组件、风速检测装置,通过风速检测装置对任一管壁排风口的风速进行 检测,进而控制对应的升压风机组件对该管壁排风口的风速进行压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实 现所有管壁排风口的风速达到工况要求的范围,并且能够减少排风风机的压力、降低能力 损耗,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排风风机的匹配选型难度,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 述。
[003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在狭长型风管的一端 设置侧端排风口 100,在该狭长型风管的管道壁上间隔设置多个管壁排风口 200。该增压排 风系统包含:排风风机1、多个升压风机组件2。
[0033] 其中,排风风机1设置在侧端排风口 100上;每个升压风机组件2分别设置在相邻 两个管壁排风口 200之间的管道壁上。
[0034]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下述公式,设定升压风机组件2与气流上游最近的管壁排风 口 200之间的距离:
【主权项】
1. 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侧端排风口(100)设置在狭 长型风管的一端,多个管壁排风口(200)间隔设置在该狭长型风管的管道壁上;该增压排 风系统包含: 排风风机(1 ),设置在所述侧端排风口( 100)上; 多个升压风机组件(2),每个所述升压风机组件(2)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管壁排 风口(200)之间的管道壁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 压风机组件(2)包含: 升压风机(21),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管壁排风口(200)之间的管道壁上; 引风口(22),呈外扩喇叭状,设置在远离所述侧端排风口( 100)的所述升压风机(21) 一端; 送风口( 23 ),设置在所述升压风机(21)的另一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 (23)内设有调压片(231),所述调压片(231)用于对所述升压风机组件(2)进行升压力的微 调。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压排风系 统还包含: 处理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排风风机(1)、多个升压风机组件(2)连接; 一个风速检测装置(3),可拆卸地设置在任一待测的所述管壁排风口(200)上,并与所 述处理控制单元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控 制单元分别与每个所述升压风机组件(2)的升压风机(21)、调压片(231)连接。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压排风系 统还包含: 多个风速检测装置(3),每个所述风速检测装置(3)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管壁排风口 (200)上; 处理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排风风机(1)、多个升压风机组件(2)连接;所述处理控制 单元分别与每个所述升压风机组件(2)的升压风机(21 )、调压片(231)连接。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 (23)的射流方向与水平方向呈侧向上夹角,该侧向上夹角的角度范围为45° -60°。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口 (22)的外扩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为45° -90° ; 该引风口(22)内等间距设有多个导流片(221),每个所述导流片(221)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与该引风口(22)的外扩夹角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于狭长型风管的增压排风系统,通过在狭长型风管内设置多个升压风机组件、风速检测装置,通过风速检测装置对任一管壁排风口的风速进行检测,进而控制对应的升压风机组件对该管壁排风口的风速进行压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实现所有管壁排风口的风速达到工况要求的范围,并且能够减少排风风机的压力、降低能力损耗,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排风风机的匹配选型难度,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尤其适用于服务半径超过300m的狭长型地铁站排风风管系统,能够显著改善排风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IPC分类】F24F7-06, F24F11-02, F24F13-08
【公开号】CN204593739
【申请号】CN201520189826
【发明人】施孝增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