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热水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53604阅读:来源:国知局
,LI、L2、D的单位均为米(m),Q的单位为立方米(m3),tl、t2的单位均为秒 (S) 为安全系数,单位也为秒(S),设置A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当冷水管14内的冷 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
[0043] 也就是说,当直管的管路长度满屈
2时,即满足tl彡t2+ A,从 而实现了当冷水管14内的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提高了用 水端13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0044] 通过设置储能装置15,延长了冷水从冷水管14到达热交换盘管4的时间,使得在 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避免了用水端13出水冷热交替,提高 了用水端13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0045]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储能装置15选择为盘管,盘管的进水 口连接第一三通阀12的出水口,盘管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接头16,参见图2所示;其他部件 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详见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0046] 储能装置15选为盘管,盘管的管内径与进水管2、热交换盘管4、出水管5、预热循 环管10、冷水管14的内径相同,设为D,用户打开用水端13使用热水时,进水管2的水流量 为Q,管路流量系数是y,从盘管的进水口到盘管的出水口的管路长度为L1,从进水接头16 到热交换盘管4的进水口的管路长度是L2 ;冷水管14中的冷水从盘管的进水口流到热交 换盘管4的进水口所需时间为tl,从点火器开始点火到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所需时间 为t2,当tl多t2时,即可满足当冷水管14中的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 预定温度,可以正常与进入热交换盘管4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热交换盘管4的出水口流 出热水,从而保证了用水端13流出热水,提高了用水端13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0047] 根据计算公另
,为满足tl彡t2+入,BP;
. 求得
[0048] 其中,LI、L2、D的单位均为米(m),Q的单位为立方米(m3),tl、t2的单位均为秒 (s) 为安全系数,单位也为秒(s),设置A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当冷水管14内的冷 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
[0049] 也就是说,当盘管的管路长度满足
时,即满足tl彡t2+ A,从 而实现了当冷水管14内的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提高了用 水端13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0050] 由于具有相同管路长度的盘管和直管,盘管的体积要小于直管,因此储能装置15 选择盘管时体积可以设计的更小,从而节省了安装空间。
[0051] 因此,在储能装置15选择为盘管,且盘管的管路长度满足
:时, 不仅延长了冷水从冷水管14到达热交换盘管4的时间,使得在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 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避免了用水端13出水冷热交替,提高了用水端13出水温度的稳 定性;而且盘管体积小,占用的安装空间小,节省了用户的空间。
[0052]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储能装置15选择为水箱,水箱的进水 口连接第一三通阀12的出水口,水箱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接头16,参见图3所示;其他部件 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详见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0053] 储能装置15选为水箱,水箱的出水口开设在水箱顶部,水箱的进水口开设在水箱 底部,水箱的进水口为蜂窝状,即水箱的进水方式为分散式进水,分散式进水可以确保储能 装置中的热水稳定地被进去的冷水顶出,避免因进水水压过大造成储能装置冷热水混合而 失去效果。
[0054] 设水箱的体积为V,进水管2、热交换盘管4、出水管5、预热循环管10、冷水管14的 内径均为D,用户打开用水端13使用热水时,进水管2的水流量为Q,管路流量系数是y,从 进水接头16到热交换盘管4的进水口的管路长度是L2 ;冷水管14中的冷水从水箱的进水 口流到热交换盘管4的进水口所需时间为tl,从点火器开始点火到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 度所需时间为t2,当tl多t2时,即可满足当冷水管14中的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 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可以正常与进入热交换盘管4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热交换盘管4 的出水口流出热水,从而保证了用水端13流出热水,提高了用水端13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0055] 根据计算公另
.为满足tl彡t2+人,求得歹
[0056] 其中,L2、D的单位均为米(m),Q的单位为立方米(m3),tl、t2的单位均为秒(s); A为安全系数,单位也为秒(s),设置X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当冷水管14内的冷水进 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
[0057] 也就是说,当水箱的体积满足.丨
时,即满足tl多t2+ A,从而实 现了当冷水管14内的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温度,提高了用水端 13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0058] 当水箱为圆柱形水箱时,由于水箱的体积为V = Jr R2Ll/4,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水 箱的内径R和高度L1。
[0059] 因此,在储能装置15选择水箱,且水箱的体积满足条件时,不仅延长了冷水从冷 水管14到达热交换盘管4的时间,使得在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4时,热交换器3达到预定 温度,避免了用水端13出水冷热交替,提高了用水端13出水温度的稳定性;而且水箱的体 积更小,占用的安装空间更小,节省了用户的空间;且水箱易于制造和安装,节省了制造时 间和安装时间。
[0060] 由于水箱的体积很小,因此水箱不仅可以安装在壳体1外,还可以安装在壳体1 内。将水箱安装在壳体1内,不仅充分利用了壳体1内的空间,而且不占用壳体1外部的空 间,为用户节省了更多的空间。
[0061]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 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 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在所述热 交换器上设置有热交换盘管;热交换盘管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出水口连接,热交换盘管的 出水口与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出水管的出水口与预热循环管的进水口连接,预热循环管 的出水口、冷水管分别连接储能装置的进水口,储能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进水管的进水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预热循 环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水口,所述冷水管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进水口, 第一三通阀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水口。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进水 接头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为直管,直管的进水 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出水口,直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接头。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为盘管,盘管的进水 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出水口,盘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接头。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为水箱,水箱的进水 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出水口,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接头。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三通阀, 第二三通阀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预热循 环管的进水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与泄压阀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通 过出水接头与所述预热循环管的进水口连接。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循环管上设置有单向 阀。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上设 置有第一感温装置,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感温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热交换盘管;热交换盘管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出水口连接,热交换盘管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出水管的出水口与预热循环管的进水口连接,预热循环管的出水口、冷水管分别连接储能装置的进水口,储能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进水管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热水器通过设置储能装置,延长了冷水从冷水管到达热交换盘管的时间,使得在冷水进入热交换盘管时,热交换器达到预定温度,避免了用水端出水冷热交替,提高了用水端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IPC分类】F24H9/20, F24H1/16, F24H9/00
【公开号】CN204963164
【申请号】CN201520527489
【发明人】李键, 闫乃锋, 张洪斌
【申请人】重庆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