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6392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烘箱,所述第一烘箱上设有供热风进入的进风口,在第一烘箱的顶部设有隔风门,还包括检修机构、吸风机以及叠置于第一烘箱顶部的第二烘箱,所述第二烘箱上设有至少一个传热管道,该传热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烘箱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内、且与吸风机的吸风口相连接,所述检修机构包括检修平台以及用以支撑固定检修平台的梯架,所述检修平台环绕于第二烘箱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茶叶初烘残留的湿热尾气,将其作为茶叶复烘时的热量来源,使得湿热尾气得到重复再利用,节约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检修机构,检修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检修。
【专利说明】
_种茶叶供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干装置。【背景技术】
[0002]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留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是中国人自古就盛行的饮品原料,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加工需要多道工序实现,而烘干是各类茶品质提升的关键工序之一,其目的一是使茶叶脱水,从而达到一定的含水量,便于茶叶的储存;二是在烘干过程中,茶叶会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使得茶叶色、香、味更趋于完善。
[0003]随着现代自动机械化的发展,其中制茶工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将茶叶进行干燥时,通常将茶叶输送至烘箱中进行初次干燥(初烘),初次干燥之后,待茶叶冷却之后,还需将茶叶输送至温度相对较低的烘箱中进行二次干燥(复烘提香)。
[0004]在现有技术中,茶叶的烘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湿热尾气,为了促进后续的干燥进程,在干燥过程中需要不断排放湿热尾气,而排放的湿热尾气中富含大量尾热,在现有生产中,通常将湿热尾热直接排放,造成大量热源的浪费。【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将茶叶烘干过程中残留的湿热尾气重复利用,避免能源的浪费。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箱,所述第一烘箱上设有供热风进入的进风口,在第一烘箱的顶部设有隔风门,还包括检修机构、吸风机以及叠置于第一烘箱顶部的第二烘箱,所述第二烘箱上设有至少一个传热管道,该传热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烘箱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内、且与吸风机的吸风口相连接,所述检修机构包括检修平台以及用以支撑固定检修平台的梯架,所述检修平台环绕于第二烘箱的外侧。
[000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茶叶输送至第一烘箱内进行初烘,从进风口通入热风对第一烘箱内的茶叶进行热风干燥,茶叶初烘完毕之后得到半干茶。本实用新型将半干茶输送至第二烘箱内进行复烘,由于茶叶在第一烘箱内初烘时将产生大量的湿热尾气,本实用新型可打开吸风机,将第一烘箱内产生的湿热尾气吸入第二烘箱内的传热管道内,使得第一烘箱内的大量湿热尾气完全进入传热管道内。而传热管道内由于吸入大量的湿热尾气, 因此将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第二烘箱内的茶叶与传热管道将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对茶叶的复烘干燥。
[0008]本实用新型将茶叶初烘时产生的湿热尾气作为茶叶复烘时的热量来源,使得初烘时产生的湿热尾气得到重复利用,节约能源,而且复烘时,由于湿热尾气位于传热管道内, 湿热尾气不会与茶叶直接接触,不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
[000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第二烘箱叠置于第一烘箱的顶部,高度较高,因此维修起来较为麻烦,为了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检修机构,若第二烘箱出现故障时,工人可以从检修机构的梯架上至检修平台的台面上,而检修平台环绕于第二烘箱的外侧,因此使得工人可以自由行走在检修平台上。
[0010]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检修,作为优选,所述梯架为两个,两个梯架对称布置于第一烘箱的两侧。
[0011]本实用新型中梯架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梯架为人字梯架。
[0012]为了提高检修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梯架以及检修平台的两侧均设有防护栏。
[0013]作为优选,所述检修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检修工具箱输送至检修平台上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0014]两个定滑轮,两个定滑轮分别位于梯架的顶端和底端相对应的防护栏上,
[0015]绳索,环绕于两个定滑轮之间,所述绳索上设有挂设检修工具箱的吊绳;
[0016]电机,用于驱动绳索相对于定滑轮运动。
[0017]若检修时,检修工具太多或是太沉重时,为了提高检修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输送机构将检修工具箱输送至检修平台上,首先将检修工具箱挂设于吊绳上,然后启动电机,电机将驱动绳索相对于定滑轮运动,从而将检修工具箱输送至检修平台上,当检修完毕,同样可以经由输送机构将检修工具箱从检修平台上输送至地面。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均为翻板式烘箱,所述第二烘箱内设有多层履带翻板机构,所述传热管道迂回绕置于各层履带翻板机构之间。
[001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烘箱为翻板式烘箱时,例如可以为公开号为2569063Y的专利文献中的结构形式。由于翻板式烘箱内设有多层履带翻板机构,当茶叶从进料口进入之后,首先落在最上层的履带翻板机构上,此时翻板起到承接茶叶的作用,茶叶随履带的运动移动到履带翻板机构的末端之后,茶叶将落到下一层履带翻板机构上,此时的翻板也随之转到链轮的下面,在重力作用下,翻板仅靠铰接端吊挂在基带上,有利于热风通过。茶叶经过多层履带翻板机构之后,最后经由出料口排出。
[0020]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烘箱为翻板式烘箱,在第二烘箱内也设置有多层履带翻板机构,茶叶在翻板式烘箱内的工作原理见上述,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烘箱设置为翻板式烘箱时, 为了便于传热管道与茶叶发生有效的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将传热管道迂回绕置于各层履带翻板机构之间,传热管道内的湿热尾气将从第一烘箱内进入传热管道内,然后在第一烘箱吸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湿热尾气沿着传热管道的迂回方向流动,布满于传热管道内,而传热管道迂回绕置于各层履带翻板机构之间,使得各层履带翻板机构均与传热管道的位置对应,使得各层履带翻板机构上的茶叶与传热管道发生均匀的热交换,使得茶叶干燥均匀。
[0021]本实用新型中传热管道迂回的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传热管道包括多根布置于第二烘箱外壁的竖直管道以及多根布置于第二烘箱内部的水平管道,相邻的两根竖直管道之间设有一根水平管道,相邻的水平管道之间设有一根竖直管道,所述履带翻板机构处于由两根水平管道和一根竖直管道围成的空间内。
[0022]当将第一烘箱内的湿热尾气排出时,那么湿热尾气将从竖直管道与第一烘箱的连通处进入竖直管道内,进入竖直管道内的湿热尾气将在吸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湿热尾气克服阻力,使得湿热尾气可以沿着水平管道流动,并均匀布置于水平管道内。
[0023]可根据烘箱大小设计传热管道的数量,传热管道可以有多个,作为优选,所述传热管道为多个,多个传热管道相互并行布置。
[0024]本实用新型中传热管道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传热管道可以为圆管、矩形管或是方形管,作为优选,所述传热管道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方形。作为优选,所述传热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将矩形管面积最大的表面与履带翻板机构层表面相对应,这样可以使得履带翻板机构上的茶叶与传热管道的热交换面积较大,有利于茶叶的快速干燥。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6]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茶叶初烘残留的湿热尾气,将其作为茶叶复烘时的热量来源,使得湿热尾气得到重复再利用,节约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检修机构,检修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检修。【附图说明】[0〇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烘箱1,第一烘箱1上设有供热风进入的进风口 11,在第一烘箱1的顶部设有隔风门12,还包括检修机构4、吸风机3以及叠置于第一烘箱1顶部的第二烘箱2,第二烘箱2上设有至少一个传热管道21,该传热管道21的一端与第一烘箱1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2内、且与吸风机3的吸风口相连接。[〇〇3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烘箱1以及第二烘箱2均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烘箱1和第二烘箱2均为翻板式烘箱,第二烘箱2内设有多层履带翻板机构22,传热管道21迂回绕置于各层履带翻板机构22之间。
[003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烘箱1为翻板式烘箱时,由于翻板式烘箱内设有多层履带翻板机构,当茶叶从进料口进入之后,首先落在最上层的履带翻板机构上,此时翻板起到承接茶叶的作用,茶叶随履带的运动移动到履带翻板机构的末端之后,茶叶将落到下一层履带翻板机构上,此时的翻板也随之转到链轮的下面,在重力作用下,翻板仅靠铰接端吊挂在基带上,有利于热风通过。茶叶经过多层履带翻板机构之后,最后经由出料口排出。
[0033]第一烘箱1出料口出来的茶叶,被输送至第二烘箱2内,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烘箱2设置为翻板式烘箱时,茶叶在第二烘箱2内的工作原理见上述,为了便于传热管道21与茶叶发生有效的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将传热管道21迂回绕置于各层履带翻板机构22之间,传热管道21内的湿热尾气将从第一烘箱1内进入传热管道21内,然后在吸风机3的吸力作用下,湿热尾气沿着传热管道21的迂回方向流动,布满于传热管道21内,而传热管道21迂回绕置于各层履带翻板机构22之间,使得各层履带翻板机构22均与传热管道21的位置对应,使得各层履带翻板机构22上的茶叶与传热管道21发生均匀的热交换,使得茶叶干燥均匀。
[0034]本实用新型中传热管道21迂回的方式有多种,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传热管道21 包括多根布置于第二烘箱2外壁的竖直管道211以及多根布置于第二烘箱2内部的水平管道 212,相邻的两根竖直管道211之间设有一根水平管道212,相邻的水平管道212之间设有一根竖直管道211,履带翻板机构22处于由两根水平管道212和一根竖直管道211围成的空间内。
[0035]当将第一烘箱1内的湿热尾气排出时,那么湿热尾气将从竖直管道211与第一烘箱 1的连通处进入竖直管道211内,进入竖直管道211内的湿热尾气将在吸风机3的吸力作用下,湿热尾气克服阻力,使得湿热尾气可以沿着水平管道212流动,并均匀布置于水平管道 212 内。
[0036]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烘箱大小设计传热管道21的数量和结构形式,传热管道21可以有多个,传热管道21为多个,多个传热管道21相互并行布置。本实用新型中传热管道21可为多个,多个传热管道21相互并行布置,传热管道21的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方形。一般情况下,传热管道21的横截面为矩形,将矩形管面积最大的表面与履带翻板机构层表面相对布置,这样可以使得履带翻板机构22上的茶叶与传热管道21的热交换面积较大,有利于茶叶的快速干燥。
[0037]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检修机构4包括检修平台41以及用以支撑固定检修平台41的梯架42,检修平台41环绕于第二烘箱2的外侧。梯架42为两个,两个梯架42对称布置于第一烘箱2的两侧。梯架42为人字梯架。梯架42以及检修平台41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栏 421、防护栏411。[〇〇38]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检修机构4还包括用于将检修工具箱5输送至检修平台41 上的输送机构43,所述输送机构43包括:[〇〇39]两个定滑轮431,两个定滑轮431分别位于梯架42的顶端和底端相对应的防护栏 421 上,
[0040]绳索432,环绕于两个定滑轮431之间,所述绳索432上设有挂设检修工具箱5的吊绳433;[〇〇411电机(图中未画出),用于驱动绳索432相对定滑轮431运动。
[004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茶叶输送至第一烘箱1内进行初烘,从进风口 11通入热风对第一烘箱1内的茶叶进行热风干燥,茶叶初烘完毕之后得到半干茶。本实用新型将半干茶输送至第二烘箱2内进行复烘,由于茶叶在第一烘箱1内初烘时将产生大量的湿热尾气,本实用新型可打开吸风机3,将第一烘箱1内产生的湿热尾气吸入第二烘箱2内的传热管道21 内,使得第一烘箱1内的大量湿热尾气完全进入传热管道21内。而传热管道21内由于吸入大量的湿热尾气,因此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第二烘箱2内的茶叶与传热管道21将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对茶叶的复烘干燥,在复烘干燥时,湿热尾气不会与茶叶直接接触,不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
[004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第二烘箱2叠置于第一烘箱1的顶部,高度较高,因此维修起来较为麻烦,为了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检修机构4,若第二烘箱2出现故障时,工人可以从检修机构的梯架上至检修平台41的台面上,而检修平台41环绕于第二烘箱2 的外侧,因此使得工人可以自由行走在检修平台41上。
【主权项】
1.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箱(1),所述第一烘箱(1)上设有供热风进入的进风 口(11),在第一烘箱(1)的顶部设有隔风门(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修机构(4)、吸风机 (3)以及叠置于第一烘箱(1)顶部的第二烘箱(2),所述第二烘箱(2)上设有至少一个传热管 道(21),该传热管道(21)的一端与第一烘箱(1)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烘箱(2) 内、且与吸风机(3)的吸风口相连接,所述检修机构(4)包括检修平台(41)以及用以支撑固 定检修平台(41)的梯架(42),所述检修平台(41)环绕于第二烘箱(2)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42)为两个,两个梯架 (42)对称布置于第一烘箱(2)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42)为人字梯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42)以及检修平台(41)的 两侧均设有防护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机构(4)还包括用于将检 修工具箱输送至检修平台(41)上的输送机构(43 ),所述输送机构(43)包括:两个定滑轮(431),两个定滑轮(431)分别位于梯架(42)的顶端和底端相对应的防护栏 上,绳索(432),环绕于两个定滑轮(431)之间,所述绳索(432)上设有挂设检修工具箱的吊 绳(433);电机,用于驱动绳索(432)相对定滑轮(431)运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箱(1)和第二烘箱(2)均 为翻板式烘箱,所述第二烘箱(1)内设有多层履带翻板机构(22),所述传热管道(21)迂回绕 置于各层履带翻板机构(22)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道(21)包括多根布置于 第二烘箱(2)外壁的竖直管道(211)以及多根布置于第二烘箱(2)内部的水平管道(212),相 邻的两根竖直管道(211)之间设有一根水平管道(212),相邻的水平管道(212)之间设有一 根竖直管道(211),所述履带翻板机构(22)处于由两根水平管道(212)和一根竖直管道 (211)围成的空间内。
【文档编号】F26B1/00GK205593292SQ201620329562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发明人】苏中强, 罗文文, 潘建义, 李腊梅, 苏渊卉, 敖存, 王碧林
【申请人】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