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级吸收冷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629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级吸收冷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各具有2级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吸收冷冻机,尤其是适合于冷水在2级蒸发器内串连流过的2级吸收冷冻机。
各具有2个蒸发器和吸收器、在冷却水冷却一个吸收器内的溶液之后,冷却另一个吸收器内的溶液的2级吸收冷冻机的例子,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300257号有记载。另外,将在一个蒸发器内喷洒过的制冷剂喷洒到另一蒸发器内,同样,将在一个吸收器内喷洒过的溶液喷洒到另一吸收器内的2级吸收冷冻机的例子,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160276号、特开平10-160277号、特开平10-160278号有记载。
在这些现有技术当中,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300257号,是简化了介质循环回路,该循环回路将在冷冻装置的蒸发器中产生的冷热输送到冷库用室内热交换器等的冷热利用机器,为了提高冷冻装置的冷却性能,使用了在热输送介质中掺入了沸点不同的若干种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该热输送介质在冷冻装置的蒸发器和冷热利用机器之间循环。而且,为了使其能多级地蒸发或吸收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而设置了若干个吸收器和蒸发器。
另外,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160276号、特开平10-160277号、特开平10-160278号,为了在发电及废热供暖系统中提高废热的利用率,减少高品质燃烧的消耗,在稀溶液管路的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和低温再生器之间设置了减压阀和温热源用热交换器,通过显热、潜热交换来提高废热的利用率。而且,将蒸发器和吸收器分为若干级,降低稀溶液管路的浓度,通过使显热、潜热进行热交换,来降低废热管路的返回温度。
但是,吸收冷冻机是靠真空空气使构成冷冻机的各部件工作的。因此,若在运转过程中,当由于什么原因从外部进入了空气,或由于配置在吸收冷冻机内的若干导热管或罐体的壁面等,吸收溶液和水等与这些管壁面和罐体壁面仅发生一点反应,产生了非凝缩气体,则将使在冷冻机内形成的冷冻循环的真空度恶化。
由于真空度的恶化将引起冷却效率的降低,所以,必须迅速将对蒸发和吸收没起好作用的这些空气和非凝缩气体排放到外部。在上述任一公报中都没有关于将该空气和非凝缩气体从制冷剂液流和溶液液流中抽出的任何记载。特别是,为了获取必要的冷热、或为了有效地进行显热、潜热的热交换,在吸收器由2级构成时,由于2级吸收器之间隔着隔板,所以,仅仅在一个吸收器上设置抽气装置,不能完全将非凝缩气体抽出。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合适之处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使具有低压吸收器和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冷冻机,通过抽出非凝缩气体来提高吸收冷冻机的吸收能力。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能用简单的结构,将汇集在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排放到2级吸收冷冻机之外。本发明最好是能达到其任一目的。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具备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高压吸收器和高压蒸发器的2级吸收冷冻机,在低压吸收器上设置将该低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1抽气装置,在高压吸收器上设置将高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2抽气装置。
而且在上述特征中,将高压吸收器配置在低压吸收器的下部,将高压蒸发器配置在低压蒸发器的下部,由单一的泵向第1抽气装置和第2抽气装置供给吸收溶液;将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导引到高压吸收器;设置使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与第2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合流的合流装置;也可以使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高压吸收器和高压蒸发器为整体式的罐体结构。
另外,在上述特征中,将高压吸收器配置在低压吸收器的下部,将高压蒸发器配置在低压蒸发器的下部,设置向第1抽气装置供给吸收溶液的第1泵装置,和向第2抽气装置供给吸收溶液的第2泵装置,也可以使其将由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导引到高压吸收器。
再有,将第1抽气装置设置在低压吸收器的侧部或底部附近,将第2抽气装置设置在高压吸收器的底部;第1抽气装置及第2抽气装置的至少一个是喷射器或液体射流形抽气装置;在高压吸收器的侧部设置将高压吸收器内的气体导引到低压吸收器的连通管道;也可以设置将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导引到第2抽气装置附近的管道装置。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具备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高压吸收器和高压蒸发器,将水作为制冷剂、将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吸收溶液的2级吸收冷冻机,在低压吸收器上设置将该低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1抽气装置,在高压吸收器上设置将该高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2抽气装置,在冷凝器上设置将该冷凝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3抽气装置;向各抽气装置供给溶液的泵;将各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气液分离器;积存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非凝缩气体的贮气罐,在第1抽气装置和第2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与溶液一起由泵输送到高温再生器和低温再生器之后,与在该高温再生器和低温再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一起输送到冷凝器,在冷凝器由第3抽气装置抽出非凝缩气体,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与溶液一起被输送到气液分离器,由气液分离器将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收容到贮气罐中。
另外,在贮气罐上设置压力测量装置,而且,通过阀门连接喷射器,如果压力检测装置测得的压力超过规定值,则打开阀门,由喷射器将贮气罐内的非凝缩气体排放到外部;最好是将贮气罐配置在该2级吸收冷冻机的最上部。


图1是本发明的2级吸收冷冻机的一实施例的模型图。
图2到图9是本发明的2级吸收冷冻机的吸收器部分的模型图,是图1的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及其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2级吸收冷冻机的一实施例的模型图。2级吸收冷冻机100具备高温再生器9、低温再生器8、冷凝器7、低压蒸发器1、低压吸收器2、高压蒸发器3、以及高压吸收器4。在此,2级吸收冷冻机100的制冷剂是水,溶液是溴化锂水溶液。
低压蒸发器1和低压吸收器2,构成将挡水板16隔在中间的整体式的腔室,其内部压力大至相同。在低压蒸发器1的下方隔着隔板1c配置有高压蒸发器3,同样,在低压吸收器2的下方隔着隔板1c配置有高压吸收器4。高压蒸发器3和高压吸收器4隔着挡水板3b相邻接,其内部的压力为大至相等的压力。
在低压蒸发器1的内部,配置有冷水在其内部流过的导热管5,该导热管5也从高压蒸发器3的内部穿过。同样,在低压吸收器2的内部,配置有冷却水在其内部流过的导热管6,该导热管6也从高压吸收器4的内部通过。低压蒸发器1、低压吸收器2、高压蒸发器3和高压吸收器4构成整体式的罐体。
另外,虽然图未表示,但在低压蒸发器1和高压蒸发器3的上部,设置有制冷剂喷洒装置,在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的上部设置有溶液喷洒装置。再有,在低压蒸发器1和高压蒸发器3的下部,形成有制冷剂罐部,收纳由设置在上部的制冷剂喷洒装置喷洒而未蒸发的制冷剂。在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的下部形成有溶液罐部,收纳由设置在上部的溶液喷洒装置喷洒的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而浓度变稀的溶液。
在低压吸收器2的侧部,形成有与喷射器16相连通的开口16b,喷射器16的一个端部和高压吸收器4的侧部用管道16c连接。喷射器16的另一端,与溶液管道10b相连接。由溶液循环泵10加压的溶液由该管道10b导引到喷射器16。
在高压吸收器4的下部形成有开口22b,在该开口22b上连接有吸入管道22。吸入管道22的另一端与溶液循环泵10的吸入侧相连接。溶液泵10的排出侧与溶液管道10b相连接,从该溶液管道10b上分出将溶液的射流供给到高压吸收器4的射流发生器17。
在管道10b的射流发生器17的分支部的下游侧,设置有将溶液供给到上述喷射器16的管道16d。在管道16d的中途,配置有冷却溶液的喷射用冷却器15。在该喷射用冷却器15使用冷却水或冷水、制冷剂等冷却溶液。
在管道10b的向喷射器16分支的分支部的下游,分出有向设置在后述的冷凝器上的喷射器18供给溶液的管道18b。在该分支部的下游,配置有低温热交换器11,在低温再生器8和高温再生器9冷凝生成的浓溶液,和在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吸收制冷剂而浓度变稀的稀溶液在该低温热交换器11进行热交换。在低温热交换器11的下游,形成有将稀溶液供给到低温再生器8的溶液管道8b,在其下游,配置有在高温再生器9生成的浓溶液和稀溶液进行热交换的高温热交换器12。
在高温再生器9产生的制冷剂蒸气从配置在低温再生器8内的导热管8a内流过,与由溶液循环泵10输送到低温再生器8的稀溶液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管道14流入到冷凝器7。在冷凝器7内配置有导热管7a。冷却水在该导热管7a内流过,冷却由管道14导入的制冷剂蒸气。因冷却而冷凝的制冷剂液,由图未示的管道输送到高压蒸发器3。
另一方面,在高温再生器9和低温再生器8浓缩生成的浓溶液,由图未示的管道分别导入到高温热交换器12和低温热交换器11进行热交换。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的浓溶液被输送到低压吸收器2的图未示的喷洒装置。
在冷凝器7的侧部,形成有与喷射器18连通的开口18a。喷射器18的一端连接在将溶液从溶液循环泵10供给到喷射器18的管道18b上。喷射器18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9相连接。气液分离器19的底部,与管道32a相连接,该管道32a与连接在高压吸收器4的底部上的吸入管道22合流。在该管道32a的中途,形成有其最上部比气液分离器19的最上部高的上立部32。
气液分离器19的顶部,通过管道20b与贮气罐20相连接。在贮气罐20上通过阀33连接有喷射器21。该喷射器21由冷却水或冷水、自来水驱动。而且,贮气罐在吸收冷冻机中,设置在最高的位置。
以下对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为了生产能供给到用户的冷水,起初要使冷水从温度高的高压蒸发器3内的导热管5中流过,用高压空气使制冷剂——水蒸发。接着导热管5内的冷水被导入到低压蒸发器1内的导热管5,由低压且温度低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向低压吸收器2内,供给浓度较浓的吸收溶液,吸收溶液吸收在低压蒸发器1产生的制冷剂蒸气而浓度变稀。浓度变稀的吸收液由图未示的输送装置导入到高压吸收器4的图未示的喷洒装置。由于在高压空气中,即使是低浓度的吸收液也还有吸收能力,所以,通过构成压力空气不同的2个吸收器,能使吸收液有效地发挥吸收作用。
积存在高压吸收器4下部溶液罐中的稀溶液,其大部分由溶液循环泵导引到低温再生器8和高温再生器9,但一部分从管道17以射流状供给到高压吸收器4的溶液罐部。在该射流的延长线上形成有开口部22b。周围的气体与射流拍打液面时形成的气泡一起被强制地从该开口部22b吸入到溶液循环泵10一侧,若在该周围气体中含有后述的非凝缩气体,则由于射流的作用非凝缩气体被从高压吸收器4中抽出,由溶液循环泵10送向高温再生器9。
若溶液和制冷剂循环,则在吸收冷冻机各部产生的非凝缩气体增多,积存在压力最低的低压吸收器2中。因此要用设置在低压吸收器2上的喷射器16将该非凝缩气体抽出。喷射器16将制冷剂蒸气和非凝缩气体一起吸入,与喷射器16的驱动液体——溶液—起导引到高压吸收器4。这样一来,低压吸收器2内的非凝缩气体就移到了高压吸收器4。
而且,驱动喷射器16的溶液,最好要预先冷却。其理由是由于喷射器16的吸引能力被驱动流体的饱和压力限制住的缘固。在本实施例,由于使用冷却吸收液的冷却水、从用户返回来的冷水、或者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等来冷却溶液,所以,降低了饱和压力提高了吸引能力。冷却温度按使用冷却水、冷水、制冷剂的顺序降低,由于如果使用温度低的冷热源,能减少很多的导热面积,所以能降低成本。但是,由于冷水和制冷剂是吸收冷冻循环中的工作流体,所以,若将其用于冷却的话,会降低吸收冷冻循环的效率。因此,在重视效率时,最好是使用冷却水。
在使用冷却水时,最好是将溶液通过的导热管配置在省掉冷却器15、将冷却水分配到高压吸收器4内的导热管6的图未示的水箱内。这是由于如果是在水箱内能很容易地确保配置导热管的空间。如图1所示,在使用冷却器15的场合,最好是设置成冷却水和溶液的流动方向成相反的对流形式。
另外,为了冷却导入到低压吸收器2中的溶液,也可以利用高压蒸发器3的冷热。就是说,如图2所示,将用溶液循环泵10加了压的稀溶液导入到高压蒸发器3下部的制冷剂罐部,进行冷却,然后导入到附设在低压吸收器2上的喷射器16。因此不需要附加的冷却装置,而整个吸收冷冻机可以简单一些。而且,在图2中,使含有由喷射器16吸引的非凝缩气体的溶液返回到设置在高压吸收器4下方的吸入管道22中。因为这样一来,能降低设置在高压吸收器4上的抽气装置的负荷,能使高压吸收器4的抽气装置小型化。
以下对产生非凝缩气体的机理进行说明。由于高温再生器9暴露在高温的溶液下,当没有实施防止腐蚀的什么策略时,腐蚀渐渐地从高温再生器9的内表面进行。因此,为了在包含高温再生器9的吸收冷冻机的各要素的内表面上形成氧化皮膜,而将防腐剂掺在溶液中。氧化皮膜由于溶液中的水分子和防腐剂发生反应而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水分子中的氧被氧化皮膜使用,氢作为非凝缩气体而留下。
这样一来,在高温再生器9中产生的氢气,与制冷剂蒸气一起经低温再生器8和冷凝器7,被输送到高压蒸发器1。由于制冷剂蒸气在低压蒸发器1和高压蒸发器3之间移动,所以,随着这种移动,非凝缩气体的一部分也从高压蒸发器3移动到高压蒸发器1。由于制冷剂蒸气从低压蒸发器1流到低压吸收器2,所以低压蒸发器1内的非凝缩气体也流到低压吸收器2。同样,由于制冷剂蒸气从高压蒸发器3流到高压吸收器4,所以高压蒸发器3内的非凝缩气体也流到高压吸收器4。
那么,为了将从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从吸收溶液中分离出来,而用溶液循环泵10将其导入到高温再生器9,接着再经低温再生器8导入到冷凝器7。将非凝缩气体导入到冷凝器7是根据以下理由。由于高压吸收器4和低压吸收器2内的压力是1kPa(7mmHg)左右,所以,与产生非凝缩气体的高温再生器9的压力80kPa(550mmHg)相比,格外低。若用这一压力分离吸收溶液和非凝缩气体的话,气液分离器体积很大。因此,在本实施例,在压力比高压吸收器和低压吸收器高的地方汇集非凝缩气体,进行气液分离。
由于冷凝器7的压力是7kPa(50mmHg)左右,所以,将非凝缩气体压入该冷凝器7中,用设置在冷凝器7上的喷射器18抽出非凝缩气体。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与从溶液循环泵10经管道18b导入到喷射器18的驱动溶液在一起。然后从管道18c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9。在气液分离器19分离出来的非凝缩气体,经管道20b被收容在贮气罐20中。
在贮气罐20上安装有图未示的压力表,若该压力表的压力比预定的值大时,打开阀33,由喷射器21将贮气罐内的气体排放出去。若排放结束,则关闭阀33。而且,如上所述,在吸收冷冻机100中将贮气罐20设置在最高的位置。由于将贮气罐20设置在最高位置,所以,在吸收冷冻机内没有非凝缩气体时,使制冷剂蒸气充满贮气罐20,随着非凝缩气体的产生,能用非凝缩气体置换制冷剂蒸气。
但是,在连接与高压吸收器4的底面相连接的吸入管道22和气液分离器19的管道32a的中途,形成有上立部32,这是根据以下理由。由于上立部32的顶部,由图未示的管道与高压吸收器相连通,所以,仅管道32a的上立部32和气液分离器19的上部的差头(压差,译者注)就比高压吸收器4内的压力高的压力 加在贮气罐20上。其结果是,能贮藏在贮气罐20内的非凝缩气体的量增加了。另外,在由喷射器21将贮气罐20内的非凝缩气体排放到吸收冷冻机外时,由于贮气罐20内的压力高达15kPa(100mmHg),所以,能确保喷射器21工作所需的压差,喷射器21的工作范围变宽了。而且,吸入管道22,在与冷凝器7之间能有适当的压差。
在本实施例,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为了将积存在低压蒸发器1的制冷剂罐部的制冷剂导引到高压蒸发器3的制冷剂喷洒装置,利用了在隔板1c上形成的孔。而且由从该孔滴下的液体制冷剂液封上下配置的低压蒸发器1和高压蒸发器3。低压蒸发器1和高压蒸发器3的压差,由积存在低压蒸发器1的制冷剂罐部的制冷剂的液体压力所决定。同样,在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之间的隔板1c上形成有孔,由从该孔滴下的溶液液封上下配置的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的压差由积存在低压吸收器2的溶液罐部的溶液的液体压力所决定。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设置了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的、分别作为抽气装置的喷射器或射流发生器和溶液吸入管道,所以能有效地抽出非凝缩气体。而且由于在冷凝器上也设有抽气装置,所以能进一步有效地抽出在吸收冷冻机的各部产生的非凝缩气体。
另外,在本实施例,只不过是将由附设在低压吸收器2上的喷射器16吸入的非凝缩气体的溶液导入到高压吸收器4。但是,如图3所示,也可以通过用管道24导引到高压吸收器4的溶液罐部附近,从该管道24喷出溶液射流,来作为抽气装置使用。在本实施例,由于将喷射器的喷出侧作为高压吸收器的抽气装置使用,所以,能将高压吸收器的抽气装置简单化。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低压吸收器2的抽气装置是喷射器16,高压吸收器4的抽气装置为射流喷射。但是,如从图4到图9所示,也可以是使低压吸收器2的抽气装置是喷射器,在高压吸收器的抽气装置作为设置用在该高压吸收器4内喷洒的溶液的托盘25(参照图4),也可以使高压吸收器4和低压吸收器2双方的抽气装置都是喷射器(参照图5),也可以在高压吸收器4和低压吸收器2双方设置溶液的射流装置进行抽气(参照图6),也可以使低压吸收器2(的抽气装置)是射流,将高压吸收器4制成托盘形式,进行抽气(参照图7),也可以是高压吸收器4和低压吸收器2都用射流装置进行抽气,而低压吸收器2的射流装置38设置在该低压吸收器2的侧面。
例如,在图4的场合,在高压吸收器4内由图未示的喷洒装置喷洒的溶液汇集在托盘25中,溶液从设置在托盘25中央部的开口25b下落到连接在该开口25b上的吸入管25c中。在溶液下落时,周围的气体被卷入到溶液中。因此,即使采用如图4那样的结构也能有效地抽出非凝缩气体。而且,吸入管25c最好配置在吸入管道22的正上方。
另外,在图5的场合,分别在低压吸收器2上设置喷射器16,在高压吸收器4上设置喷射器26,含有在这两个喷射器16、26所抽出的非凝缩气体的制冷剂,其非凝缩气体成分用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送向贮气罐。另一方面,溶液经图未示的液密部返回到高压吸收器4。而且也可以取代送向高压吸收器4,使溶液返回到吸入管道22。
在图6的场合,在低压吸收器2和高压吸收器4的隔板1c上形成有开口2b,在该开口2b的下侧连接有管2c。而且在位于高压吸收器4一侧的管2c的下方,配置有托盘30。将由溶液循环泵10加压的溶液导引到低压吸收器2的管道的前端部位于开口2b的上方,将溶液射流喷射到低压吸收器2的溶液罐部。该射流的作用与上述高压吸收器4使用的射流的作用相同。
而且,为了不使从低压吸收器2移动到高压吸收器4的非凝缩气体再次返回到低压吸收器,设置比开口2b宽大的多的托盘30。非凝缩气体在被溶液的液流推压流入到高压吸收器4之后,在宽大的托盘30上沿纸面的左右或垂直方向移动。由于刚一移动在上方就有隔板1c,所以,即使浮力作用在非凝缩气体上,非凝缩气体也会积存在高压吸收器4中。
在图7的场合,高压吸收器4的抽气装置与图4所示的同样,低压吸收器2的抽气装置与图6所示的同样。因此,各抽气装置的作用、效果与各图所示的同样。
在图8的场合,仅有低压吸收器2的抽气装置与图1的不同,在低压吸收器2的侧部设有射流式的抽气装置38。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经管道39被送到吸入管道22。在本图的场合,由于采用射流方式,所以也可以不冷却溶液循环泵10的排出溶液,能省掉射流用溶液的冷却装置。但是,如果设置射流用溶液的冷却装置的话,能进一步提高抽气性能。
在图9,取代在低压吸收器2使用的图1的喷射器,设置小型的抽气用吸收器31。由于使抽气用吸收器31的压力比低压吸收器2的压力低,所以,能将非凝缩气体从低压吸收器2导引到抽气用吸收器31。由于抽气用吸收器31还兼作气液分离器,所以,能将非凝缩气体分离导向贮气罐。在此,为了使溶液自然地从抽气用吸收器31流向高压吸收器4,使抽气用吸收器31的底面,比积存在高压吸收器4的溶液罐部的溶液的液面高。
再有,在以上各实施例,在冷凝器上设置喷射器,使其将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排放到吸收冷冻机之外,但,也可以兼用作设置在高压吸收器和低压吸收器上的抽气装置,或者与这些不同,由设置在这些吸收器上的排气装置排放到吸收冷冻机之外。这种场合,由于将非凝缩气体从压力更低、非凝缩气体容易汇集的地方排放到机外,所以,能可靠地将非凝缩气体排放到吸收冷冻机之外。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在吸收冷冻机具有低压吸收器和高压吸收器2级吸收器时,由于在各吸收器上设置有抽气装置,所以,能有效地抽出随着吸收冷冻机的运转在机内产生的非凝缩气体。因此,能长期地提高吸收冷冻机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2级吸收冷冻机,具备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高压吸收器和高压蒸发器,其特征是在上述低压吸收器上设置将该低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1抽气装置,在上述高压吸收器上设置将该高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2抽气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将上述高压吸收器配置在上述低压吸收器的下部,将上述高压蒸发器配置在低压蒸发器的下部,由单一的泵将吸收溶液供给到上述第1抽气装置和第2抽气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将由上述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导引到上述高压吸收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设置使上述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和上述第2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合流的合流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上述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高压吸收器和高压蒸发器的结构是整体式罐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将上述高压吸收器配置在上述低压吸收器的下部,将上述高压蒸发器配置在低压蒸发器的下部,设置将吸收溶液供给到上述第1抽气装置的第1泵装置和将吸收溶液供给到第2抽气装置的第2泵装置,将上述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导引到上述高压吸收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将上述第1抽气装置设置在上述低压吸收器的侧部或底部附近,将上述第2抽气装置设置在上述高压吸收器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将上述第1抽气装置设置在上述低压吸收器的侧部或底部附近,将上述第2抽气装置设置在上述高压吸收器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上述第1抽气装置和第2抽气装置的至少一个,是喷射器或液体射流形抽气装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上述第1抽气装置和第2抽气装置的至少一个,是喷射器或液体射流形抽气装置。
11.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在高压吸收器的侧部设置将上述高压吸收器内的气体导引到上述低压吸收器的连通管道。
1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设置将上述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导引到上述第2抽气装置附近的管道装置。
1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设置将上述第1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导引到上述第2抽气装置附近的管道装置。
14.一种2级吸收冷冻机,具备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低压吸收器、低压蒸发器、高压吸收器和高压蒸发器,将水作为制冷剂,将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吸收溶液,其特征是在上述低压吸收器上设置将该低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1抽气装置,在上述高压吸收器上设置将该高压吸收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2抽气装置,在上述冷凝器上设置将该冷凝器内的非凝缩气体抽出的第3抽气装置;将溶液供给到各抽气装置的泵;将各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气液分离器;积存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非凝缩气体的贮气罐,上述第1抽气装置和上述第2抽气装置抽出的非凝缩气体在与溶液一起由上述泵输送到上述高温再生器和低温再生器之后,与在该高温再生器和低温再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气一起输送到冷凝器,在冷凝器由第3抽气装置抽出非凝缩气体,抽出的非凝缩气体与溶液一起被输送到气液分离器,由气液分离器将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收容到贮气罐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在上述贮气罐上设置压力测量装置,而且,通过阀连接喷射器,如果上述压力检测装置测得的压力超过规定值,则打开上述阀,由喷射器将贮气罐内的非凝缩气体排放到外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将上述贮气罐配置在该2级吸收冷冻机的最上部。如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2级吸收冷冻机,其特征是将上述贮气罐配置在该2级吸收冷冻机的最上部。
全文摘要
一种2级吸收冷冻机,具有在上部配置低压蒸发器和低压吸收器、在下部配置高压蒸发器和高压吸收器的整体式罐体。在高温再生器等产生的非凝缩气体,随着制冷剂和溶液的循环依次向低压侧移动,积存在高压吸收器中的气体,由抽气装置抽出,积存在低压吸收器中的气体由喷射器抽出。抽出的非凝缩气体,经气液分离器贮藏在贮气罐中。在贮气罐上附设阀门。
文档编号F25B15/00GK1343861SQ0111181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8日
发明者西冈明, 大内富久, 藤居达郎, 三宅聪, 设乐敦, 大桥俊邦, 松原光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