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1640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热交换装置,具体是一种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蒸发器构成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热交换器是指冷凝器和蒸发器。热交换器与周围的空气相互交换热量,并把导热媒介既冷媒由液态转换成气态或者由气态转换成液态,而且利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吸收热或者释放热,用于制热、制冷或者冷藏、保温等方面。
这样的热交换器根据形状区分,其中最广泛使用的热交换器有冷媒管里插入多个冷却翅片的所谓“冷却片”型。热交换器在电冰箱等家电产品中主要当做蒸发器使用。内部的冷媒在冷媒管循环并通过冷媒管的管壁与外界热交换;由于冷媒管的外周面上连接有多个薄的冷却翅片,因此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极大化热交换效率。
板型热交换器是在平板样的管内形成一定的冷媒流路,这是冷媒一边在热交换器主体的冷媒流路循环,一边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的部位。
微通道型热交换器把冷媒进入的入口侧和冷媒排出的出口侧以长管形状形成,并且内部有复数个冷媒流路的扁平管逐段地连接两侧长管上。因此,流入到入口侧管体的冷媒均匀地分配到各扁平管里,然后在出口侧管体聚集而流出。
如图1所示,现有微通道型热交换器是由把入口连接在压缩机排出口或者膨胀机构上,使冷媒向各扁平管里分散后重新聚集的复数个集管(1)(2),垂直连接于集管(1)(2)之间而分散集管(1)(2)里的冷媒并与外界热交换的扁平管(3),连接在各扁平管(3)之间而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冷却翅片(4)构成。
集管可以分成入口侧集管(1)和出口侧集管(2),而且各集管(1)(2)从起始端到终端都以同样的形状和面积形成。
在扁平管(3)内贯通形成有冷媒流路既复数个通道(未图示),扁平管(3)剖面形成四角形状。而且扁平管(3)的两端插在管放置口(未图示)上焊接固定。
冷却翅片(4)是长方形薄铝板,并且在多次波形弯折后,把侧边弯曲部位结合在扁平管(3)两侧的对应面上。
现有微通道型热交换器用于蒸发器的时候工作情况如下。
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机构后,以气态和液态混合的形式流入到蒸发器的入口侧集管(1)里,混合冷媒从入口侧集管(1)的起始端到终端,并且混合冷媒通过中间连通的扁平管(3)通道移到出口侧集管(2)里。
在这个过程中,冷媒与扁平管(3)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同时扁平管(3)的管壁通过与空气接触的冷却翅片(4)从空气中吸收热量而气化,故而大部分冷媒转换成气态后重新供给到压缩机的吸入口里。而且冷媒反复进行上述一连串的过程。
但是,在设置多个现有热交换器的时候存在如下问题。如图2所示,为了把起始端热交换器(10)的出口侧集管(12)和下一个热交换器(20)的入口侧集管(21)连接起来,需要具备另外的冷媒导管(30);使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在起始端热交换器(10)的入口侧集管(11)以某种程度均匀地分配完毕,但是必须在连接的下一个集管(12)(21)内聚集起来之后重新分配;所以在这过程中就不能均匀地分配气态冷媒和气液冷媒,并且集管的数量越多,热交换器的性能越低下。图面中13和23是扁平管,14和24是冷却翅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热交换器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与热交换器的数量无关,而均匀分配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能使热交换器的性能提高的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包括有为分散冷媒而设置的至少2排以上形成筒状的集管,具备有与各集管连通的冷媒流路,而各自结合在集管上的至少2个扁平管,其特征在于直接连接位于前排的各扁平管和位于后排的各扁平管之间设有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连接装置,其连接部件独立地连接各个扁平管。
所述的连接装置,其连接部件由囊括连接前排扁平管和后排扁平管的筒体,逐段独立地分隔筒体而单独连接各个前排扁平管和后排扁平管的隔板形成。
这样设计的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利用U形管相互独立地连接前排的扁平管和后排的扁平管之间,因此在集管向扁平管分配冷媒时,可预先防止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分配不均匀,所以能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


图1、2是现有微通道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微通道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微通道型热交换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微通道型热交换器实施例的外观结构图。
以下是对于图主要部分符号的说明110前排集管 120后排集管130前排扁平管 140前排扁平管150前排冷却翅片 160后排冷却翅片170U形管171筒体172隔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如图3、4所示,本发明的微通道型热交换器是由把入口连接在压缩机排出口或者膨胀机构上,使冷媒向各扁平管的通道里分散后再重新聚集到设置在前排和后排的复数个集管(110)(120);各自垂直连接前排集管(110)和后排集管(120)上的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并分散冷媒与外界热交换,各自连接在各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之间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前排冷却翅片(150)和后排冷却翅片(160),各自连接前排冷却翅片(150)和后排冷却翅片(160)的连接部件U形管(170)构成。
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内部直列地贯通形成有冷媒流路,即复数个通道(未图示),并且剖面是四角形状。而且各扁平管(130)(140)的一端插入前排集管(110)和后排集管(120)的管放置口(未图示)里焊接固定。
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的管道数量应该一样。
前排冷却翅片(150)和后排冷却翅片(160)是长方形薄的铝板,并且以多次波形弯折后把侧边弯曲部位结合在各扁平管(130)(140)两侧的对应面上。
U形管(170)是由侧面投影时“U”字形管体形成,而且一端连接在前排扁平管(130)的出口端(入口侧集管的对面),另一端连接在后排扁平管(140)的入口端(入口侧集管的对面)上。
如图3、图4所示,U形管(170)独立连接各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而且U形管(170)根据情况也可以像图5所示,由囊括连接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的筒体(171),逐段独立分隔筒体(171)而单独连接各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的隔板(172)来形成。
本发明微通道型热交换器用做蒸发器的时候,其作用与效果如下。
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和膨胀机构后以气状和液状混合形式流入到蒸发器的入口侧集管(前排集管)(110)里,被压入的混合冷媒力从入口侧集管(110)的起始端开始到终端,并且混合冷媒经过在入口侧集管中间连通的前排扁平管(130)的通道后,流经U形管(170)及后排扁平管(120)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冷媒通过前排冷却翅片(150)和后排冷却翅片(160)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气化,故大部分冷媒转换成气态,移动到出口侧集管(后排集管)(120)里然后再重新供给到压缩机的吸入口里。
这时,前排扁平管(130)和后排扁平管(140)各自利用单独型或者囊括型U形管(170)直接连接,因此流经前排扁平管(130)的冷媒在移送到后排扁平管(140)之前没有再分配的过程,故能直接传送到后排扁平管(140)里;通过这些,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在前排扁平管(130)入口侧上部的入口侧集管(110)均匀分配完后能均匀地传送到出口侧集管(120),因此能预先防止热交换机性能下降。
为此,排列复数个热交换器的时候,冷媒在集管向管里均匀分配,因此能大大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包括有为分散冷媒而设置的至少2排以上形成筒状的集管,具备有与各集管连通的冷媒流路,而各自结合在集管上的至少2个扁平管,其特征在于直接连接位于前排的各扁平管和位于后排的各扁平管之间设有的连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独立地连接各个扁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由囊括连接前排扁平管和后排扁平管的筒体,逐段独立地分隔筒体而单独连接各个前排扁平管和后排扁平管的隔板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的连接装置,属于热交换装置。本发明包括有为使冷媒分散而形成筒状并设置至少2排以上的集管,具备与各集管连通的冷媒流路而各自结合在集管上的至少2个扁平管,直接连接位于前排的各扁平管和位于后排的各扁平管的连接部件。以此,把冷媒从集管分配到扁平管里,并且能预先防止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分配不均匀,所以能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
文档编号F25B39/00GK1566870SQ0313019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吴世基, 高喆洙, 史容撤, 长东延, 吴世允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