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温控制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063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温控制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温控制冷器。
背景技术
迄今,各种制冷装置的种类很多,广泛用于许多行业。但是,由于通常应用制冷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噪音污染和能源消耗也是其极大的缺陷。而电子制冷片的应用一般限定在小功率的范围内,其实际应用还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克服以上种种缺陷,开发新型的大功率产品,是制冷行业目前面对的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污染、高效率、长寿命、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大功率制冷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温控制冷器,包括一个以上的制冷晶片和与其相连的散热器和排风扇,还包括蓄能器和控温电路,晶片装在蓄能器上,控温电路与晶片电连接;其中蓄能器的腔体内安装有循环管路并在循环管路装入换能介质,循环管路串接有循环泵并延长接至制冷受体,在制冷受体处设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与控温电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换能介质为水、蓖麻油、连苯或防冻液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控温电路包括比较器和与其相连的电子开关;电子开关依次接有间歇控制器和可控硅开关;温度探头的输出端接至比较器的输入端,可控硅开关的输出端接至晶片。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之间接有跟随器,跟随器的输出端接有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跟随器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之间接有监视器。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在电源的输入端接有输出电压为12V的稳压模块,在电子开关的输出端接有输出电压为9V的稳压模块。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晶片接有加热方式的选择开关,间歇控制器设有间歇时间的选择开关。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温度探头为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其中可控硅开关为光电式可控硅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不用制冷剂,不污染环境,功率大而无噪音,体积小而效率高,可广泛应用在电子和空间技术方面的冷却系统、测量分析和医学的实验室,以及通用空调设施。用于恒温、冷却,可制成冷阱、冷箱、冷槽、冷刀、冷帽、冷枕、冷床等,或用于通用的空调产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的控制方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包括制冷晶片1、散热器2、排风扇3,蓄能器4和控温电路5。晶片1装在蓄能器4上,控温电路5与晶片1电连接。其中,蓄能器4的腔体内安装有循环管路6,在循环管路6内,装有换能介质,循环管路串接有循环泵7并延长接至制冷受体,在制冷受体设有温度探头8,温度探头8与控温电路5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的实施例中,换能介质为防冻液,在其他的实施中,换能介质也可为水、蓖麻油、连苯或其中的一种。
参见图2和图3,控温电路5包括比较器51和与其相连的跟随器52,以及与跟随器52分别相连的显示器56和电子开关53;电子开关53依次接有间歇控制器54和可控硅开关55;跟随器52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53的输出端之间接有监视器57;温度探头8的输出端接至比较器51的输入端,可控硅开关55的输出端接至晶片1。
在本实用新型电子温控制冷器的实施中,电源的输入端接有输出电压为12V的稳压模块,在电子开关的输出端接有输出电压为9V的稳压模块。晶片1接有选择开关K1,间歇控制器54接有选择开关K2。温度探头8为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可控硅开关55为光电式可控硅开关。
下面说明控温电路5的工作过程如下参见图3,在由运放A1构成的比较器51中,温度探头8的输出端接至其正相输入端,其负相输入端接有温度设定电位器W。A2构成跟随器52。LED1和LED2构成显示器56。当被测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探头8的阻值增大,A1输出和A2输出a为高电平,“加热”显示LED2(黄)亮;此时,由G1、G2组成的电子开关53导通,b点输出高电平,开始加热。当被测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温度探头8的阻值变小,A1输出和A2输出a为低电平,“恒温”显示LED1(绿)亮;此时,由G1、G2组成的电子开关53截止,b点输出低电平,加热停止。
在由数字IC4060和4017构成的间歇控制器54中,4017的3脚输出间歇时间为1分钟的脉冲信号,经G3以光电式耦合至可控硅开关55,加热即间歇地进行。其15脚为复位端,接受循环进位脉冲信号的触发。循环进位脉冲信号由12脚和5脚经选择开关K2输入,其间歇时间的占空比分别为10∶1和6∶1。可控硅开关55的输出端和电源的输出端分别接至选择开关K1,当进行转换时,可恒定或者间歇加热晶片1。
监视器57由运放A3和A4及LED3(红)和LED4(红)构成。当无故障时,b点的电位加热时均为高电平,停止加热时均为低电平,LED3和LED4均不亮。当出现故障时,若a点为高电平,b点因G1或G2损坏而开路,或者b点之后电路有短路而为低电平时,c点为高电平,d点为低电平,则LED3亮,表示加热失灵;若a点为低电平,而b点因G1或G2损坏而为高电平时,c点为低电平,d点为高电平,则LED4亮,表示不应加热但因失灵而在继续加热。即LED3和LED4任一个发亮时均表示故障的发生,需要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不用制冷剂,不污染环境,功率大而无噪音,体积小而效率高,可广泛应用在电子和空间技术方面的冷却系统、测量分析和医学的实验室,用于恒温、冷却,可制成冷阱、冷箱、冷槽、冷刀、冷帽、冷枕、冷床等,或制成通用的空调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温控制冷器,包括一个以上的制冷晶片(1)和与其相连的散热器(2)和排风扇(3),其特征是还包括蓄能器(4)和控温电路(5),所述晶片(1)装在所述蓄能器(4)上,所述控温电路(5)与所述晶片(1)电连接;其中,所述蓄能器(4)的腔体内安装有循环管路(6)并在所述循环管路(6)装入换能介质,所述循环管路串接有循环泵(7)并延长接至制冷受体,在所述制冷受体处设有温度探头(8),所述温度探头(8)与所述控温电路(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换能介质为水、蓖麻油、连苯或防冻液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控温电路(5)包括比较器(51)和与其相连的电子开关(53);所述电子开关(53)依次接有间歇控制器(54)和可控硅开关(55);所述温度探头(8)的输出端接至所述比较器(51)的输入端,所述可控硅开关(55)的输出端接至所述晶片(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比较器(5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子开关(53)的输入端之间接有跟随器(52),所述跟随器(52)的输出端接有显示器(5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跟随器(5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子开关(53)的输出端之间接有监视器(5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在电源的输入端接有输出电压为12V的稳压模块,在电子开关的输出端接有输出电压为9V的稳压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晶片(1)接有加热方式的选择开关(K1),所述间歇控制器(54)设有间歇时间的选择开关(K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温度探头(8)为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温控制冷器,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可控硅开关(55)为光电式可控硅开关。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温控制冷器,包括一个以上的制冷晶片和与其相连的散热器和排风扇,还包括蓄能器和控温电路。晶片装在蓄能器上,控温电路与晶片电连接。其中蓄能器的腔体内安装有循环管路并在循环管路装入换能介质,循环管路串接有循环泵并延长接至制冷受体,在制冷受体处设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与控温电路相连。控温电路包括比较器、电子开关、间歇控制器和可控硅开关,温度探头的输出端接至比较器的输入端,可控硅开关的输出端接至晶片。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不用制冷剂,不污染环境,功率大而无噪音,体积小而效率高,是有广泛应用的新型的大功率制冷器产品。
文档编号F25B21/00GK2662156SQ20032012997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张建平 申请人:张建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