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06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特别是藉由一风扇,可使得蓄冷保温箱内的冷能加速流动,以达到加快预冷速度的预冷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运送物流业者,有时需要运送需要低温保存的货品,如食品..等,在运送途中无法一直利用电力,供给冷能,于是业者多使用附带有蓄冷器的保温箱来运送货品。蓄冷器的基本原理是先行保存冷能于蓄冷器中,在使用于低温容器时,在释放冷能来保持保温箱于低温状态,运送物流业者可以在保温箱内置入蓄冷器来维持长时间的低温状态,但是蓄冷器置入低温保温箱后,若放任蓄冷器利用自然对流,让蓄冷器的冷能扩散保温箱中,此时由于自然对流的因素无法快速使保温箱达到所需的低温状态,若要使保温箱达到所需的低温大约需要耗时30分钟或1小时之久,在讲求快速装卸用途的物流宅配,实在是一个莫大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可针对此问题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藉由该预冷装置可以提升蓄冷保温箱到达低温的速度。
实现上述目的的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包括一上盖和一风扇。其中该保温箱开设有一开口且摆置一具有镂空孔的蓄冷器,上盖具有一内层和一外层,该内、外层之间具有一隔热单元,该上盖呈一内凹部形状,当上盖覆盖于开口时,该保温箱和该上盖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风扇利用一支架架设于该内凹部中,且以马达使其运转,当上盖覆盖于保温箱的开口时,驱动该风扇,使其运作,藉此加速气体对流,可提升保温箱内低温的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上盖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预冷装置;11-上盖;111-外层;112-内层;113-隔热单元;12-风扇;13-温度传感器;14-握持装置;15-指示装置;16-温度控制器;17-凹孔;18-支架;19-马达;20-保温箱;21、21a-蓄冷器;22、22a-镂空孔;31-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冷装置应用于蓄冷保温箱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保温箱20一般可分为真空保温式或非真空保温式,真空保温式保温箱利用真空断热方式进行保温,而非真空保温式保温箱可以利用一些可隔热的材质制成进行保温,如PU发泡隔热方式,再将蓄冷器21置放于保温箱20内提供冷能,且保温箱20可以为矩形、圆形或其它的形状(可以依据使用需求而定)且开设有一开口23。在此实施例中,该蓄冷器21制作为一矩形板,可以平置/直置或斜放在保温箱20的开口23处,在蓄冷器21上开设数个镂空孔22,先行保存冷能于蓄冷器21,使用时将蓄冷器21置放于保温箱20内,藉由蓄冷器21释放冷能以维持保温箱20的低温,形成一蓄冷保温箱。本实用新型的预冷装置10包括有一上盖11、一风扇12、一温度传感器13、一握持装置14、指示装置15和一温度控制器16。上盖11具有内层112和外层111,且内层112与外层111之间具有一隔热单元113,该隔热单元113可采用真空隔热的方式、或是PU发泡隔热材质或其它具有隔热的材质制成。上盖11呈一内凹部形状,并与保温箱20的开口23相对应,恰可完全覆盖保温箱20的开口23。该风扇12利用支架18架设于上盖11的内层112,可平置、垂直放置,或是倾斜设置。该风扇12连接有一马达19,用以驱动风扇12运转。该支架18利用铁制网框固定风扇12。此外,马达19、温度控制器16与风扇12等构件可由一电源供应,亦即连结有一电源线31,以提供电源使该风扇12运转。
当将上盖11覆盖于保温箱20的开口23时,保温箱20和上盖11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且由于两者皆具有隔热功用,在该封闭空间中冷能不易损耗、消散。此外,在上盖11的外层111设有一握持装置14,可方便拿取上盖11,握持装置14可以为一把手或是设置复数个凹孔17(如图5所示)以方便使用者欲拿取上盖11时,可藉由凹孔17抓取上盖11。该温度传感器13连接于温度控制器16,温度传感器13设于外盖11的内层112,当上盖11盖于保温箱20的开口23,温度传感器13可用来检测封闭空间的温度,并且在封闭空间的温度到达所需低温时,温度控制器16会控制停止风扇12的运转且藉由指示装置15显示光亮或讯号,以告知使用者目前的温度已经到达所需的低温,其中,指示装置15可以为一LED或一LCD。
此较佳实施例中,预冷装置10工作时,蓄冷器21架设于保温箱的开口23处且平放于保温箱开口23,上盖11盖于保温箱20的开口23,使保温箱20和上盖11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当上盖11覆盖于开口23时,风扇12恰好位在蓄冷器21上方,并且蓄冷器21设有复数个镂空孔22,因此当马达19驱动风扇12运转时,风扇12的风会吹向蓄冷器21且通过镂空孔22,强制带动封闭空间的气体对流,以加速保温箱20到达所需要低温的速度并在到达所需的低温时,温度控制器16会自动停止风扇12的转动以及驱动指示装置15使其发光,以告知使用者目前保温箱的温度以到达所需的温度。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在图2中,风扇12为垂直置放于内层112,此种摆置方式亦可强制带动封闭空间的气体对流。
此外,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上盖11a的内凹部设有风扇12,该风扇12下方装置有一蓄冷器21a,风扇12与蓄冷器21a皆以支架18固定。该风扇12与蓄冷器21a间设有一安全网30,以避免蓄冷器21a碰触风扇12。该上盖11设有温度控制器16,且该风扇12上方设有温度检测器13,用以检测保温箱内部的温度状况。该温度控制器与风扇12等构件可由电源线31供应电源,可以随插随用方式使用预冷装置,此外蓄冷器的设有复数个镂空孔22a,以利风扇18的风通过蓄冷器21a,将蓄冷器21a的冷能快速送至保温箱20中。
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预冷装置应用于蓄冷保温箱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有鉴于风扇12的马达19在运转时,会产生热能,如此会消耗蓄冷器21的冷能,增加保温箱20到达所需要低温的时间,因此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将风扇12的马达19设于外盖11的外层,且以穿透外盖11的电线,连接风扇12以驱动风扇12,如此的配置可以减少马达19对冷能的消耗,风扇12还可以加速蓄冷保温箱到达所需要低温的速度。
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保温箱的开口上方安装该预冷装置,该预冷装置包括一上盖,具有一内层和一外层,该内、外层之间具有一隔热单元,该上盖呈一内凹部形状;以及一风扇,架设于该上盖的内凹部里。
2.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层设有一根据检测到的温度达到一预定值停止风扇运转的温度感测单元。
3.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设有一指示温度到达预定值的指示装置。
4.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设有至少一握持装置。
5.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由一马达驱动。
6.如权利要求5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设于该外层,且以穿透该上盖的一电线连接该风扇。
7.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层具有一对对称的供握持的凹持部。
8.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由一支架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或8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下方装置有一蓄冷器。
10.如权利要求9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与蓄冷器间设有一安全网。
11.如权利要求10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有一握持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有一温度控制器。
13.如权利要求12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上方设有一温度感测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2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连结有一电源线。
15.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扇面是水平的。
16.如权利要求1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扇面是垂直的。
17.如权利要求6的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设于上盖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蓄冷保温箱的预冷装置,由一上盖和一风扇组成,上盖具有一内层和一外层,内、外层之间具有一隔热单元,上盖呈一内凹部形状,当该上盖覆盖于该保温箱的开口时,该保温箱和该上盖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且风扇利用一支架架设于上盖的内层,藉由马达使其运转,可以加强蓄冷保温箱内既有或外加蓄冷器的释冷,而使其冷能流通,以加速蓄冷保温箱到达低温的速度。
文档编号F25D11/02GK2672579SQ200320131799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
发明者郭儒家, 钟震麒, 黄火土, 林志杰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