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过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63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的过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的是空调,特别涉及的是本发明是中央空调的过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吸入室内的热空气后用低温冷媒与之进行热交换,把热交换后的低温空气排向室内的设备。空调通过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通过进行与上述过程相反的作业加热室内空气。空调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形成一种回路。
最近,市场上还出现了具有空气过滤和除湿等多种附加功能的空调。这种空调是将室内污染的空气过滤后,排出干净的空气。也可以吸入潮湿空气后,进行除湿,排出干燥的空气。
众所周知,空调大体上可分为分体型空调和一体型空调。分体型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相互独立,并分别设置于室内和室外。一体型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形成一体。
最近,在一个家庭中需要设置两台以上的空调或在具有多间办公室的建筑物中每间办公室都需要设置空调时,通常设置中央空调。这种中央空调在一个室外机上连接数个室内机,其效果与设置数个室外机的效果相同。
图1为传统的中央空调设置状态示意图。图2为传统中央空调结构及冷媒流动状态的框图。如图所示,室外机1由压缩机10、存储罐15、以及室外热交换器组成。室内机50由室内热交换器60、以及膨胀阀70等组成。
这种中央空调,一个室外机1上连接有数台室内机50。室外机1和室内机50之间连接有内部压力比较高的高压管80和内部压力比较低的低压管90。
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进行制冷作业时,室外机1的室外热交换器30作为冷凝器工作,让压缩机10供应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发生冷凝。冷凝的冷媒流经膨胀阀70时,被膨胀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状态,流向室内热交换器60。
随着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流入室内热交换器60的冷媒,逐渐变换成低温低压的气液并存的2相冷媒。这种冷媒流过存储罐15后重新流进压缩机10。由此完成冷媒的1回制冷循环。
下面对空调的制热作用进行说明。这时,冷媒的流动方向和热交换器的作用与制冷时的情况相反。即,压缩机10压缩的冷媒按存储罐15->室内热交换器60->膨胀阀70->室外热交换器30的顺序流动。
室内热交换器60起冷凝器作用,让流过其内部的高温高压冷媒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0起蒸发器作用,让其内部的低温低压冷媒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如图2所示,室外机1形成有过冷却机20。过冷却机20用于进一步冷却已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中进行热交换的冷媒。过冷却机20具有双重管结构,设置在与室外热交换器30出口侧连接的室外高压管80的任意位置上。
即,室外高压管80位于过冷却机20的内侧,位于过冷却机20的外侧形成有回流管21。回流管21从过冷却机20的出口分支而成。回流管21上设有通过膨胀冷却冷媒的过冷却膨胀阀23。
这时,从过冷却机20排出的冷媒,有一部分流入回流管21,并流过过冷却膨胀阀23时被冷却。冷却的冷媒回流过冷却机20时,让内侧的冷媒得到进一步冷却。从过冷却机20流出的回流冷媒,重新流进存储罐15,供应到压缩机10,进行循环。
在上述过冷却机20的出口,设有液管温度传感器22。液管温度传感器22对室外机1排出的冷媒,进行温度检测。过冷却膨胀阀23的出口,设有过冷却入口传感器24,对流入过冷却机20的回流冷媒,进行温度检测。流通着过冷却机20排出的回流冷媒的回流管21上,设有过冷却出口传感器25。
流过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冷媒,通过中央部流通,其外部反向流通着被膨胀阀(图略)膨胀的低温冷媒,让冷媒温度更加降低。
过冷却机20的一侧,即把室外热交换器30排出的冷媒导向室内机50的室外高压管80的一侧,设有干燥机26。干燥机26除去流通在室外液管80的冷媒含有的水分。
图3至图5为传统室外机1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下方形成有底盘2。底盘2上安装有多个部件。底盘2的前端,设有形成正面外观的正面面板4。正面面板4由上侧的正面上部面板4’和下侧的正面下部面板4”组成。
在正面下部面板4”上,设有配管支架4”a。即,正面下部面板4”的下端部被切开一部分,并用配管支架4”a封闭切开的部分。配管支架4”a使高压管80和低压管90由此通过,并与室内机50连通。
正面上部面板4’和正面下部面板4”之间设有中央支架6,导向其安装。正面上部面板4’的上端还设有上部支架6’。在上部支架6’上,组装电机座48’的前端。
正面面板4的左右侧,即底盘2的前端左右侧角部,设有前方框架8。前方框架8按上下方向形成,对正面面板4和侧面格栅34进行支撑。
在底盘2上,设有压缩机10。压缩机10把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即,右侧的压缩机为定速压缩机10’,左侧的压缩机为变速压缩机10”。
压缩机10的一侧分别设有分油器12。分油器12从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中,分离出润滑油,向压缩机10回流。
在底盘2的左侧后端,按一定高度设置阀门支撑台14。阀门支撑台14的上端,分别设有充冷阀16。
在底盘2的中央部,即,定速压缩机10’和变速压缩机10”之间,设有存储罐15。存储罐15截留液态冷媒,只让气态冷媒流入压缩机10。
压缩机10的上侧,设有控制箱22。在控制箱22中,虽然没有图示,但设有变压器和电容等控制部件和电路板。控制箱22具有前方开放的长方体纸箱的形状,其正面设有控制部罩22’,封闭内部空间。
底盘2的侧端部和后端部,设有室外热交换器30。室外热交换器30让流动在其内部的冷媒和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成双设在左右侧。
即左侧设有“”形状的(俯视时)左侧室外热交换器30’,右侧设有“”形状右侧热交换器30”。室外热交换器30的入口,设有导流冷媒流入的管组合体32,出口设有接收器33。
底盘2的左侧端和右侧端设有侧面格栅34,后端设有背面格栅36。背面格栅36的数量为一对,与室外热交换器30对应。即,背面格栅36由设置在左侧室外热交换器30’后方的左侧背面格栅36’和右侧热交换器30”后方的右侧背面格栅36”组成。
左侧背面格栅36’和右侧背面格栅36”之间设有固定背面格栅36的背面框架38。底座2的后端左右侧角部,分别形成有后方框架38’。
室外机1的顶面外观由顶面面板40形成。顶面面板40具有与底盘2对应的矩形平板形状,在其中心的左右侧形成有一对通气孔40’。
通气孔40’的顶面设有导流口42。导流口42具有向上突出的圆筒形状,导流被送风扇46排出的空气流动。导流口42的顶端设有排出格栅44。
导流口42的内侧设有送风扇46。送风扇46在下部的扇电机48作用下进行旋转,起排出空气的作用。扇电机48设置在电机座48’上。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传统空调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技术中,室外热交换器30排出的液态冷媒,通过高压管80,流进过冷却机20内部,冷媒的一部分流经回流管21,被过冷却膨胀阀23膨胀后,回流过冷却机20,冷却冷媒。
因此,流进回流管21的液态冷媒中,气态冷媒也和液态冷媒一起流过过冷却膨胀阀23,被膨胀,导致过冷却膨胀阀23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在高压管一侧形成暂存冷媒的冷媒缓冲部,并横穿其内部设置回送管的空调的过冷却结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的过冷却结构,包括有冷媒缓冲部和回送管,暂存流动冷媒的冷媒缓冲部形成在室外液管上;回送管横穿冷媒缓冲部内部。
在所述回送管的内部,回流着流过室外液管冷媒中的一部分冷媒。
所述冷媒缓冲部的直径大于室外液管的直径,其冷媒流入口形成在上端,冷媒排出口形成在下端。
所述冷媒缓冲部中同时存在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
在所述回送管的一侧,设有过冷却膨胀阀,通过膨胀把液态冷媒转换成低温气态冷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室外液管的一侧,形成暂存冷媒的冷媒缓冲部,室外液管横穿冷媒缓冲部内部并设置回送管,让过冷却结构具有原先的冷却机和输液器结合。增加了输液器的功能,只让液态冷媒流入过冷却阀,发生膨胀,让冷媒缓冲部的内部同时存在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由此起缓冲作用。不受冷媒注入量的影响,提高空调整个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空调的效率。


图1为传统的中央空调设置状态示意图;图2为传统中央空调结构及冷媒流动状态的框图;图3为传统空调室外机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传统空调室外机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传统空调室外机拆卸正面面板后的内部结构正视图;图6为本发明空调设置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央空调结构及冷媒流动状态的框图;图8为本发明空调室外机更详细的构成图;图9为本发明空调室外机外观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空调室外机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中央空调室外机拆卸正面面板后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附图主要部件备注>
100室外机 102室外电磁膨胀阀110底盘 112正面面板114正面格栅 116正面上部支架120定速压缩机 120’变速压缩机120a冷媒喷射器121匀油管121’匀油管温度传感器 122分油器123回油管 124四向阀126阀门支撑台 128充冷阀130冷媒缓冲部 130’回送管132存储罐 134、134’正面框架136中央框架 140左侧控制箱140’右侧控制箱 142变压器144电容 146发热元件板146’散热部 148散热扇150挡板 152空气导流孔
154空气导流罩160顶面面板162通气孔164导流口166排出格栅 170送风扇172扇电机174电机座180室外热交换器 182正面热交换器184背面热交换器 186排水盘188侧面面板 190背面格栅192背面面板 194背面上部支架196后方框架 200室内机202室内热交换器 204膨胀阀206室内电磁膨胀阀210共同液管210’分支液管210”室外液管212共同气管 212’分支气管212”室外气管214高低压共同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图6为本发明空调设置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央空调结构及冷媒流动状态的框图。如图所示,室外机100由定速压缩机120、变速压缩机120’、存储罐132、室外热交换器180、以及室外电磁膨胀阀102(LEVlinearexpansion valve,下面简称为“室外LEV”)组成。室内机200由室内热交换器202、膨胀阀204、室内电磁膨胀阀206(LEVlinear expansion valve,下面简称为“室内LEV”)(未图示)组成。
中央空调,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室外机100上,连接着多个室内机200。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之间设有作为单一配管的共同液管210以及作为单一配管的共同气管212。共同液管210内流通着液态冷媒,而共同气管220内部流通着气态冷媒。为了保持冷媒的均衡,两个以上的室外机100之间,设有连通各室外机的高低压共同管214。
高低压共同管214连通多台室外机100的各室外热交换器180的入口,让冷媒同样多地流入每台室外机100的热交换器180,可保持室外机100相互之间的冷媒均衡和提高整体热交换效率。高低压共同管214内部,按制冷或制热,流通高压或低压冷媒。
在室内机200上,分别设有流通液态冷媒的分支液管210’和流通气态冷媒的分支气管212’。分支液管210’和分支气管212’分别与共同液管210和共同气管212连通。
上述多条分支液管210’和分支气管212’的直径,按连接的室内机200容量各不相同。在室内LEV206的作用下,调节各室内机200的冷媒供应量。
室外机100形成有流通液态冷媒的室外液管210”和流通气态冷媒的室外气管212”。这种室外液管210”和室外气管212”与共同液管210和共同气管212连通。
图8到图11为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形成底面的底盘110设置在最下端,支撑各种部件。这种底盘110的前端,设有形成正面下部外观的正面面板112。
正面面板112的上侧设有正面格栅114。通过正面格栅114吸入外部空气,并让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80。上述正面格栅114的上侧还设有正面上部支架116。而正面上部支架116的下方与电机座174的前端组装在一起。
底盘110的上面,设有压缩机120、120’。把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压缩机120、120’,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即,右侧设有转速不变的定速压缩机120,左侧设有作为可变速热泵(Variable Speed Heat Pump)的变速压缩机120’。
压缩机120、120’的入口侧,设有冷媒喷射器120a。冷媒喷射器120a,根据压缩机120、120’的运行状况,如果出现过热现象,则通过供应冷媒防止压缩机的损伤。这里使用的冷媒是室外热交换器180排出的冷媒。
上述定速压缩机120和变速压缩机120’之间,设有匀油管121,连通定速压缩机120和变速压缩机120’。如果某一侧压缩机出现供油缺乏现象,则可以通过匀油管121补充来自其他压缩机的润滑油,防止因润滑油缺乏而使压缩机120、120’损伤。
压缩机120、120’通常使用噪音低效率高的涡轮压缩机。变速压缩机120’是按负载功率,调节其转速的变速涡轮压缩机。当使用室内机200数量少,负载功率低时,首先会启动变速压缩机120’。如果负载功率逐渐增加,用变速压缩机120’无法进行所需作业时,则启动定速压缩机120。
定速压缩机120和变速压缩机120’的出口侧,分别设有压缩机排出温度传感器120b、120’b和分油器122。压缩机排出温度传感器120b、120’b用于检测压缩机120、120’排出的冷媒温度。分油器122可从压缩机120、120’排出的冷媒中,分离润滑油,并回收给压缩机120、120’。
即,上述压缩机120、120’工作时,会产生摩擦热,导致温度上升。因此,利用润滑油冷却压缩机。但润滑油中的一部分会与冷媒一起通过压缩机120、120’的出口被排出。分油器122把冷媒中的润滑油分离后,压缩机120、120’通过回油管123回收。
分油器122的出口侧,还设有单向阀122’,防止冷媒的倒流。即,只有定速压缩机120或变速压缩机120’中的某一个进行工作时,防止冷媒倒灌到处于停止状态的压缩机120、120’内部。
分油器122通过配管与四向阀124连通。四向阀124根据制冷或制热作业,转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其各通口分别连接在压缩机120、120’的出口(或分油器)、压缩机120、120’的入口(或存储罐)、室外热交换器180、以及室内机200上。
上述定速压缩机120和变速压缩机120’排出的冷媒汇流后,流进四向阀124。四向阀124的入口,设有高压传感器124’。高压传感器124’用于检测压缩机120、120’排出的冷媒压力。
另外,在四向阀124两端,设有热气(hot gas)管125。在热气管125的作用下,从分油器122流入四向阀124的冷媒,有一部分直接流入存储罐132。
空调进行工作时,如果需要提高流入存储罐132的低压冷媒压力,则通过上述热气管125把压缩机120、120’排出的高压冷媒,直接供向存储罐132。热气管125上设有热气阀125’。热气阀125’为一种侧流阀。
底盘110的上面前半部中央,设有阀门支撑台126。阀门支撑台126用于支撑上述室外液管210”、室外气管212”、高低压共同管214。服务阀128也设在阀门支撑台126上。另外,被阀门支撑台126支撑的配管210”、212”、214通过侧面面板188的配管出入口188’穿出,与室内机200连接。
底盘110的顶面左侧后端部,设有冷媒缓冲部130。冷媒缓冲部130对流动在室外液管210”中的冷媒进行过冷却处理。冷媒缓冲部130进一步冷却已在室外热交换器180中热交换的冷媒,设置在与室外热交换器180出口侧连接的室外液管210”的任意位置。
冷媒缓冲部130是室外液管210”扩展后形成的管道,其中央形成有回送管130’。回送管130’横穿冷媒缓冲部130内部。冷媒缓冲部130的内部同时存在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上述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被分离成上下两层,冷媒缓冲部130使液态冷媒不对注入到室内机200的冷媒产生影响而起到缓冲作用。
冷媒缓冲部130的冷媒流入口130a,即冷媒从室外热交换器180通过室外液管210”流入的入口,形成在上端。冷媒缓冲部的冷媒排出口130b,即向室内机200排出冷媒的出口,形成在下端,让上述冷媒流入口130a位于比冷媒排出口130b高的位置。
与冷媒缓冲部130出口连接的室外液管210”上,分叉形成回送管130’。回送管130’把从室外热交换器180排出后流动在室外液管210”中的冷媒,回流到冷媒缓冲部130内部。
在回送管130’上,设有过冷却膨胀阀130’a,通过膨胀液体冷媒,把冷媒变换成低温气态冷媒。上述过冷却膨胀阀130’a可以调节通过回送管130’回流的冷媒量。从而达到控制流向室内机200的冷媒具有使用者期望的温度。即,通过回送管130回流的冷媒量越大,流过冷媒缓冲部130后的冷媒温度会越低。
从冷媒缓冲部130排出的冷媒,有一部分流入回送管130’,并流过过冷却膨胀阀130’a时被膨胀成低温气态冷媒。冷却的气态冷媒通过冷媒缓冲部130流动时,通过热交换,让流动在冷媒缓冲部130内的冷媒被进一步冷却。
热交换器180排出的液态冷媒,流过冷媒缓冲部130时,通过热交换得到进一步冷却后,被供应到室内机200。从冷媒缓冲部130流出的回流冷媒,流进存储罐132,进入压缩机120、120’,重新进行循环。
冷媒缓冲部130的一侧,即把室外热交换器180排出的冷媒导向室内机200的室外液管210”的一侧,设有干燥机131。干燥机131除去流通在室外液管210”的冷媒含有的水分。
底盘110的中央部,即定速压缩机120和变速压缩机120’之间,设有存储罐132。存储罐132截留液态冷媒,只让气态冷媒流进压缩机120、120’。
即,从上述室内机200流入的冷媒中,没有蒸发成气态的液态冷媒,如果直接流入到压缩机120、120’,则会增加压缩机120、120’的负载有可能造成压缩机120、120’的损坏。
流入存储罐132内部的冷媒中,没有蒸发成气态的液态冷媒,其比重会大于气态冷媒。因此液态冷媒会储存在存储罐132的底部,只有气态冷媒流入压缩机120、120’内部。另外,在存储罐132的入口侧分别设有对吸入的冷媒检测温度的吸入配管温度传感器132’和检测冷媒压力的低压传感器132”。
底盘110的前端两侧,分别形成有前方框架134、134’。前方框架134、134’按上下方向形成在上述底盘110的前端。被分为设在左侧端的前方左侧框架134和设在右侧端的前方右侧框架134’。
前方框架134、134’用于支撑正面上部框架116、正面格栅114、以及控制箱140、140’。前方左侧框架134和前方右侧框架134’的中央,形成有左右方向上的中央框架136。
中央框架136的下部,设有控制箱140、140’。控制箱140、140’成双左右侧设置。左侧控制箱140通过合叶140a固定在上述前方左侧框架134上,右侧控制箱140’通过合叶140’a固定在前方右侧框架134’上。
控制箱140、140’具有前方开口的长方箱体的形状,其前方被正面面板112封闭。左侧控制箱140上设有变压器142、电容144的控制部件和发热元件板146。
发热元件板146的背面,形成有散热部146’。散热部146’由散热片组成。左侧控制箱140的背面上端,设有散热扇148。散热扇148为横流扇。散热扇148吸入空气后向上排出,加快散热部146’的热交换,冷却发热元件板146。
控制箱140、140’的侧端通过合叶140a、140’a被分别安装在上述前方框架134、134’上,合叶140a、140’a可以以转轴为中心向前进行旋转。当需要进行内部各部件检修时,只要把控制箱140、140’向前转动后,即可方便进行作业。
中央框架136上,设有挡板150。上述挡板150把室外机100内部空间划分成上侧空间和下侧空间。即,设置上述压缩机120、120’和控制箱140、140’等的下侧空间和设置室外热交换器180的上侧空间。
与控制箱140、140’相同,挡板150也分别设置在左右侧。挡板150由水平部150’和倾斜部150”组成。水平部150’形成在中央框架136的后方。倾斜部150”从水平部150’的后方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
在左侧挡板150的水平部150’上,形成有空气导流孔152,而空气导流孔152的上侧,设有空气导流罩154。空气导流罩154的前方和上方处于封闭状态,其后方处于开放状态,把底部的散热扇148吹送的空气,导流到后方。
室外机100的顶面外观由顶面面板160形成。顶面面板160为矩形平板,成双形成在左右侧。在顶面面板160上,形成有通气孔162。通气孔162的边缘部位向下延伸后,形成圆筒状导流口164。导流口164一体形成在顶面面板160上,由塑料材质制成为宜。
导流口164把送风扇170吹送的空气,向外导流。导流口164的上侧,即通气孔162上,形成有与通气孔162对应一致的圆形排出格栅166。
导流口164的内侧,设有送风扇170。送风扇170被其下方的扇电机172驱动,把空气排向上方。电机172在接通电源后,进行旋转,带动送风扇170进行旋转,把空气排向上方。
扇电机172被电机座174固定。电机座174由矩形平板状固定板174’和支撑固定板174’的支撑台174”构成。支撑台174”成双形成在左右侧。在一双支撑台174”的中央,安装有固定板174’。支撑台174”的前端和后端向上弯曲,分别固定在正面上部支架116和背面上部支架194上。
顶面面板160的下部前后成双设有室外热交换器180。室外热交换器180让流过内部的冷媒和外部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即,室外热交换器180由设置在顶面面板160前端下侧的正面热交换器182和设置在上述顶面面板160后端下侧的背面热交换器184构成。
正面热交换器182的下半部向后弯曲。即,正面热交换器182由从正面面板112的前端向下延伸一定长度的垂直部182’和从垂直部182’的下端向后弯曲,按一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部182”构成。
上述倾斜部182”的下端和上述背面热交换器184的下端处于相邻位置。热交换器180的下端与底盘110相隔一定距离。热交换器180的侧面,还形成有管组合体180’。管组合体180’把压缩机120、120’供应的冷媒分配到热交换器180各部。
室外热交换器180的内部,设有检测热交换器温度的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80a。室外热交换器180的外部,设有检测外部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180b。
室外热交换器180的下端,设有排水盘186。排水盘186长长地形成在左右方向上,把室外热交换器180产生的冷凝水收集后,向侧方排出。
底盘110上面的左侧和右侧,设有侧面面板188。侧面面板188形成室外机100的侧面外观。其下端部的前后方分别形成有配管出入口188’。
底盘110的后端,设有背面格栅190。背面格栅190的大小与背面热交换器184相对应。该背面格栅190的下侧,设有背面面板192。
背面格栅190的上端,按左右方向长长地形成有背面上部支架194。背而上部支架194支撑电机座174的支撑台174”后端。
底盘110的后端角,设有后方框架196。后方框架196沿上下方向形成,支撑背面格栅190、背面面板192及顶面面板160。
下面,参照附图7到11,对本发明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空调中,在一个室外机100上,连接多台室内机200,可以按使用者的选择让一部分或全部室内机200进行工作。
空调进行制冷工作时,室外电磁膨胀阀102开放,冷媒在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之间流动。这时,在室内电磁膨胀阀206调节冷媒量,而不使用的室内机200室内电磁膨胀阀206处于封闭状态。
首先,说明室外机100中的冷媒流动。流入室外机200的气态冷媒流过四向阀124后,流进存储罐132。存储罐132排出的气态冷媒,流进压缩机120、120’。供向压缩机120、120’的冷媒不足或压缩机120、120’过热时,由冷媒喷射器120a供应冷媒。
压缩机120、120’压缩的冷媒,被排到排除口,流过分油器122。分油器122分离冷媒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123由压缩机120、120’回收。
即,上述压缩机120、120’压缩冷媒时,冷媒中会混进部分润滑油。润滑油是液体,而冷媒是气体状态。因此可以用作为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分油器122进行分离。
另外,连接上述定速压缩机120和变速压缩机120’的匀油管121可以使两侧压缩机120、120’的内部润滑油保持平衡。
流过上述分油器122的冷媒,流经上述四向阀124后,流入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80。室外热交换器180作为冷凝器(制冷时)工作,让冷媒通过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成液态冷媒。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80的冷媒,流经冷媒缓冲部130时,被进一步冷却。
即,冷媒缓冲部130排出的冷媒,一部分流进回送管130’后,在流过过冷却膨胀阀130’a时被膨胀成低温气态冷媒。低温气态冷媒顺着回送管130’回流冷媒缓冲部130内部时,通过热交换,让冷媒缓冲部130内的冷媒得到进一步冷却。
上述冷媒缓冲部130的冷媒,流经用于除去冷媒水分的干燥机131后,再通过室外液管210”共同液管210和分支液管210’流入室内机200。另外,流过压缩机120、120’的冷媒,有一部分通过高低压共同管214,流入其他室外机100。
供应到其他室外机100的冷媒,通过高低压共同管214流进停止工作的室外机100室外热交换器180,这样,不仅使整体冷媒保持压力均衡,并使停止工作的室外机100热交换器180也进行一定程度的热交换。
通过共同液管210的冷媒由各分支液管210’分别供应到各室内机200。在冷媒经过膨胀阀204时被减压,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202中进行热交换。这里,室内热交换器202起蒸发器作用,让冷媒通过热交换变成低压气体。
从上述各室内热交换器202排出的冷媒,流经分支气管212’,汇集在共同气管212,再经室外气管212”流到室外机100,然后通过四向阀124流进存储罐132。
在存储罐132未蒸发的液态冷媒被截留,只让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120、120’。通过上述过程,结束制冷循环。
进行制热作业时,冷媒按与制冷循环过程中相反的方向进行循环。室内机200的室内电磁膨胀阀206被打开,用室外电磁膨胀阀102调节冷媒量。
下面,对室外机的空气流动状态,进行说明。随着电源被接通,电机172进行工作,驱动送风扇170旋转。在送风扇170的吸引下,外部空气通过正面格栅114和背面格栅190流入。
流入室外机100内部的空气,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80时,进行热交换。这里,空调作为制冷机工作,外部空气从室外热交换器180吸收热量,变成高温空气。相反,空调作为制热机工作时,外部空气被室外热交换器180吸收热量,变成低温空气。
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80经过热交换的空气被送风扇170向上吹。这时,由导流口164导流,使空气被排出。
本发明的权利请求范围不仅限定在上述实施例。如果是具有本行业基本知识的人员,则可以在上述技术范围内,进行很多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的过冷却结构,包括有冷媒缓冲部和回送管,其特征是暂存流动冷媒的冷媒缓冲部形成在室外液管;回送管横穿冷媒缓冲部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的过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回送管的内部,回流着流过室外液管冷媒中的一部分冷媒。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的过冷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媒缓冲部的直径大于室外液管的直径,其冷媒流入口形成在上端,冷媒排出口形成在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所述的空调的过冷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媒缓冲部中同时存在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所述的空调的过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回送管的一侧,设有过冷却膨胀阀,通过膨胀把液态冷媒转换成低温气态冷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的过冷却结构,包括有冷媒缓冲部和回送管,暂存流动冷媒的冷媒缓冲部形成在室外液管;回送管横穿冷媒缓冲部内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室外液管的一侧,形成暂存冷媒的冷媒缓冲部,并横穿其内部设置回送管,让过冷却结构具有原先的冷却机和输液器结合。从而,增加了输液器的功能,只让液态冷媒流入过冷却阀,发生膨胀,让冷媒缓冲部的内部同时存在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由此起缓冲作用。不受冷媒注入量的影响,提高空调整个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空调的效率。
文档编号F25B40/00GK1752610SQ20041007210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4日
发明者金秉淳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