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73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加热机构通电使其发热而使制冰部上生成的冰块脱离的自动制冰机。
背景技术
自动制造大量冰块的自动制冰机,在制冰部中配置有从具备压缩机或冷凝器等的冷冻系统导出的蒸发管,向由循环供给到该蒸发管中的制冷剂冷却的上述制冰部供给制冰水,从而生成冰块,将所获得的冰块剥离而使其落下、排出。该自动制冰机具备用于储存规定量的制冰水的制冰水箱,在制冰运转时通过用循环泵压送而将箱中的制冰水供给到制冰部,将未到达结冰程度的制冰水回收到上述箱中后,再次向制冰部送出。并且,制冰运转继续进行,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制冰水箱中的水位减少到了预先设定的规定下位水位时,判断为制冰部的制冰结束,从制冰运转转移到除冰运转,通过冷冻系统的阀切换而将从压缩机排出的热气供给到上述蒸发管,并且,将来自外部水源的水作为除冰水散布供给到制冰部,促进与冰块之间的结冰面的融化(例如参见日本实公平3-17187号公报)。
如上所述那样,在除冰运转之际兼用热气与除冰水的自动制冰机中,除冰运转的时间较长,在单位时间的制冰能力上存在界限。另外,由于使用除冰水从而消耗水量较多,存在着运行成本较高的难点。
因此,以往进行了利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0155467号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来缩短除冰运转所需时间的尝试。即,通过金属板和加热器构成上述制冰部,在制冰运转时在加热器上生成冰块,在除冰运转之际对该加热器进行通电而使其发热,由此融化加热器与冰块之间的结冰面,使冰块从制冰部脱离而进行除冰,根据该方案能够缩短除冰运转并且不需要除冰水。
然而,在由金属板及加热器构成上述制冰部的情况下,在对该加热器进行通电时,需要防止电流流向金属板,从而在该金属板与加热器之间设置绝缘层。这里,作为在上述金属板与加热器之间设置绝缘层的方法,考虑使用环氧树脂等粘接剂将树脂件粘合在金属板与加热器之间。但是,在由粘接剂粘贴树脂件的构成中,由于对上述加热器通电而使其发热时的热影响以及长时间后粘接剂的变质、或者因加热及冷却引起的树脂件的膨胀/收缩等,有可能在金属板与树脂件之间、或树脂件与加热器之间产生剥离。如果这样绝缘层与金属板或加热器发生剥离,则会在它们之间形成空气层,由此难以对在制冰运转时生成冰块的加热器进行冷却,进而导致制冰效率降低。
另外,在金属板与加热器之间的绝缘不充分的情况下,对该加热器进行通电时,会使加热器的发热效率降低,并且会导致制冰机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适当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制冰板与绝缘层以及绝缘层与加热机构的剥离、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制冰运转的自动制冰机。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使金属板与加热机构绝缘的自动制冰机。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理想地实现预期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在制冰部具备蒸发器和电气加热机构,在制冰运转时将制冷剂循环供给到所述蒸发器中而对所述制冰部进行冷却,并且,将制冰水供给到该制冰部而生成冰块,在除冰运转时对所述加热机构通电而使其发热,使冰块从所述制冰部融化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部包括固定所述蒸发器的金属板、所述加热机构、和夹设在蒸发器以及加热机构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被热压接在金属板以及各加热机构上。
进而,同样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理想地达到预期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在制冰部具备蒸发器和电气加热机构,在制冰运转时将制冷剂循环供给到所述蒸发器中而对所述制冰部进行冷却,并且,将制冰水供给到该制冰部而生成冰块,在除冰运转时对所述加热机构通电而使其发热,使冰块从所述制冰部融化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部包括固定所述蒸发器的金属板、加热机构、和夹设在金属板以及加热机构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加热机构的外部轮廓位于所述绝缘层的外部轮廓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由于是在不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使金属板、绝缘层及各加热机构热压接而进行层叠,所以,不会因对加热机构通电而使其发热时所产生的热量使粘接剂变质而导致金属板与绝缘层及加热机构分离,能够可靠地冷却加热机构而进行稳定的制冰运转。因此,在制冰运转时能有效地冷却加热机构,不会使制冰效率降低。
另外,根据本申请另一发明的自动制冰机,将金属板、绝缘层及各加热机构层叠,并且使加热机构的外部轮廓位于绝缘层的外部轮廓的内侧,所以,能可靠地防止金属板与加热机构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金属板与加热机构之间的绝缘,能够防止在对该加热机构通电时加热机构的发热效率降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制冰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3为表示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制冰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加热器的控制电路的概略电路图。
图5为表示变形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制冰部的横剖俯视图,(a)示出了通过多次弯曲由单一的板部件构成的制冰部、而划分出多个制冰区域的情况,(b)示出了在板部件上立设壁部件而划分出多个制冰区域的情况。
图6为表示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制冰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作为实施例的自动制冰机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概略构成,在大致垂直地配置于制冰室内的制冰板(制冰部)10的背面上,紧贴固定有从冷冻系统13导出并在横向上蜿蜒的蒸发管(蒸发器)14,在制冰运转时使制冷剂循环而对制冰板10进行强制冷却。在该制冰板10的正下方,以倾斜姿势配置有引导板18,该引导板18将通过除冰运转而从该制冰板10融化脱离的冰块M引导到配置于斜下方的储存器16中。在该引导板18上穿设有多个通孔(未图示),制冰运转时供给到上述制冰板10的制冰面(前表面)上的制冰水通过该引导板18的通孔而被回收并储存到位于下方的制冰水箱20中。
从上述制冰水箱20经由循环泵PM导出的制冰水供给管22,与设置在上述制冰板10上方的制冰水散布器24连接。在该制冰水散布器24上穿设有多个散水孔,使在制冰运转时被从箱20泵压送来的制冰水从上述散水孔散落到上述制冰板10的被冷却至结冰温度的制冰面上,在该制冰面上生成所需形状的冰块M。如图1所示那样,与外部水源连接的供水管26来到上述制冰水箱20的上方,在制冰运转时根据减少的制冰水箱20内的水量适当地开放供水管26的阀WV,以使该制冰水箱20内储存规定量的制冰水。
如图1所示那样,在上述冷冻系统13中,被压缩机CM压缩了的气化制冷剂,经过排出管30而在冷凝器32中冷凝液化,由膨胀阀34减压后流入到上述蒸发管14中,在蒸发管14中迅速膨胀蒸发,与上述制冰板10进行热交换,而使该制冰板10冷却到冰点下。在该蒸发管14中蒸发后的气化制冷剂,反复进行经过吸入管36回归到压缩机CM中的循环。图中的附图标记FM表示冷凝器32用的冷却风扇。
上述制冰板10,通过以在左右方向上邻接的方式配置N个制冰部件11而构成(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如图2或图3所示那样,各制冰部件11,由在上下方向上以规定长度延伸并固定在上述蒸发管14上的板状主体11a、和在该板状主体11a的宽度方向两侧向前方(从蒸发管14离开的方向)弯曲形成的一对侧板11b、11b形成,在横截面上呈大致コ字形。即,由上述板状主体11a和侧板11b、11b划分出生成冰块M的制冰区域A。这里,上述各制冰部件11,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以规定角度向前方倾斜。另外,上述两侧板11b、11b被弯曲成,以规定角度朝彼此相互离开的方向倾斜,各制冰部件11随着从上述板状主体11a朝向各侧板11b的前端部而扩开。另外,板状部件11a与各侧板11b的弯曲部位以所要求的半径形成为带圆弧的形状。
另外,上述各制冰部件11,通过层状地重叠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由金属片构成的第1~第N加热器(加热机构)H1~HN而构成,该加热器H1~HN形成制冰面,通过对各加热器H1~HN通电使其发热,而使其与冰块M之间的结冰面融化,冰块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在实施例中,作为上述金属板12a,采用厚度为300μm的不锈钢材料(SUS 304),并且,作为上述绝缘层12b,采用厚度为25μm的热熔接性的聚酰亚胺膜,作为上述第1~第N加热器H1~HN,采用厚度为38μm的不锈钢材料(SUS304)。
这里,上述各制冰部件11,在形成为平板状的上述金属板12a和上述加热器H1~HN之间夹设有上述绝缘层12b,通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例如,4MPa,350℃)使金属板12a与绝缘层12b以及绝缘层12b与加热器H1~HN分别热压接而形成为层叠体。形成层叠体时的压力以及温度条件根据所采用的绝缘层12b而适当地进行选择。并且,弯曲上述层叠体,形成上述板状主体11a和左右的侧板11b、11b,此后在上述板状主体11a的背面侧焊接上述蒸发管14。即,如图2或图3所示那样,上述制冰板10,以从上述蒸发管14起依次为上述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加热器H1~HN的方式,将各制冰部件11固定到该蒸发管14上。因此,在制冰运转时,在上述各加热器H1~HN的表面(制冰面)上生成冰块M。加热器H1~HN,只要形成在生成冰块M所需最低限度的范围内即可。另外,作为将上述蒸发管14固定到上述金属板12a上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焊接,可以利用熔接等伴随着加热进行固定的各种公知的固定方法对两部件12a、14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金属板12a或加热器H1~HN的材质,并不限定于上述不锈钢材料,也可适当地选择铜、铝、铁等金属、或其它合金等。另外,作为上述绝缘层12b,并不限于上述的聚酰亚胺膜,可以适当采用各种非导电性的树脂材料。这里,作为上述绝缘层12b,优选地可采用下述膜状的层其是能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热压接在上述金属板12a或加热器H1~HN上的热熔接性树脂,具备在固定上述蒸发管14和金属板12a时的温度(实施例中为焊接蒸发管14的温度(约220℃))下不会变质的耐热性,而且不妨碍制冰运转时加热器H1~HN的冷却。例如,作为上述绝缘层12b,除了上述的聚酰亚胺外,优选地还可采用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砜、氟树脂等。作为上述绝缘层12b的耐热温度,优选地为230℃以上,更优选地为250℃以上的温度。
图4示出了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加热器H1~HN的控制电路,通过变压器TR将从电源供给来的交流电流转换成所需电压,再通过二极管电桥DB转换成直流电流。在二极管电桥DB上,串联连接有开关SW、电阻器R以及充电用接触器CC,并且,在开关SW与充电用接触器CC之间加装有电容器CAP。另外,在开关SW与充电用接触器CC之间,以相对于电容器CAP并联的关系分别连接有与第1放电用接触器DC1串联连接的第1加热器H1、与第2放电用接触器DC2串联连接的第2加热器H2…与第N放电用接触器DCN串联连接的第N加热器HN。即,通过闭合上述第1~第N放电用接触器DC1~DCN,向对应的第1~第N加热器H1~HN通电而使其发热。作为开关SW,可采用旋转开关或半导体开关等以往公知的各种开关。
这里,上述各第1~第N加热器H1~HN,分别独立地配置在上述N个制冰部件11上,通过对各加热器H1~HN通电,可仅对所对应的制冰部件11进行加热。上述各制冰部件11,由于在上述金属板12a和各加热器H1~HN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2b,所以,在对规定的加热器H1~HN通电时,不会对金属板12a或其它加热器H1~HN通电。
即,通过在断开了上述第1~第N放电用接触器DC1~DCN的状态下,接通上述开关SW并闭合充电用接触器CC,而对电容器CAP进行充电。而通过在断开了充电用接触器CC的状态下,仅闭合第1~第N放电用接触器DC1~DCN中的某一个,电容器CAP放电而向对应的第1~第N加热器H1~HN通电,使该加热器H1~HN发热。因此,通过每次对电容器CAP充电后,依次反复进行闭合所选择的一个放电用接触器DC1~DCN而向对应的加热器H1~HN通电的操作,来以设置在制冰板10上的制冰部件11(制冰区域A)为单位逐一进行除冰。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的自动制冰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板10,通过在将绝缘层12b夹设在金属板12a与加热器H1~HN之间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绝缘层12b热压接在金属板12a以及加热器H1~HN上而构成。这样,由于是在不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将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各加热器H1~HN层叠起来,所以,不会因对加热器H1~HN通电时所产生的热量使粘接剂变质而导致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加热器H1~HN的粘接力降低,防止了金属板12a或加热器H1~HN从绝缘层12b的剥离。因此,能够防止因金属板12a与绝缘层12b之间、以及绝缘层12b与加热器H1~HN之间存在空气层而使生成冰块M的加热器H1~HN的冷却效率降低,能够进行稳定的制冰运转。
另外,在将蒸发管14焊接到弯曲成截面コ字形的上述金属板12a上之后、将该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各加热器H1~HN热压接的情况下,由于如上述那样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故焊料会熔化而导致蒸发管14分离或发生变形等,从而不能实现焊接。相对于此,在实施例中,是弯曲形成通过热压接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各加热器H1~HN 获得的制冰部件11,之后再将蒸发管14焊接到金属板12a上,所以,不会发生焊料熔化而使蒸发管14分离或变形等的情况。这里,作为上述绝缘层12b采用了在焊接所需的高温(约220℃)下不发生变质的聚酰亚胺,所以,在将制冰部件11作成层叠体之后,即使在将蒸发管14焊接到该制冰部件11上的情况下,绝缘层12b或加热器H1~HN也不会从金属板12a剥离,不会在各部件12a、12b、H1~HN处产生妨碍制冰运转的间隙。
在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的制冰运转开始后,上述各制冰部件11(制冰板10)与在蒸发管14内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强制冷却,从上述制冰水箱20经由循环泵PM而被供给到制冰部件11的板状主体11a(加热器H1~HN)上的制冰水渐渐开始结冰。这里,由于上述制冰水在上述各制冰部件11的第1~第N加热器H1~HN的表面(制冰面)上流下,所以,制冰水在各加热器H1~HN的表面结冰而生成冰块M。未结冰而从制冰面上落下的制冰水,经由上述引导板18的通孔被回收到制冰水箱20中,再次向制冰板10供给。
当由未图示的制冰结束检测机构检测到制冰结束时,制冰运转停止,除冰运转开始。当转换为除冰运转时,在上述控制电路中开关SW闭合并且充电用接触器CC闭合,上述电容器CAP被充电。当充电到规定电压时,上述充电接触器CC断开。接着,第1放电用接触器DC1闭合,充到电容器CAP中的电被通到第1加热器H1,该第1加热器H1发热。这里,在闭合了上述第1放电用接触器DC1时,充到电容器CAP中的电流一下子通到上述第1加热器H1,该加热器H1瞬间发热。由此,在第1加热器H1表面结冰的冰块M的界面融化,该冰块M通过自重脱离而储存到储存器16中。这里,在实施例中将上述制冰部件11作成为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加热器H1~HN的三层结构体,所以,在经由上述第1放电用接触器DC1向第1加热器H1通电时,不会向金属板12a或其它加热器H2~HN通电。因此,在向第1加热器H1通电时,仅使与该第1加热器H1对应的制冰区域A(制冰部件11)上结冰的冰块M融化并脱离,在其它制冰区域A结冰的冰块M则不会融化脱离。
并且,当未图示的除冰结束检测机构检测到冰块M从与上述第1加热器11对应的制冰区域A的制冰部件11完全落下了的时候,上述第1放电用接触器DC1断开。只要制冰部件11与冰块M的结冰面的温度达到0℃以上,冰块M就会脱离,所以,若采用检测制冰面的温度的机构作为除冰结束检测机构,则能够进行稳定的除冰控制。接着,上述充电用接触器CC闭合而再次对电容器CAP充电,与上述相同地充电到规定电压时,该充电用接触器CC断开,充电结束。然后,第2放电用接触器DC2闭合,使被充到电容器CAP的电流向第2加热器H2,加热该第2加热器H2而使冰块M从对应的制冰区域A融化脱离并储存到储存器16中。这样,依次利用充到电容器CAP中的电进行通电以及停止通电直到第N加热器HN,除冰结束检测机构检测到冰块M从对应的制冰区域A脱离时,除冰运转结束而转换到制冰运转。
这样,由独立的多个制冰部件11构成上述制冰板10,在各个制冰部件11上划分出制冰区域A,并且,在每个制冰区域A(制冰部件11)中独立地设置第1~第N加热器H1~HN,由此,即使在通过制冰运转一次在所有制冰部件11上都生成了冰块M的情况下,也能够仅使在特定的制冰区域A(制冰部件11)中结冰的冰块M融化脱离。即,仅向对应于规定制冰区域A的加热器H1~HN通电使其发热而使冰块M脱离,之后依次对与其它制冰区域A对应的加热器H1~HN进行通电,由此能够抑制使冰块M从一个制冰区域A融化脱离所需的热量。因此,不要求加热器H1~HN或配线、放电用接触器DC1~DCN等部件具备特别的耐热性,可降低制冰机的成本。另外,是通过对各加热器H1~HN通电使其发热而使冰块M融化脱离,从而可缩短除冰运转并且无需除冰水,所以,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并且,能够增大单位时间内冰块M的制造量,有能提高制冰机的制冰能力的优点。
另外,在除冰运转时,使上述各加热器H1~HN瞬间发热,仅融化冰块M的与各加热器H1~HN的界面部分,由此在除冰时能在冰块M的内部温度低的状态下使冰块在短时间内从制冰区域A脱离。因此,能够在低温状态下将冰块M储存到储存器16中。若除冰时间花费较长时间,则有可能冰块M的除与加热器H1~HN的界面以外的部位也融化、从而在储存器16内再结冰而形成变形的冰块M,但在本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中仅融化冰块M的界面,所以可防止发生这样的不良情况。
可是,如上述那样在冰块M的内部温度较低的状态下冰块从制冰区域A脱离的情况下,存在暂时从制冰部件11(加热器H1~HN)的表面脱离的冰块M在其落下途中再次在制冰部件11(加热器H1~HN)的表面上结冰的可能性。鉴于此,在实施例的流下式自动制冰机中,以从下方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的方式配置各制冰部件11,所以,暂时从制冰部件11(加热器H1~HN)的表面脱离下来的冰块M随着落下而离开制冰部件11,防止了再次在制冰部件11(加热器H1~HN)的表面上结冰的情况。另外,由于以随着朝向前方而离开的方式构成上述各制冰部件11的上述两侧板11b、11b,所以,冰块M随着落下也会从各侧板11b、11b离开,还能防止该冰块M在侧板11b、11b上结冰的情况。另外,通过将侧板11b、11b的与板状主体11a间的弯曲部位形成为带有圆弧的形状,从而在冰块M的界面融化时,能够使该冰块M迅速从制冰部件11(加热器H1~HN)的表面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例如,在实施例中是在使冰块从一个制冰部件脱离后,使冰块从下一个制冰部件脱离,但也可将多个制冰部件作为一个制冰区域的单位,使冰块以该单位脱离。另外,在实施例中虽然是分别对配置在每个制冰区域中的加热机构进行通电以及停止通电的控制,但也可以按所需的组单位对该加热机构进行通电以及停止通电的控制,来使与该被通电控制的加热机构对应的制冰区域的冰块融化脱离。另外,在实施例中是由多个制冰部件构成制冰部,在各制冰部件中划分出制冰区域,但也可如图5(a)所示那样,通过多次弯曲由单一的板部件构成的制冰部10而设置多个制冰区域A,或者如图5(b)所示那样,在由板部件构成的制冰部10上,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立设多个壁部件38,由此来设置多个制冰区域A,并在各制冰区域A中独立地设置加热机构H1~HN。
另外,在实施例中,在除冰运转时使冰块从一个制冰区域脱离,接着使冰块从其它的制冰区域脱离,在使冰块从所有的制冰区域脱离之后切换到制冰运转,但也可从除冰结束的制冰区域起依次生成冰块。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制冰部,在该情况下,可获得展示效果,即、能使观察制冰部的观察者对一次进行制冰运转和除冰运转这两个相反工序感到不可思议,并且,能通过对冰块按规定顺序脱离的展示而博得观察者的好感。此时,在随机控制通电的加热机构的情况下,冰块随机地从制冰部脱离,所以具有下述优点能引起观察者对接下来将要脱离的冰块的关心。
在实施例的制冰机中,制冰部构成为按规定角度向前方倾斜的形式,但也可以将制冰部配置成垂直的形式。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对加热机构的通电时间设定得较长,而使得暂时从制冰部脱离的冰块不会在落下途中再次在制冰部上结冰即可。另外,基于相同的理由,并不限于制冰部的板状主体和侧板随着朝向前端部而扩开的构成,以及将板状主体和侧板的弯曲部位按规定半径形成为带有圆弧的形状的构成。作为实施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列举了流下式自动制冰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制冰水供给到在制冰部中划分出的制冰小室中而形成冰块的类型,只要是在制冰部中设置多个制冰区域并且在各制冰区域中独立地设置加热机构,则可以是现有公知的各种自动制冰机。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发明的自动制冰机的实施例。例如,在图1~图3所示的自动制冰机中,如下所述地进行加工在层叠了上述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各加热器H1~HN之后,通过蚀刻等,按规定范围去除该加热器H1~HN的外周缘部。即,如图6所示那样,上述加热器H1~HN的外部轮廓位于上述绝缘层12b的外部轮廓内侧,绝缘层12b露出于加热器H1~HN的外周部。
另外,在该情况下,设定成上述加热器H1~HN的形成区域位于上述绝缘层12b的形成区域内侧,该加热器H1~HN的端缘部不与金属板12a接触,所以,能可靠地防止在对加热器H1~HN通电时对金属板12a等通电的问题。
另外,通过减小加热器H1~HN的形成区域,电阻值变大,加热器H1~HN的发热量增大,所以能够使冰块M高效地融化脱离。
另外,加热机构的形成区域只要设定得比上述绝缘层的形成区域小即可,该加热机构的形成区域的形状或大小并不限于实施例的形式,只要在制冰部的至少冰块生成部位形成加热机构即可。即,若仅在制冰运转时制冰水流下的区域(例如,将加热机构的形成区域形成得比制冰水的流下区域小)形成加热机构,则能够可靠地除去在除冰运转时生成的冰块。另外,在对加热机构通电而使其发热时,存在该加热机构的没有生成冰块的部位不被冷却而变成异常的高温的可能性,但若仅在冰块生成部位形成加热机构,则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制冰机,在制冰部(10)具备蒸发器(14)和电气加热机构(H1~HN),在制冰运转时将制冷剂循环供给到所述蒸发器(14)中而对所述制冰部(10)进行冷却,并且,将制冰水供给到该制冰部(10)而生成冰块(M),在除冰运转时对所述加热机构(H1~HN)通电而使其发热,使冰块(M)从所述制冰部(10)融化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部(10)包括固定所述蒸发器(14)的金属板(12a)、所述加热机构(H1~HN)、和夹设在金属板(12a)以及加热机构(H1~HN)之间的绝缘层(12b),所述绝缘层(12b)被热压接在金属板(12a)以及各加热机构(H1~HN)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4)伴随着加热而被固定于所述金属板(12a),所述绝缘层(12b)为具有能够耐受固定所述蒸发器(14)与金属板(12a)时的温度的耐热性的热熔接性树脂膜。
3.一种自动制冰机,在制冰部(10)具备蒸发器(14)和电气加热机构(H1~HN),在制冰运转时将制冷剂循环供给到所述蒸发器(14)中而对所述制冰部(10)进行冷却,并且,将制冰水供给到该制冰部(10)而生成冰块(M),在除冰运转时对所述加热机构(H1~HN)通电而使其发热,使冰块(M)从所述制冰部(10)融化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部(10)包括固定所述蒸发器(14)的金属板(12a)、加热机构(H1~HN)、和夹设在金属板(12a)以及加热机构(H1~HN)之间的绝缘层(12b),所述加热机构(H1~HN)的外部轮廓位于所述绝缘层(12b)的外部轮廓的内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防止制冰板与绝缘层以及绝缘层与加热机构的剥离,能够高效地进行制冰运转。另外,将金属板与加热机构可靠地绝缘。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在制冰部件(11)上具备蒸发管(14)和电气加热器(H1~HN),在制冰运转时将制冷剂循环供给到蒸发管(14)中而对制冰部件(11)进行冷却,并且,将制冰水供给到制冰部件(11)而生成冰块(M),在除冰运转时对加热器(H1~HN)通电而使其发热,使冰块(M)从制冰部件(11)融化脱离。并且,制冰部件(11)是以下述方式形成的,即、在固定蒸发管(14)的金属板(12a)和加热器(H1~HN)之间夹设绝缘层(12b),之后使金属板(12a)、绝缘层(12b)以及各加热器(H1~HN)热压接。另外,除了热压接之外,还可以设计成加热机构(H1~HN)的外部轮廓位于绝缘层(12b)的内侧。
文档编号F25C1/12GK1886627SQ20048003555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
发明者森和弘, 平野明彦 申请人: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