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液体捕集器以提供更好流动分布的平行流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613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液体捕集器以提供更好流动分布的平行流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其中液体捕集器设置在进气歧管上游,以 在平f漲道中提供更好的流动分布, 传热并增强系统可靠性。
背景技术
利用制冷剂系统以在被调节的各种室内环境下控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在 )t4卩状态运行的典型制冷齐係统中,制冷剂在压縮机中被压縮,并且传送到冷 凝器(或在这种情况下是户外热交换器)。在冷凝器中,热在外部大气和制冷
剂之间交换。制冷剂从冷凝^M专到膨胀装置,在膨胀體中被膨胀至哽低的压 力和温度,然后到达蒸发器(或如果系统在冷却状态运行,到达室内热交换器)。 在蒸发器内,热在制冷齐诉口室内空气之间交换,以调节室内空气。当制冷剂系 统在7衬P状态运行时,蒸发器7賴P,并且典型地使提供给室内环境的空气除湿。 一种可以在制冷齐係统中利用的蒸发器是平行流蒸发器。这种蒸发器具有 一些平行通道,所述平行通道用于在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之间使制冷剂连通。 典型地,旨通道具有由内部壁分离的各种横截面形状的多个平行内部通道。 波纹状翅片布置在通道之间,用于增强传热和提高结构刚度。通常,通道、歧 管和翅片由相似的材料构造,例如铝,并且通过炉内钎焊互相连接。最近,平 行流蒸发器吸引了人们许多注意,并且由于它们优越的性能、紧凑、刚性结构 和增强的耐腐性,在空调领域很有利。然而,对平行流蒸发器的一个担心是在 它们通道之中制冷剂的分布不均。在平行流蒸发器中的分布不均问题典型地由 于液相从进气歧管中的蒸汽中分离产生,而这种分离是由于重力与不足的制冷 剂速度相结合所引起,并由此表明它本身以不相等的蒸气和液体制冷剂的数量 经过蒸发器il道。影响分布不均的附加J见象可以归因于制冷剂必须流到各种通
道并排出的不同的距离、不相等的压力阻抗、和在通道之间传热速度的变化等

寸o
巳知的平行流蒸发器典型地具有圆柱形的进气和排气歧管。通道典型地是
由形成扁平管相同的铝挤压制成。当两相制冷剂进AS气歧管,气相经常从液
相分离。由此两个相位分离之后互相独立地移动,从而导致制冷剂分布不均问
M^常发生。
当这种分布不均发生时,热交换器性能显著下降,经常导致液体制冷剂离 开排气歧管,这种液体制冷剂可能导致严重的可靠性问题和永久的压缩机损 坏。很明显这是不希望有的。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平行流蒸发器在它的进气歧管上游设有液体捕 集器。以这样的方式,制冷齐鹏以液相不会从气相分离的速度移动,它可以流 过捕集器、进入歧管、并以通常均匀的分布进入蒸发器通道。然而,制冷剂将 以降低的速度移动,以使液体的分离可能发生,然后液術每会分离并在液体捕
集器中积聚。当液^E液体捕集器中积聚时,用于制冷剂剩余流体的流动截面 积变得更小。由于流动截面积变得更小,那么制冷剂速度将会增加,产生的喷 射效应将携带液体液滴进入进气歧管,并且将限制进一步的相位分离。这种现 象将是自动调节的,以保证获得足够的制冷剂速度,使得制冷剂液焖每不会从 蒸气中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由多个这种U形结构提供的蛇形通道,而不是具 有单个U形捕集器的蛇形通道。
在另一个公开的实施例中,制冷剂系统设有经济器回路,并且在引导要分 离的两相制冷剂混合物iSA^济器热交换器的管路上利用液体捕集器。这种实 施例提供了如第一公开实施例一样的好处与作用。
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特征可以根据以下说明书和附图更好地理解,以下是 简要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结合的蒸发器的横断面图。 图2示出了不同流动条件的图1蒸发器。 图3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 图4示出了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l中示出了具有平行流蒸发器22的制冷剂系统20。如已知的,律U冷 剂从蒸发器22下游移动到压缩机24、冷凝器26、经过膨胀装置28,最后回到
蒸发器22。离开膨胀装置28的制冷剂是蒸气和液体的混合状态。蒸发器22具 有多个沿着进气歧管34间隔开的平^il道32。鹏32和进气歧管34互相流 体连通。进一步地,通道32类似地设置并与排气歧管35相连通。翅片30布 置在通道32之间。典型地,鹏32、翅片30、进气歧管34和排气歧管35通 过炉内钎焊互相连接。如已知的,空气穿过翅片30和通道32以被调节。由于 与供应到调节空间的空气进行相互传热,制冷剂在通道32内蒸发。
如上所述的,进AiS气歧管34的制冷剂速度不够低,这可能导致液体制 冷剂从蒸气中分离。这可能导M道32中两种制冷剂相位的分配较差。如图l
所示,制冷剂以足够的速度移动,并且几乎没有制冷剂相位分离发生。
引AiS气歧管34的管36设置在液体捕集器38的下游。如示出的,液体 捕集器38通常以U形垂,伸。由此,趋于分离的任何液体将在液体捕集器 38中聚集。
如图2所示,与图1防止相位分离的割牛相比,图2中审lJ冷齐腿度不够低, 并且相当数量的液体制冷剂40聚,捕集器38中,因此,用于制冷剂流动的 剩余横截面积42明显减小。这反过来增加了MiS气歧管34的制冷齐U速度。 当制冷剂流的速度增加时,蒸气制冷剂将趋向于以均匀的方式传送它的液相到 通道32,以确保普遍相等的分配。实际上,形成喷射区以提高速度并限制另外 的相位分离。由此,通过包括歧管34的液体捕集器38的上游,本发明自我调 节制冷剂速度,并且保证除了少量液体制J7令剂40的初始分离之外,残留的液 体制冷剂不会气相中分离,从而在进气歧管34中产生均匀流动。当然,进气 歧管34应该具有合适的横截面积和长度以维持这种流动均匀性。而且,液体 捕集器38应该设置在极接3ffiS气歧管34处。优选地,液体捕集器38应该设 置在从入口到进气歧管34的5英寸范围之内,并且在它之下垂直地延伸。因 此改进蒸发器的性能。这也将导致在蒸发器排气歧管35中没有液体制冷剂并 且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增强。
虽然这种发明在常规的蒸发器中公开,但是其它热交换器,例如还有蒸发 器功能的经济器热交换器(或所谓的铜焊平板式热交换器),可能同样受益于 本发明。
进一步地,尽管液体捕集器38以它最简单的结构示出,其它设置(例如 多个U形段连接在一起,局部流动阻抗等等)也是可行的。
图3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100,在引入进气歧管34部分104的上游具有 多个连续的U形捕集器102。針液体捕集器102可以收集少量的液体制冷剂, 以增加气相速度和改进在进气歧管34的入口处的均匀条件。
另一^^冷剂系统的实施例110在图4中示出。在这个实施例中,压敏几 112将压縮的库岭剂供应到冷凝器114。管路116是主库IJ7令剂流动管路126的 分支,并且经过经济器膨胀装置118。液体捕集器120调节经ilA口 122至lj经 济器热交换器124的制冷剂。液体捕集器120将会如图1和图2实施例所提供 的功能并如它们描述的运行。可以理解的是,经济器热交换器124具有相邻信 道的结构,由此热在分歧管路116的制冷剂和主流动管路126的制冷剂之间交 换。主流动管路126供应制冷剂到出口 128,并且经过主膨胀装置130到蒸发 器132。本发明可以利用带有经济器热交换器124和蒸发器132的液体捕集器。 制冷剂从蒸发器132回到压缩机112。经济器热交换器124的管路134的下游 使分离的制冷齐腿回到压縮机112中的中间压縮点。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所有的进气歧管以水平的结构示出,分布不均现象在 纵向方向更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好处变得更力卩明显。
尽管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公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某些 变化会进入本发明范围之内。因此,以下权利要求应该被考虑以确定本发明实 际的范围和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冷剂系统,包括将压缩的制冷剂供应到冷凝器的压缩机,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进入膨胀装置,并从所述膨胀装置进入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进气歧管、排气歧管、从所述进气歧管接收制冷剂并将制冷剂供应到所述排气歧管的多个通道,和布置在所述通道之间的翅片;以及连接所述膨胀装置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所述管路设有液体捕集器,以收集从所述膨胀装置流到所述蒸发器的蒸气制冷剂中分离的液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捕集器在所 皿气歧管之下垂直地延伸。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齐孫统,其特征在于,通常由所述管路的U 形向下延伸部分提供所述液体捕集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捕集器设置 在距离所《气歧管5英寸之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系统还设 有经济器回路,所述经济器回路具有经济器热交换器,并且所述经济器热交换 器设有通过经济器膨胀装置连接主流动管路的分歧管路,所述分歧管路返回所 述经济器热交换器的所述压缩机下游的中间压縮点,并且液体捕集器用以收集 蒸气制冷剂分离的液体,所述蒸汽制冷剂从所述经济器膨胀装置流到所述经济 器热交换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捕集器包括 多个顺序隔开的U形液体捕集器部分。
7. —种运行制冷剂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多个管的蒸发器,所述多个管从进气歧管接收制冷剂,并供应所 述制冷剂到排气歧管,并AAff述排气歧管供应至U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供应制冷 齐倒冷凝器,并且所述制冷剂/A^述冷凝器到达膨胀装置,然后回到所述蒸发 器,-m供连接所述膨胀装置到所述蒸发器的流体管路,所述流体管路设有液 体捕集器以收集从蒸气制冷剂中分离的液傲以及制冷剂经过所述制冷剂系统,并由此当液体从蒸气制冷剂中分离从而以主要均匀的状态供应制冷剂iSA所述进气歧管时,液体捕集器自我调节制冷剂速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冷剂系统进一步地设有经 济器回路,所述经济器回路包括经济器热交换器,捕集制冷剂,并且^射甫集的 制冷剂经过经济器膨胀装置进入所述经济器热交换器,并且提供液体捕集器, 用以收集已经从蒸气中分离的液体,所述蒸气经过所述经济器膨胀装置进入所 述经济器热交换器,并且进一步地包括制冷剂经过所述经济器膨胀装置、并到 达所述经济器热交换器的步骤,由此当液体从蒸气制冷齐盼离以供应制冷剂以 主要均匀的状态进入所述经济器热交换器时,所述液体捕集器自我调节制冷剂 速度。
9. 一种热交换器和流体管路系统,包括弓瞎itAS气歧管的流体管路;在所述流体管路中的液体捕集器;以及 具有从所M气歧管接收流体的多个通道的热交换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和流体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交换器是制冷剂系统的蒸发器。
11. 如权禾腰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和流体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交换器是制冷剂系统的经济器热交换器。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和流体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 体捕集器在所述进气歧管之下垂直地延伸。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热交换器和流体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通常由所 述管路的U形向下延伸部分提供所述液体捕集器。
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和流体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 体捕集器设置在从所述进气歧管5英寸之内。
1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和流体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 体捕集器由多个顺序隔开的U形结构提供。
全文摘要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具有用于调节从膨胀装置供应到蒸发器的制冷剂速度的液体捕集器。在其最简单的结构中,液体捕集器是垂直设置、并连接到蒸发器进气歧管的U形管。通过提供液体捕集器,少量的液体制冷剂在某种条件下从气相分离。该分离后的液体将趋于在捕集器中聚集,并且减少导入蒸发器进气歧管管道的流体截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当少量的液相分离出时,可以确定剩余的制冷剂的速度将增加成使得明显地减少或完全避免更进一步地分离。其结果是,均匀的制冷剂流被供应到蒸发器,从而导致增强性能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25B43/00GK101180506SQ200580049875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4日
发明者A·利夫森, M·F·塔拉斯 申请人:开利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