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022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 一 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特别是涉及 一 种主要 利用浅层地源实现高效热泵的换热以达到空调系统制冷和供暖 效東的地源热泵换热器。
技术背景地源热泵系统是 一 种高效节能型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 技术。这种技术是将土壤等地下蓄热体中的能量用于建筑物内的 热交换,从而利用低品位能源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地源热泵(GSHP- ground source heat pumps)大致分为三类,艮卩土壤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和地表水源热泵。目前所采用的管路结构通常有水 平埋管、垂直埋管及螺旋形埋管等形式,而目前国内的研究普遍 以深层地源为研究对象,实际应用中也基本采用深井竖直埋管换 热,且应用对象多以中大型用户为主,因而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是地下管路结构庞大,设备维护困难,初投资巨大,且施工是 深井位置受实际地理条件限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 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空调的使用率也快速提高。但在实际应 用中,对中小户型多采用单机或多联机以及各种形式的户式机, 很少采用热泵。因此,针对中小户型的地源热泵在这些地源丰富 的地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 --种可以充分利用 浅层地源,适用于中低负荷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施工方便、适用面广的地源热泵换热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源热泵.换热 器,两端为均流静压槽,所述的均流静压槽具有一个总流管和多 个分流孔,所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的分流孔通过换热管连接。 所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之间的换热管均为弧形换热管。 所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之间的换热管均为直形换热管。 所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之间的换热管上部为直形换热管,下部为弧形换热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单个换热器主要由两 端的均流静压槽和中间的换热管段组成。均流静压槽的作用是实 现分流和汇流的,它将来流均分到各条管径较小的换热管,不仅 增大了换热面积,而且分流后流速降低,增加了流体与土壤等换 热体的换热时间,从而更加提高了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以上述基本构件(单元)为基础可以 实现多种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环境条件改变换热 器形状,这增强了这类换热器的适应性。而且,可以根据负荷采 取单个或多个换热器并联、串联等形式,这进一步增强了这类换 热器的适应性。并且,各单元的换热管也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 其换热效率,如采取热阻低的管材,加肋片,不用圆管而用扁管, 或做成S形弯管等等。材料可用普通钢管、无缝钢管以及新型塑 料管或铝塑管等等。这种换热器既可水平又可以竖直布置,不仅可以用于土壤源 热泵,还可用于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热泵。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 一 种针对中小户型利用浅层地源且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的地源热泵换热器。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克服U型或盘管地埋换热器因进出水管 温差所导致的传热损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一 种地源热泵换热 器,尤其适用于城市小区和广大乡镇及农村。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图1是发明 一 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均流静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发明的其他两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5是多个本发明的串联示意图; 图6是多个本发明的并联示意图; 图7是多个本发明的串并联混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右端均流静压槽6和左端均流静压槽5都具有一 个总流管1和多个分流孔2,右端均流静压槽6和左端均流静压 槽5的分流孔2通过弧形换热管3连接。流体从左端进入左端均流静压槽5,经分流后在各细长的弧 形换热管3管段进行低速(通常为层流)换热,换热后的流体在右端静压槽6内混合送出。实际应用时,既可左进右出亦可右进 左出。参见图2 ,这只是均流静压槽的 一 种形式,其中总流管1接 换热器进液管或出液管,分流孔2接换热管段。实际制作时可圆 可方,可对称也可不对称,视具体条件而定。但要根据埋深能承 担相应的压力。参见图3和图4,这是本发明的其他两种结构形式,实际应 用时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改变其结构形式。参见图3 ,右端均流 静压槽6和左端均流静压槽5都具有 一个总流管1和多个分流孔 2,右端均流静压槽6和左端均流静压槽5的分流孔2通过直形 换热管4连接。参见图4,右端均流静压槽6和左端均流静压槽 5都具有 一 个总流管1和多个分流孔2 ,右端均流静压槽6和左 端均流静压槽5之间的换热孔2上部通过直形换热管4连接,下 部通过弧形换热管3连接。换热管段也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换热效率,如采取热阻 低的管材,加肋片,不用圆管而用扁管,或做成S形弯管等等。 材料可用普通钢管、无缝钢管以及新型塑料管或铝塑管等等。参见图5,图6及图7,这是本发明的不同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多个本发明的串联示意图;图6是多个本发明的并联示意 图;图7是多个本发明的串并联混合示意图。具体连接方式需根 据负荷和流量大小来决定。并联和混联(串并联混合)时需注意 阻力平衡,不能产生短路现象而影响热泵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由两个均流静压槽和中部的换热管段组成,其特征是两端为均流静压槽,所述的均流静压槽具有一个总流管(1)和多个分流孔(2),所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的分流孔(2)通过换热管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其特征是所 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之间的换热管均为弧形换热管(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其特征是所 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之间的换热管均为直形换热管(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之间的换热管上部为直形换热管(4),下部 为弧形换热管(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由两个均流静压槽和中部的换热管段组成,两端为均流静压槽,所述的均流静压槽具有一个总流管(1)和多个分流孔(2),所述的两个均流静压槽的分流孔(2)通过换热管连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既可以充分利用浅层地源,适用于中低负荷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施工方便、适用面广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同时,也可以适用深埋换热。
文档编号F25B30/06GK201126285SQ20072006468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1日
发明者游 周, 龚光彩 申请人:湖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