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及具有该连接管体的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839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及具有该连接管体的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及具有该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的冷 冻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通过使连接管体由具有真空部的双层管的结构构 成,与频率的频带无关而实现优异的降低噪声声波的效果的降低噪声用连接 管体及具有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的低噪声型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图1简略表示一般的冷冻装置10。
如图1所示,冷冻装置10具有蒸发器12、压縮器部14及冷凝器16,并 且互相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若通过通常的冷冻循环来驱动冷冻装置,则冷媒从蒸发器12依次通过用 于压縮冷媒的压縮器部14、连接管体20被送入冷凝器16。此时,在所述压 縮器部14产生的噪声声波22也一边沿着连接管体20 —起通过一边向周围传 播。
但是,如上所述构成的连接管体20由具有一定内径的单层管构成,完全 不能发挥降低噪声声波22的功能,因此产生向周围传播噪声的危害。
作为减小噪声的方法,在所述连接管体20的内部另外安装消声器或者共 鸣器,通过引起声共振来减小噪声。但是,在连接管体20的内径小而狭小的 情况下,不仅难以组装消声器或共鸣器,而且即使组装了消声器或者共鸣器, 用于固定消声器或者共鸣器的各种装置及部件也难以进入连接管体20内,因
此事实上,设置和固定操作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主要使用图2所示那样的连接管体30。该连 接管体30在细长管a上开有多个孔b,在该细长管a的外部形成广阔的共振 空间,在噪声声波22沿细长管a前进时,通过在孔b周围形成的阻力和向共 振空间c的扩散来降低噪声。
但是,上述那样的连接管体30仅对长波有降低噪声的效果,通常的冷冻 装置10的压縮器部14由于以9000 17000rpm高速旋转而形成短波,因此,不能期待具有显著的降低噪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降低噪声用连接 管体及具有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的低噪声型冷冻装置,在冷冻装置中连接压 縮器部和冷凝器的连接管体由具有真空部的双层管的结构构成,从而与频率 的频带无关而极好地起到降低噪声声波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所述降低 噪声用连接管体包括第一管体,冷媒在其中流动;'第二管体,其围绕着所 述第一管体;真空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具有沿着所 述第一管体传递的噪声声波不向第二管体传播的厚度。
另外,对于所述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在所述第二管体上具有真空阀 体,所述真空阀体能够调整及保持真空部的真空度。
另外,对于所述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优选所述连接管体的相对于共 振频率的加振频率至少具有20%以上的分离安全系数(分離7 — -y),从
而防止因加振频率而引起的连接管体的共振。
另外,优选所述厚度形成为相当于噪声声波的波长的1/4长度以上。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冷冻装置,所述冷冻装置的降低 噪声用连接管体插入在压縮器部和冷凝器之间,所述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包 括第一管体,冷媒在其中流动;第二管体,其围绕着所述第一管体;真空 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沿着所述第一管体传递的噪声 声波不向第二管体传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由于本发明的连接管体由具有真空部的双层管构成, 所以与频率的频带无关而极好地起到降低噪声声波的效果,进一步,能够期 待由于具有这样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而能够实现低噪声型的冷冻装置的 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需要安装另外的消声器或者共鸣器,所以节 省了与之相应的设定作业的时间,另外,不需增加成本。


图1是表示一般的冷冻机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压縮器部和冷凝器由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连接, 冷媒及噪声声波沿着连接管体前进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连接压縮器部和冷凝器,冷 媒及噪声声波沿连接管体前进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管体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连接压縮器部和冷凝器,冷 媒及噪声声波沿连接管体前进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 管体的A-A剖视图。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管体40具有第一管体42和第 二管体44,所述第一管体42插入第二管体44的内部而构成双层管结构。
另外,为了使降低噪声的效果更加极大化,在第一管体42和第二管体 44之间形成具有规定间隔t的真空部46。 g卩,真空部46形成在第一管体42 和第二管体44之间。
如图3所示,在由所述连接管体40连接压縮器部14和冷凝器16时,通 过使形成压縮器部14和冷凝器16的外轮廓的外壳(casing)堵塞真空部46 的两侧,而不使在第一管体42内流动的冷媒发生泄漏。
但是,并不限于上述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是在所述真空部46的两侧焊接 另外的构件(未图示)来固定,从而连接压縮器部14和冷凝器16的连接管 体的结构。 '
若由如上所述构成的连接管体40连接压縮器部14和冷凝器16,则从压 縮器部14产生的噪声声波22和冷媒18 —起一边通过连接管体40的第一管 体42 —边向周围传播。
此时,在所述第一管体42和第二管体44之间形成的真空部46形成为围 绕第一管体42的形态,并且几乎不存在传播的介质,所以结果,通过第一管 体42的噪声声波22不能由真空部46传播到第二管体44。
如上所述,噪声声波22不能由真空部46从第一管体42向第二管体44 传播,自然从第二管体44的外部不能听到噪声声波22,因此能够极好地发挥降低噪声的功能。
另外,在所述第二管体44上具有用于调整及保持所述真空部的真空度的 真空阀体。
另一方面,针对所述第一管体42相对于第二管体44的间隔t,根据相速 和声波频率、压縮器部14的叶片数等能够求得最合适的间隔t。 [实施例]
在通常使用氢氟碳化物(hydrofluorocarbon)类的R-134a冷媒的情况下, 设定第一管体42的相速为145m/sec,压縮器部14的旋转速度为14500rpm, 压縮器部12的出口的叶片数为22个。
在此,噪声声波22的频率(Hz) =14500/60X22=5316Hz,相速设为"C"。 另夕卜,相当于所述5316Hz的波长X是C/Hz,因此形成非常短的波长0.027m (2.7cm)。
如上所述,使用相速和频率、波长,由下面的通用式来求间隔t。 [式]
^^145(m/s^5313(Hz) 人(m)
X (m) =0.027m=2.79cm
t> 4(m) = 0.069cm = 6.9mm 4
根据所述公式,在所述间隔t为大约7mm以上时,能够使降低噪声的效 果更加极大化。
并且,为了使连接管体40不因作为冷媒的加振力(增强振动的力)的加 振频率(增强振动的频率)而产生共振,优选连接接管40的共振频率s ) 在0.8cos ^加振频率(Hz) 〈1.2cos的范围内。
艮P,相对于共振频率(cos )的加振频率(Hz)如上所述至少具有20% 以上的分离安全系数(分離7 — -y),由此,不使连接管体40因冷媒所具 有的加振频率而产生共振,其结果,能满足降低噪声的效果。
本发明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及具有连接噪声用连接管体的冷冻装置, 因为真空部46形成为围绕着第一管体42,所以噪声声波22根本不能从第一 管体42向第二管体44传播,并且,若为了使连接管体40不发生共振而满足20%以上的分离安全系数的条件,则能够使降低噪声的效果进一步极大化。
其结果,与频率无关而能够对全部波长发挥极好的降低噪声的特性,另
外,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管体40所具有的降低噪声特性实现低噪声型冷冻装置。
以上,基于限定了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 不被这些实施例及附图所限定,只要是具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 知识的人,就可以在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权利要求范围同等的范围内进行 各种修改及变形。
权利要求
1. 一种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包括第一管体,冷媒在其中流动;第二管体,其围绕着所述第一管体;真空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具有沿着所述第一管体传递的噪声声波不向第二管体传播的厚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了真空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真空阀体,所述真空阀体能够调整及保持所述真空 部的真空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了真空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其特征在 于,所述连接管体的相对于共振频率(ws)的加振频率(Hz)至少具有20% 以上的分离安全系数,来防止因加振频率而引起的连接管体的共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了真空的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其特征在 于,所述厚度形成为相当于噪声声波的波长(A)的l/4长度以上。
5. —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插入在压縮器部 和冷凝器之间,所述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包括第一管体,冷媒在其中流动; 第二管体,其围绕着所述第一管体;真空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 管体之间,沿着所述第一管体传递的噪声声波不向第二管体传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体上具 有真空阀体,所述真空阀体能够调整并保持真空部的真空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以及具有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的低噪声型冷冻装置,所述降低噪声用连接管体在一般使用的冷冻装置中,使连接压缩器部和冷凝器的连接管体由具有真空部的双层管的结构构成,由此与频率的频带无关而极好地起到降低噪声声波的效果。
文档编号F25B41/00GK101458017SQ200810184658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1日
发明者姜荣柱, 朴元基, 李俊根, 金延浩 申请人:Ls美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