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器及采用该装置的喷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291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闪蒸器及采用该装置的喷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闪蒸器及采用该装置的喷焓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自诞生起,就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备受市场关注。但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低温环境下存在制热量不足和可靠性差两个显著的瓶颈问题,使得我国热泵热水器的应用地区仅限于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地区,而黄河流域、华北、西北地区冬季将无法正常使用热泵热水器或是制热量衰减严重。目前,改善热泵低温能力衰减的方法有准二级压縮循环喷气/喷液增焓法;带闪蒸器串联控制。 如果喷焓采用闪蒸器的方式,获得蒸发后的中间压力气体,再喷射到压縮机中间压力部分。对于闪蒸器,一般是类似气液分离的装置,传统方案是通过过热度反馈信号,然后通过调整电子膨胀阀或是电磁阀开启或关闭喷射口,以防止出现带液喷射的情况。[0004]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闪蒸器容易出现带液喷射的情况。同时存在较多控制上的问题,首先是无法及时反馈是否带液,再就是过热度无法有效的控制中间闪蒸器的液位,调节不稳定且精度,对于不同工况以及感温包信号出现误差时,容易出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液位的闪蒸器,能够解决现有的闪蒸器容易出现带液喷射的问题,同时简化控制程序,结构更加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液位的闪蒸器,包括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喷射管进口,闪蒸器还包括导管,设置在闪蒸器中并与喷射管进口连通;浮球,设置在导管内,导管具有适宜浮球上下浮动的空间,浮球具有适宜封闭住喷射管进口的结构。 优选地,导管侧面上均布有起到气体平衡的作用的冷媒过孔,以防止浮球随气体冷媒向上窜动。 优选地,喷射管进口 ,与导管为一体式结构并且喷射管进口设置在导管上方,导管底端与闪蒸器的底壁之间的空隙小于浮球的直径。 优选地,导管内设有带孔顶板,带孔顶板设置在喷射管进口下方,浮球设置在带孔顶板下方,导管内还设有底部带孔限位件,底部带孔限位件设置在浮球下方,以防止浮球脱
离导管。 优选地,底部带孔限位件为带孔底板。 优选地,浮球为空心或实心的金属球,或是空心或实心的塑料球。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喷焓系统,其包括压縮机、室内或热水侧
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前面所述的闪蒸器;闪蒸器分别与压縮机连接,与室内或热水侧换
热器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与室外侧换热器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喷焓系统取消了设置在第一 电子膨胀阀与闪蒸器之间的闪蒸器进口感温包,取消了设置在压縮机与闪蒸器之间的增焓管出口感温包。 因为闪蒸器采用设置在导管内的浮球,导管具有适宜浮球上下浮动的空间,及气态冷媒过孔,并且浮球具有适宜封闭住喷射管进口的结构,因而,当闪蒸器中的液体冷媒达到最高时,浮球会随液位上升而上升最终会封闭住喷射管进口 ,此时,虽然系统冷媒达到了最高点,但由于浮球位置已顶住喷射管进口,喷射循环回路被自动切断,停止喷焓,所以能够防止闪蒸器出现带液喷射的情况,进而可以自动控制控制闪蒸器的液位。另外,采用该闪蒸器的喷焓系统可以减少闪蒸器进口感温包、增焓管出口感温包,取消了压縮机与闪蒸器之间防止喷液的膨胀阀,减少了系统的控制元件,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喷焓系统结构;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焓系统结构;[0017]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闪蒸器的结构;[0018]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闪蒸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3和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两个实施例的闪蒸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液位的闪蒸器5,其包括制冷剂进口 51、制冷剂出口 53、喷射管进口 55,喷射管进口 55通常具有喷射口 (图中未单独示出),以便于闪蒸器5中的制冷剂气体喷出。闪蒸器5还包括导管57,设置在闪蒸器中并与喷射管进口连通;浮球58,设置在导管57内,导管57具有适宜浮球上下浮动的空间,并且浮球58具有适宜封闭住喷射管进口 55的结构。 通过浮球58,可以封闭住喷射管进口 55,因而当闪蒸器中的液体冷媒达到最高时,浮球会上升最终会封闭住喷射管进口,此时,虽然系统冷媒达到了最高点,但由于浮球位置已顶住喷射管进口 55或通过顶住带孔顶板54而封闭喷射管进口 55,喷射循环回路被自动切断,停止喷焓,所以能够防止闪蒸器出现带液喷射的情况。而一旦闪蒸器中液位降低,浮球即会下降,喷射管进口打开。通过浮球的运动,起到闪蒸器喷射与关闭的自动控制。[0022] 优选地,如图3所示,喷射管进口 55,与导管57为一体式结构并且喷射管进口 55设置在导管57上方。这样,便于制作。导管57可以设置得较长,以便其底端距离闪蒸器5的底壁(图中未单独示出)较近,导管57底端与闪蒸器5的底壁之间的空隙小于浮球58的直径,浮球58无法从导管57中出来。这样,无需设置底部带孔限位件56等其他部件就可以将浮球58限制在导管57内,从而防止浮球58脱离导管57,从而简化了导管57的结构,节省了工序,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如图4所示,导管57内设有带孔顶板54,带孔顶板54设置在喷射管进口55下方,浮球58设置在带孔顶板54下方用于封闭住带孔顶板54。这样,浮球58通过封闭住带孔顶板54就能封闭住喷射管进口 55。为了解决浮球上下跳动带来的稳定性问题,导管可设计较短,使得浮球的行程最短,即液位上升到接近最高点时,冷媒才进入导管中,浮球浮动较短距离,即可关闭上部的喷射管进口。 优选地,如图4所示,导管57内还设有底部带孔限位件56,底部带孔限位件56设置在浮球58下方,以防止浮球脱离导管57。底部带孔限位件可以为带孔底板,也可以为滤网等部件。 优选地,导管侧面上均布有冷媒过孔。冷媒过孔能够起到气体平衡的作用,以防止
浮球随气体冷媒向上窜动,而保证浮球仅仅是在冷媒液体浮力作用下上浮动。 优选地,浮球为空心或实心的金属球,或是空心或实心的塑料球,以保证能浮在闪
蒸器的冷媒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主要工作过程为制冷剂液体在闪蒸器5中进行气液分离时,放置在导管57中的浮球58会随着液位上升而升高,在未达到最高液位时,制冷剂气体可以直接通过上部的喷射口进入到压縮机3,以提高制冷剂的循环量,一旦闪蒸器中的液体达到最高,浮球58会上升到顶住带孔顶板54,带孔顶板54上的孔设计成圆形,以便于同浮球接触。此时,虽然系统冷媒达到了最高点,但由于浮球位置已顶住带孔顶板54,喷射循环回路被自动切断,停止喷焓。当液位下降时,浮球下降,喷射口又会自动打开,浮球不再封闭喷射口 ,此时喷射循环又开启。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喷焓系统,其包括压縮机3、室内或热水侧换热器6、室外侧换热器4,前面所述的闪蒸器5 ;闪蒸器5分别与压縮机3连接,与室内或热水侧换热器6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连接,与室外侧换热器4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2连接;喷焓系统取消了设置在第一电子膨胀阀与闪蒸器之间的闪蒸器进口感温包,取消了设置在压縮机与闪蒸器之间的增焓管出口感温包,取消了压縮机与闪蒸器之间防止喷液的膨胀阀。而现有的喷焓系统,如图1所示,却具有设置在第一电子膨胀阀1与闪蒸器5之间的闪蒸器进口感温包9和设置在压縮机3与闪蒸器5之间的增焓管出口感温包7以及控制元件8(为膨胀阀或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焓系统减少了系统的控制元件,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此外,控制程序可以大大简化,无需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采用本实用新型闪蒸器的喷焓系统,可以应用在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中,但不局限于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中。 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喷焓系统的空调器或热泵热水器减少了系统的控制元件,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此外,控制程序可以大大简化,无需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闪蒸器,包括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喷射管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还包括导管,设置在所述闪蒸器中并与所述喷射管进口连通;浮球,设置在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具有适宜所述浮球上下浮动的空间,并且所述浮球具有适宜封闭住所述喷射管进口的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侧面上均布有起到气体平衡的作用的冷媒过孔,以防止浮球随气体冷媒向上窜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管进口 ,与所述导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喷射管进口设置在所述导管上方,所 述导管底端与闪蒸器的底壁之间的空隙小于浮球的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内设有带孔顶板,所述带孔顶板设置在所述喷射管进口下方,所述浮球设置 在所述带孔顶板下方,所述导管内还设有底部带孔限位件,所述底部带孔限位件设置在所 述浮球下方,以防止所述浮球脱离所述导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带孔限位件为带孔底板。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球为空心或实心的金属球,或是空心或实心的塑料球。
7. —种喷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縮机、室内或热水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闪蒸器; 所述闪蒸器分别与所述压縮机连接,与所述室内或热水侧换热器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喷焓系统取消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闪蒸器之间的闪蒸器进口感温包,取消了设置在所述压縮机与所述闪蒸器之间的增焓管出口感温包,取消了压縮机与闪蒸器之间防止喷液的膨胀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液位的闪蒸器,包括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喷射管进口,闪蒸器还包括导管,设置在闪蒸器中并与喷射管进口连通;浮球,设置在导管内,导管具有适宜浮球上下浮动的空间,并且浮球具有适宜封闭住喷射管进口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喷焓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室内或热水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前面所述的闪蒸器。
文档编号F25B1/00GK201440018SQ20092017890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张龙, 柳飞, 熊建国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