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冷媒分流三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257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冷媒分流三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通,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冷媒分流三通。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家庭生活和日常办公中。随着能效标准的提高,换热器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换热面积增大后随之产生了分路不均反而导致换热效率变 差的问题,即虽然增加了换热面积,但由于分路设计不合理,导致换热性能没有得到应有的 提高。传统型的三通结构如图1所示,使用时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如图2所示,流入三通的冷 媒出现了层流现象,即汽态冷媒11和液态冷媒12出现了分离,而且由于重力原因,使得密 度较大的液态冷媒12大部分流向了下出口分路,而密度较小的汽态冷媒11大部分流向了 上出口分路,如此则造成冷媒的分流不均。可见,针对大面积、多分路的换热器,冷媒分路的均勻性成了空调设计上的一个技 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换热器冷媒分路不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冷媒分流 三通,包括一个进液管和两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进口处设有紊流发生器。上述方案中,所述紊流发生器为一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螺旋形 凹槽,该螺旋形凹槽的入口与进液管的进口相通,螺旋形凹槽的出口分别与出液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从进液管流入三通的冷媒,流过紊流发生器时,由于需要螺旋形地进 入,因此产生了紊流,液态和汽态冷媒充分混合,从而避免了由于重力导致的下流出分路冷 媒液体含量比较大,而上流出分路冷媒气体含量比较大的分流不均现象,提高了换热效率、 减少了耗材,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1为现有三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三通使用时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图5为紊流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进液管1和两个出液管2,进液管1的进口处 设有紊流发生器3,紊流发生器3为一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螺旋形凹槽4(参见图5),该螺旋形凹槽4的入口与进液管的进口相通,螺旋形凹槽的出口分别与出液 管相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从进液管1流入三通的冷媒,流过紊流发生器3时,由于需要螺旋形地进入,因此产生了紊流,液态冷媒22和汽态冷媒21充分混合,从而避免了由于 重力导致的下流出分路冷媒液体含量比较大,而上流出分路冷媒气体含量比较大的分流不 均现象,其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 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新型冷媒分流三通,包括一个进液管和两个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进口处设有紊流发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媒分流三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发生器为一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螺旋形凹槽,该螺旋形凹槽的入口与进液管的进口相通,螺 旋形凹槽的出口分别与出液管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媒分流三通,包括一个进液管和两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进口处设有紊流发生器,所述紊流发生器为一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螺旋形凹槽,该螺旋形凹槽的入口与进液管的进口相通,螺旋形凹槽的出口分别与出液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从进液管流入三通的冷媒,流过紊流发生器时,由于需要螺旋形地进入,因此产生了紊流,液态和汽态冷媒充分混合,从而避免了由于重力导致的下流出分路冷媒液体含量比较大,而上流出分路冷媒气体含量比较大的分流不均现象,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了耗材,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25B41/00GK201589472SQ20092027477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8日
发明者应必业, 白韡 申请人: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